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其玲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治疗脑梗死
  • 1篇失衡
  • 1篇失衡分析
  • 1篇疏血通
  • 1篇数据库
  • 1篇苏醒
  • 1篇全麻
  • 1篇重度子痫
  • 1篇重度子痫前期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液
  • 1篇子痫
  • 1篇子痫前期
  • 1篇系统数据
  • 1篇系统数据库
  • 1篇疗效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机构

  • 2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聊城市第二人...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陈其玲
  • 1篇张东方
  • 1篇徐晓艳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对产后出血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6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56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入组孕妇分为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作为观察组26例。治疗前、治疗7 d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等疗效指标,采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指标;记录术后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尿蛋白(PRO)水平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24 h UV)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等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优化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压及肝肾功能,降低机体高凝状态,最终减少产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
张雪华陈其玲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复方丹参注射产后出血
多感官唤醒干预对全麻插管患者拔管后苏醒期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感官唤醒干预对全麻插管患者拔管后苏醒期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聊城市中医医院行全麻插管的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语音唤醒模式,研究组采用多感官唤醒模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意识状态、苏醒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 min,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恢复质量评分-4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官唤醒干预可缩短全麻插管拔管后患者的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蔡江林陈其玲
关键词:全麻并发症
疏血通治疗脑梗死6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也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血凝度的影响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滴注,1次/d,14 d;对照组61例,刺五加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血凝度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改善血流动力学、血凝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流动力学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使用方法简单,是治疗脑梗死得一种理想药物。
张东方陈其玲
关键词:疏血通脑梗死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英克司兰相关不良反应信号比值失衡分析
2024年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获取英克司兰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E)信号,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OpenVigil 2.1数据平台分析工具,提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与克司兰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记录。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和报告频次筛选英克司兰安全警戒信号,并对风险信号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分类。结果 共收集到2856例英克司兰相关ADE报告,其中女性占比较男性高(51.09%比37.18%),年龄主要集中在60~80岁(34.56%),以美国上报例数最多(2499例,87.50%)。涉及1004类ADE报道,筛选出136个有效信号,涉及15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包括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各类检查等。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排名前3位的PT为注射部位痛、关节痛、肢体疼痛;信号强度排名前3位的PT为脂蛋白升高、脂蛋白(a)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发现多项说明书未提及信号,如:肌痛、肢体疼痛、腹泻、疲劳、呼吸困难等。对源自中国的20例报告进行分析,发现血糖升高、肝功异常报告频次较多。结论 除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外,应关注英克司兰在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各类检查、胃肠系统疾病等方面的不良反应。中国人群还应关注肝功异常、血糖升高等相关不良反应。
贾晓丽王宏彦刘瑞玲徐晓艳陈其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