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晋平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衰竭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暴发性肝衰
  • 3篇暴发性肝衰竭
  • 2篇微循环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2篇功能衰竭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肝功能衰竭
  • 2篇暴发性
  • 1篇丹参
  • 1篇血浆
  • 1篇血浆内毒素
  • 1篇血浆内毒素水...
  • 1篇增殖
  • 1篇实验性肝纤维...
  • 1篇组化研究

机构

  • 2篇山西医学院
  • 2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阎晋平
  • 2篇吴筱芳
  • 2篇武希润
  • 2篇贾晋斌
  • 2篇马学惠
  • 1篇尹镭
  • 1篇张义世
  • 1篇韩德五
  • 1篇李焰
  • 1篇韩德伍
  • 1篇赵元昌
  • 1篇刘晋春
  • 1篇郜玉珍

传媒

  • 2篇山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新消化病学杂...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暴发性肝衰竭肝再生的实验研究
1996年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核增殖抗原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暴发性肝衰竭、急性肝损伤动物肝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暴发性肝衰竭动物肝再生明显高于急性肝损伤动物,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有强的再生能力。
武希润张义世阎晋平阎晋平尹镭马学惠
关键词:肝疾病肝功能衰竭肝再生核增殖抗原
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
1996年
采用硫代乙酰胺复制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同时测定了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表明: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灌流量明显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两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吴筱芳阎晋平武希润贾晋斌韩德伍
关键词: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内毒素微循环
丹参对暴发性肝衰竭肠系膜微循环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1998年
目的:探讨暴发性肝衰竭时丹参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采用硫代乙酰胺复制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并用丹参液进行治疗(n=10),与正常对照组(n=10)和暴发性肝衰对照组(n=10)进行肠系膜微循环比较,同时测定腹主动脉血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含量。结果:丹参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3274±00752(Eu/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肠系膜微循环灌流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丹参治疗暴发性肝衰可能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微循环有关。
李焰郜玉珍吴筱芳阎晋平贾晋斌韩德五马学惠
关键词:肝衰竭暴发性微循环丹参内毒素
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肝脏的表达.方法实验大鼠分肝硬变组(24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肝硬变组采用复合因子制作出肝硬变动物病理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研究了bFGF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同时还通过结蛋白(Desmin,DM),ED1的免疫组化变化,反映肝纤维化过程中储脂细胞和肝枯否细胞增生情况.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发展,DM,ED1和bFGF阳性细胞在肝窦,坏死区和纤维间隔逐渐增多,bFGF阳性细胞主要是在那些DM阳性细胞和ED1阳性细胞中表达,定量分析,各组均高于正常组,以6周组最高,ED1阳性细胞与bFGF和DM阳性细胞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r=0977和r=0989,P<005),bFGF阳性细胞和DM阳性细胞的变化也成正相关关系(r=0997,P<005).结论在肝纤维化发生时由于肝枯否细胞和储脂细胞的增生及二者表达bFGF增加,再通过bFGF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进一步造成储脂细胞的增生和ECM的产生增加.
阎晋平刘晋春马学惠贾晋斌赵元昌许瑞龄李春梅韩德五
关键词:肝纤维化成纤维细胞碱性免疫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