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成芳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外科鼻饲患者护理日程表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为鼻饲患者制定护理日程表,实现患者日常护理规范化管理。方法将62例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按日程表的内容护理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口头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鼻饲并发症及关节挛缩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关节挛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制定24 h护理日程表能显著降低患者鼻饲并发症及关节挛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陆成芳崔淑霞李冬梅赵冬梅黄海清董梅
- 关键词:鼻饲日程表护理
- 气管内套管不同消毒法的效果观察
- 本科自2006年3月改变传统的煮沸消毒法,采取与煮沸消毒效果相同的碘伏浸泡消毒法,并对浸泡前、浸泡后不同时间的消毒效果进行细菌学监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文现将具体的方法进行总结报告,并比较分析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劣。
- 陆成芳李冬梅黄海请崔淑霞赵冬梅
- 关键词:细菌学监测消毒效果气管内套管消毒方法
- 文献传递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能减少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 陆成芳张倩孙莹莹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并发症
- 微骨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45例报告被引量:1
- 2009年
- 宗强韩光良杨胜烨陆成芳张黎
-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乙状窦后入路面肌痉挛微骨孔
- 腰穿持续外引流的护理
- 腰穿持续引流,鞘内冲洗,鞘内用药,不受血脑屏障影响,可有效置换炎性脑脊液,维持脑内较高药物浓度,缩短治疗时间,达到治疗颅内感染的目的。某科自2005年7月~2006年7月,共行腰穿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4例,取得理想疗效。
- 李冬梅黄海清陆成芳
- 关键词:颅内感染临床护理
- 文献传递
-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2
- 2001年
- 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病人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过去未见文献规定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模式,我们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每24小时更换吸痰管一次,吸痰过程中及切口换药时无菌观念不强。认为呼吸道与外界相通,本身并非无菌,结果,肺部感染率达到90%以上,病人常常因肺部感染难以控制而迟迟不能出院,多次痰培养、更换抗生素,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延长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床位周转率,为此,自1995年12月,我们积极分析气管切开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力求使医源性感染因素降到最底限,建立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改进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注意吸痰管的使用及消毒,使肺部感染率由过去的90%以上降至10.3%,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病人的护理质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 陆成芳张玉红等
- 关键词: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术护理排痰吸痰
- 伞雾状喷药湿化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 2011年
- 探讨伞雾状气管内喷药湿化气道对气管插管内痰痂形成的影响。将6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伞雾状气管内滴药器给予气管内脉冲式喷药,对照组用5ml注射器滴药传统的湿化方法。观察组较对照组痰痂形成少,痰痂阻管程度轻,肺部感染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伞雾状气管内喷药湿化气管插管优于传统的湿化方法。
- 陆成芳李冬梅黄海清赵冬梅董梅
- 关键词:气管插管湿化痰痂
- 不同湿化法预防气管插管内痰痂形成的效果观察
-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插管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若湿化不够,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导致通气不足,甚至造成肺部感染率升高,严重的可危及病人的生命。为此研制了一种伞雾状气管内滴药器,给予气管内喷...
- 陆成芳李冬梅黄海清赵冬梅董梅崔淑霞
- 关键词:湿化法气管插管痰痂
- 文献传递
- 微骨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微骨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及多种措施并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微骨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MRTA检
- 宗强韩光良陆成芳李涛李冬梅成立峰
- 文献传递
-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 陆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