陈冲
- 作品数:16 被引量:27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证据。方法应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Beck焦虑量表对504名大一新生进行测评,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61.9%的学生有抑郁症状,6.9%的学生有焦虑症状。重新关注计划、沉思、灾难化的调节策略在不同抑郁状态组学生中的应用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积极重新关注、沉思、灾难化的调节策略在不同焦虑状态组学生中的应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认知情绪调节各分量表分别可以解释抑郁总变异量的15.3%和焦虑总变异量的9.8%。沉思、积极重新评价和灾难化是能够预测抑郁的主要变量;沉思和灾难化是能够预测焦虑的主要变量。结论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有密切联系,其中灾难化和沉思分别为抑郁和焦虑的主要预测指标。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李丞凤林慧陈冲刘铁桥
- 关键词:认知情绪调节抑郁焦虑
- 性别对应激和抑郁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检验性别作为第三方变量在应激和抑郁情绪之间是否存在调节效应。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应激可以解释抑郁10.3%的变异量,性别未能进入回归方程。交互作用项"性别×应激"的回归系数在以抑郁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未达到显著性水平(β=-0.044,t=-1.263,P=0.207),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R2)亦未达到显著性水平(△R2=0.002,P=0.207)。结论性别不能调节应激对抑郁的效应,即应激对抑郁的效应没有性别差异。
- 焦彬陈冲陈洁刘铁桥
- 关键词:性别应激抑郁
- 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59
- 2010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和抑郁的中介效应影响自杀意念;自尊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效应影响自杀意念。自尊在抑郁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中起调节效应,自尊水平越高,抑郁对自杀意念的效应越小。结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自杀意念的素质-易感理论提供了证据,即低自尊是自杀意念的易感素质。
- 陈冲洪月慧杨思
- 关键词:应激自尊抑郁自杀意念中介结构方程模型
- 自我概念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调节效应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检验自我概念在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情绪之间的调节效应。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和Beck焦虑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来检验调节效应。结果应激性生活事件、自我概念、抑郁和焦虑之间均两两显著相关。交互作用项"应激×自我概念"的回归系数在以抑郁和焦虑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均达显著水平(β=-0.111,t=-3.377,P=0.001;β=-0.086,t=-2.489,P=0.013)。结论自我概念在应激和抑郁、焦虑情绪之间起调节效应,应激对自我概念差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影响更大。
- 陈冲刘铁桥陈洁郑敏婕
- 关键词:自我概念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焦虑
- 大学生亚健康症状自评量表信度、效度检验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对自编的《大学生亚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在校大学生1200名,运用《大学生亚健康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43份。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半信度系数;14天后抽取其中111人进行重测,计算重测相关系数;同时对112人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自我评定,对亚健康量表的效标关联度进行评价。结果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6、重测相关系数为0.701,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效标,效标关联度为0.875,不同性别以及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亚健康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信、有效、敏感,可以作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测评工具。
- 杨思陈冲刘小娟杨土保
-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
- 自我效能感在应激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被引量:28
- 2010年
- 目的通过引入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概念来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应激和抑郁之间的作用。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利用回归分析来研究变量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自我效能感在应激和抑郁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0961,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之比为=0.1063。交互作用项"自我效能感×应激"的回归系数在以抑郁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性水平(β=-0.108,t=-3.164,P=0.002),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R2)亦达到显著性水平(△R2=0.012,P=0.002)。结论自我效能感在应激和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 陈冲许林勇
- 关键词:应激自我效能感抑郁中介
- 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对抑郁的作用被引量:30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三者之间及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以抑郁为因变量,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共同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时,只有自尊(β=-0.300,P=0.000)和自我概念(β=-0.244,P=0.000)进入回归方程。自尊在自我效能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自我概念对抑郁具有独立预测作用,自我效能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效应对抑郁产生作用。
- 陈洁刘铁桥郑敏婕陈冲焦彬李凌江
- 关键词:自尊自我效能自我概念抑郁中介效应
- 应激、自我、抑郁与自杀意念形成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应激、自我、抑郁与自杀意念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杀意念条目等分别对732名大学生的应激、自尊、自我效能、自我概念、抑郁以及自杀意念水平进行测评,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应激、自我、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应激对抑郁的总体效应为0.312(标准系数估计值,下同),其中通过自我的间接效应为0.203;应激对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即通过自我和抑郁的间接效应为0.133;自我对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为-0.279,其中通过抑郁的间接效应-0.155;抑郁对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为0.211,通过自我的间接效应为-0.106。结论应激通过自我和抑郁的中介效应间接导致自杀意念。抑郁和自我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
- 陈冲杨思陆静文
- 关键词:应激自我抑郁自杀意念结构方程模型
- 医学生问题解决评价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医学生问题解决自我评价情况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按班级整群抽取长沙市某医科大学387名大学生,采用问题解决问卷(PSl)中文版、Beck抑郁自评问卷(加工)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87名大学生中,有轻度以上抑郁症状者占32.56%,无抑郁症状者占67.44%。有抑郁症状组大学生PS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皆高于无抑郁症状组大学生,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PS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抑郁得分(BDl)均呈显著相关(P<0.01)。线性回归显示PSI总分对BDI得分的贡献率为10.4%,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抑郁水平的因素依次是问题解决信心(PSC)、个人控制(PC),其总贡献率为13.8%。结论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情绪的大学生比例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有抑郁症状组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自我评价或感知要明显低于无抑郁症状组。问题解决自我评价良好者,尤其是在问题解决信心和个人控制方面感知良好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此,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水平,进而提高大学生问题解决自我评价,这可成为降低该人群抑郁水平的有效途径。
- 郑敏婕陈洁陈冲刘铁桥
- 关键词:抑郁
- 自尊对应激与抑郁情绪关系的调节效应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检验自尊作为第3方变量对应激与抑郁情绪关系的调节效应,为抑郁自尊理论提供证据。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长沙市某综合性大学73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检验应激和自尊对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检验自尊的调节效应。结果应激、自尊和抑郁情绪得分之间均两两显著相关;应激和自尊分别可以解释抑郁情绪5.2%和18.5%的变异量;交互作用项自尊×应激的回归系数在以抑郁情绪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达到显著性水平(β=-0.105,t=-3.211,P=0.001),且引入交互作用项后新增解释量(AR。)亦达到显著性水平(△R2=0.011,P=0.000),交互作用项可以单独解释抑郁情绪1.1%的变异量。结论自尊在应激与抑郁情绪之间起调节效应,随自尊水平的升高,应激对抑郁情绪的影响逐渐变小,从而验证了抑郁自尊理论。
- 陈冲郑敏婕郑寒龙许林勇
- 关键词:抑郁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