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承和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电池
  • 3篇电极
  • 3篇一次电池
  • 3篇锌锰电池
  • 3篇锰电池
  • 3篇碱性锌锰电池
  • 2篇电化学
  • 2篇砷化镓
  • 2篇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氧化镍
  • 1篇镍电池
  • 1篇氢氧化
  • 1篇氢氧化镍
  • 1篇阻抗
  • 1篇镉镍电池
  • 1篇无汞
  • 1篇无汞碱性
  • 1篇无汞碱性锌锰...
  • 1篇锌电极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金承和
  • 3篇李诚芳
  • 1篇王江涛
  • 1篇王洁
  • 1篇孙月
  • 1篇王卫江

传媒

  • 3篇电池工业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电池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3
  • 2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用旋转环盘电极测定n-砷化镓电极的稳定度被引量:1
1989年
光生空穴与溶液中还原剂反应还是与半导体本身反应存在着竞争过程,本工作采用旋转环盘电极区分此竞争过程的两部分电流,研究了pH=1.0的硫酸亚铁和pH=9.2的亚铁氰化钾对n-砷化镓电极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稳定度随还原剂浓度的增加、电流密度的降低而增加,但当溶液中pH增大时,砷化镓价带边的能级正移,在pH=9.2的亚铁氰化钾溶液中,价带边与亚铁氰化钾的已占领态重叠的机率很小,所以稳定度极小。结果还证明,稳定作用确是通过还原剂竞争光分解中间产物进行的,光分解为6电子的连续反应,还原剂竞争中间产物的结果,终止了分解反应,减少了光分解电流。
陆寿蕴孙月金承和
关键词:砷化镓稳定度电极
n型砷化镓微区光电化学腐蚀过程被引量:1
1993年
在n-GaAs电解液界面,用聚焦He-Ne 激光照射,使n-GaAs 表面发生微区光电化学腐蚀,用计算机控制步进马达,使试样在X-Y二维方向扫描移动,能在晶片上得到刻蚀点直径2μm 的刻蚀图案.研究了激光相对光强,KOH、H_2SO_4、KCl 等刻蚀剡的浓度,光腐蚀的时间,电极电位等因素对腐蚀点的直径和深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找出腐蚀过程的规律,并用光电化学原理进行解释.
王卫江王江涛金承和陆寿蕴
关键词:砷化镓
碱性锌锰电池的研制和开发Ⅰ.高汞碱性锌锰电池被引量:2
1998年
测试了含汞锌粉的析氢速度和锌电极析氢电位。测试了研制的高汞碱性锌锰电池的电性能(开路电压,放电容量和短路电流),耐漏液性能和贮存性能,以及锌粉中含汞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揭示汞能改善电池的性能和耐漏液性能。
李诚芳金承和
关键词: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电极
Ni(OH)2电极在碱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被引量:7
1989年
利用多种形式的电位扫描及扫描电镜方法,对α-和β-Ni(OH)2电极在碱溶液中化学行为作了研究。实验表明随着电位循环扫描,β-Ni(OH)2的活性增加。在3MNaOH溶液中α-Ni(OH)2一极过程的扩散系数大于活性β-Ni(OH)2的,也大于3MNaOH溶液中α-Ni(OD)2的扩散系数。α-和β-Ni(OH)2电极的扫描电图象表明,在β-Ni(OH)2层的极氧化时,反应从β-Ni(OH)2/认界面开始。而α-Ni(OH)2的氧化则起始于Ni/α-Ni(OH)2界面。
王洁金承和
关键词:镉镍电池电极氢氧化镍碱液电化学行为
碱性锌锰电池的研制和开发Ⅲ.无汞碱性锌锰电池被引量:1
1999年
报导并比较了用不同无汞锌粉制造的无汞碱性锌锰电池的电胜能、耐漏液性能和贮存性能的试验结果。
李诚芳金承和
关键词:一次电池无汞碱性锌锰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的研制和开发 Ⅱ低汞碱性锌锰电池被引量:2
1999年
测试了低汞锌粉的析氢速度和各种合金锌电极的析氢电位,用交流阻抗法来测量电池的内阻。测试了研制的低汞碱性锌锰电池的电性能(开路电压、放电容量和短路电流)、耐漏液性能和贮存性能,并对各种锌粉的电池性能进行对比,揭示不同的锌粉、不同的工艺成功地制备了低汞碱性锌锰电池。
李诚芳金承和
关键词:一次电池交流阻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