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世英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燃烧
  • 7篇燃烧器
  • 3篇锅炉
  • 3篇CE
  • 2篇调节比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固
  • 2篇气固两相
  • 2篇气固两相流
  • 2篇稳燃
  • 2篇两相流
  • 2篇值模拟
  • 1篇电厂
  • 1篇电站
  • 1篇动力场
  • 1篇选型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湍流
  • 1篇湍流结构

机构

  • 4篇华中理工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刘贵苏
  • 7篇陈世英
  • 7篇曾汉才
  • 2篇徐辉
  • 2篇郑楚光

传媒

  • 2篇动力工程
  • 2篇华中理工大学...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WR浓淡分离燃烧器波纹扩流锥的选型被引量:1
1994年
利用3D-PDA测量了CE-WR浓淡分离燃烧器波纹形扩流锥后的回流区长度、湍流结构、粒子浓度分布等参数,在控制扩流锥底边宽度(即锥角)、扩流锥斜面波形及波间距、扩流锥在一次风喷口位置三因素条件下用方差分析方法得出了较佳的扩流锥结构及位置形式。
陈世英刘贵苏曾汉才马毓义
关键词:燃烧器湍流结构正交试验
美国CE-WR型燃烧器稳燃机理的探讨被引量:14
1995年
在对汉川电厂锅炉宽调节比燃烧器进行模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浓淡分离试验和燃烧器出口空气动力特性试验,探讨了美国CE-WR型宽调节比燃烧器的稳燃机理。
陈世英刘贵苏曾汉才马毓义
关键词:锅炉燃烧器稳燃机理发电厂
CE─WR燃烧器弯管内两相流研究及其稳燃被引量:2
1994年
运用气固两相流动的相似理论,对电厂实际煤粉空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模化,就竖直向上转水平弯曲圆管内气固两相流动作了试验分析和理论探讨,分别就不同弯曲半径、不同煤粉进口浓度和不同隔板长度下浓淡分离程度以及弯曲圆管后水平段内煤粉颗粒的恢复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从弯管浓淡分离效果角度对CE-WR燃烧器进行稳燃理论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可为电厂实际运行工况的组织与调整提供依据。
陈世英刘贵苏曾汉才马毓义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燃烧器燃烧
全文增补中
宽调节比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运行k—e模型对WR燃烧器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流场中的轴向速度、湍动能以及湍能耗散率分布,分析比较了WR燃烧器与常规燃烧器的不同点,利用计算结果分析了WR燃烧器中钝体的位置及边宽对流场结构的影响。
刘贵苏陈世英徐辉曾汉才郑楚光
关键词:燃烧器数值模拟空气动力场
宽调节比燃烧技术的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本文从试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对宽调节比(WideRange,简称WR)烯烧器的一次风弯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燃烧器钝体后两相流场,以及钝体后混合流场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燃烧器稳定燃烧机理,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研究结果为大型电站燃烧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贵苏陈世英何耀华徐辉曾汉才郑楚光
关键词:燃烧器数值模拟锅炉
浓淡燃烧器弯曲圆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运用三维粒了动态分析仪(3D-PDA)对竖直转水平弯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了管内气相的速度分布以及颗粒的浓度分布;为进一步改善湾管的浓缩特性,在弯管入口处安装了一三角形滑块,对其管内的颗粒浓度分布也进行了侧量,并记录了弯管两侧的阻力特性。实验结果为人型电站锅炉燃烧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依据。
刘贵苏陈世英曾汉才马毓义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燃烧器
美国CE-WR型燃烧器混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对于汉川电厂300MW锅炉CE-WR型燃烧器进行了冷态模化试验,利用三维拉子动态分析仪(3D-PDA)在不同工况下测量波纹形扩流锥后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从而得到该燃烧器的混合特性,并发现了周界风在其中的作用。作者归纳出一些结论,为电厂的实际运行工况调整及燃烧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陈世英刘贵苏曾汉才马毓义
关键词:电站锅炉燃烧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