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耿龙
- 作品数:26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伴发肺结核76例分析
- 2001年
- 目的:总结糖尿病伴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比较分析A组76例糖尿病伴发肺结核患者和B组8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痰菌阳性、空洞形成、合并肺部感染情况和疗效。结果与结论:A组咯血30例、痰菌阳性34例、空洞形成38例、合并肺部感染36例,分别明显多于B组12例、16例、26例、19例<0.01;<0.01;<0.05;<0.01)。结核中毒症状A组69例,B组76例;呼吸道症状A组为72例,B组为78例,均无明显差异(>0.05)。
- 肖湘明辜镜全郑颖嘉郭耿龙
- 关键词:糖尿病肺结核咯血异烟肼利福平转归
-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测定值与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FP测定结果及不同水平的分布。结果AFP异常率68.1%,急性重型肝炎AFP异常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AFP〈20μg/L患者的病死率86.8%,AFP20-400μg/L患者病死率58.8%,AFP〉400μg/L患者病死率20.9%。213例重型肝炎存活85例,AFP(248.0±72.5)μg/L;死亡128例,AFP(97.6±50.4)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AFP水平的升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下降,生存率逐渐升高,提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郭耿龙陈瑞烈林少锐
-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肝炎病毒性预后
- 日达仙治疗重型肝炎30例
- 2000年
- 我科于1999年1月~2000年6月应用日达仙治疗重型肝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60例均符合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性肝炎44例。60例均为HBV感染,重叠HDV感染9例,其中3例为HBV、HDV、HEV3重感染。 1.2 一般资料 按不同疗法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年龄49.3±12.6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5例,
- 辜镜全肖湘明郭耿龙
- 关键词:日达仙重型肝炎
-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郭耿龙辜镜全肖湘明
- 关键词: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病死率肝肾综合征HRS
-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双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双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60例双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b高于对照组,TBIL、AST、AL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5、0.883,P=0.846、0.381>0.05),治疗6、12、24个月后,观察组HBV-DNA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830、11.084、4.960,P=0.000、0.000、0.000<0.05)。观察组治疗12、24、48周后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Be 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双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
- 郭耿龙
- 关键词: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
-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铁蛋白水平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SF水平变化在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6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并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肝...
- 陈瑞烈林少锐郑晓丹郭耿龙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铁蛋白
- 文献传递
- 短程糖皮质激素干预乙型肝炎相关早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早期慢性肝衰竭及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及治疗组(n=29),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使用抗炎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短程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0.5~1 mg/(kg·d)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AST、PT、4周生存率、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ALT、AST、TBIL、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治疗组的血清ALT、AST、TBI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的4周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4周生存率。
- 吴令杰陈瑞烈张海生郭耿龙赵资德
- 关键词:短程糖皮质激素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
- 2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PHC诊断标准的265例患者的HBV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265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241例(90.9%),其中HBVDNA阳性201例(75.8%),抗-HBe阳性167例(63.0%),而在167例抗-HBe阳性者中HBVDNA阳性141例(84.4%)。结论:HBV感染是PHC发生的重要的始动因子,大部分PHC病人中存在HBVDNA活动性复制。
- 郭耿龙徐启桓陈禄彪张卡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耐药位点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位点情况。方法选取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2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变异位点。结果 1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基因C型150例(82.42%),基因B型32例(17.58%),未见其他基因型;182例患者中检出67例有耐药变异(36.81%),其中B基因型11例,C基因型56例,B基因型和C基因型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测出6种耐药变异位点,分别为rtL80、rtV173、rtL180、rtA181、rtM204和rtN236,其中耐药变异位点rtM204检测率最高,为61.19%;rtM204变异株耐药突变模式有16种类型,包括2种rtM204单一位点变异和14种rtM204与其他耐药位点联合突变模式。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以C基因型为主,其中rtM204位点检出率最高,变异模式复杂。
- 郭耿龙吴令杰张海生陈瑞烈张桂虹
-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型肝炎基因型
- 乙型肝炎肝硬化胰岛β细胞功能与肝功能等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与肝功能状况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24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其空腹血糖及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2 h PG)测定值分为肝硬化糖代谢正常组(A组,47例)、肝硬化糖耐量减退组(B组,10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C组,97例),测量各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C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结果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者占81.0%,其中肝源性糖尿病占39.3%.A、B、C三组2 hPG[(6.29±3.78) mmol/L、(10.56±4.26) mmol/L、(17.34±5.9) mmol/L]、FBG[(4.72±2.15) mmol/L、(5.68±2.81) mmol/L、(9.82 ±5.1) mmol/L]、HbA1c[(4.5±1.2)%、(10.56±4.26)%、(9.5±3.0)%]、乙型肝炎病毒载量[(3.78±0.52)、(4.82±0.61)、(6.02 ±0.63)]比较,A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其他两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23、41.35、84.93、237.2,均P<0.05).C、B、A组空腹胰岛素[(15.65±4.17)、(26.53土7.22)、(30.18±3.23) mU/L]、餐后胰岛素[(45.28±10.22) mU/L、(106.8±20.74) mU/L、(141.68±20.25) mU/L]、餐后C肽[(5.96 ±4.82) mU/L、(9.86±5.46) mU/L、(9.54±6.42) mU/L]以及ISI[(-5.96±0.61)、(-4.92 ±0.42)、(-5.03 ±0.51)]比较,C组各值均低于A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HBCI分别为(5.66±0.64)、(5.32±1.01)、(4.30±1.53),呈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5,P<0.05).C组患者Child-Pugh C级的例数较其他两组多(χ^2=48.6,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与患者肝功能状况相关.
- 郭耿龙陈瑞烈吴令杰林少锐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试验葡萄糖代谢障碍胰岛素分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