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琦
-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74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南京军区卫生专业人才培养“122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与可行?被引量:8
- 2010年
-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肾损伤后能够通过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而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其修复肾脏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能否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目前仍有争议。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急性肾衰竭小鼠肾功能改变,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以及是否向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8~10周龄的健康雌性昆白小鼠90只随机随机分为3组。急性肾衰竭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顺铂建立急性肾衰竭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建模后24h经尾静脉输注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建模后第1,4,7,14,28天测定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的分布,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顺铂注射4~14d后,尿素氮、肌酐值比急性肾衰竭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第4天肾组织中可见绿色荧光的绿色荧光蛋白细胞,分布在外髓质区肾小管,第7天仍可见少量荧光细胞,同时表达肾小管上皮特异性的功能蛋白megalin。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肾脏可直接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改善急性肾衰竭小鼠的肾功能。
- 万建新郭琦潘阳彬崔炯傅槟槟许艳芳
-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小鼠
- 损伤肾脏的修复与再生
- 2008年
- 郭琦万建新
- 关键词:肾脏细胞药物治疗急性肾衰竭终末期肾病
- 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小鼠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方法:用顺铂皮下注射建立ARF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肾衰竭组(ARF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MSC组)。MSC组在建立ARF模型后24h经尾静脉输注小鼠MSC悬液。建模后第1、4、7、14、28d分批处死各组小鼠。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顺铂注射4d后,MSC组BUN、Scr值比ARF组明显降低(P<0.01),在第7和14d,仍可见MSC组的BUN、Scr水平低于ARF组(P<0.01,P<0.05)。MSC组小鼠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轻于ARF组。顺铂注射7d后,MSC组肾组织中BMP-7、HGF、IL-10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RF组,而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低于ARF组。结论:MSC可改善ARF小鼠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SC促进肾脏局部生长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万建新郭琦王敬瀚潘阳彬崔炯傅槟槟许艳芳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类
- TG/HDL-C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价值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的关系,寻找监测下肢动脉硬化的标志物。方法彩超测量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内膜厚度(IMT),以IMT≥0.7 mm分为糖尿病动脉硬化组,<0.7 mm为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胆固醇、TG/HDL-C比值、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的差别,多元线性回归及ROC曲线对主要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糖尿病动脉硬化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HDL-C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非动脉硬化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TG/HDL-C比值是独立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TG/HDL-C比值曲线下面积为0.71,界定值为0.11,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61。结论 TG/HDL-C比值升高是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比值>0.11时,提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TG/HDL-C比值可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标志物。
- 苏晓燕黄昭穗郭琦
-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
- 高通量透析联合1α(OH)D3冲击改善尿毒症伴甲旁亢患者营养状态临床研究
- 梁萌沈淑琼许树根胡玉清王赐玉龚春水郭琦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素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 许树根梁萌沈淑琼郭琦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肥胖/超重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以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30 mg为正常组,30~300 mg/d为尿微量白蛋白组,比较两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胰岛素抵抗指数(IR)、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别,pearson相关及偏相关分析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与BMI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BMI的关系。结果尿微量白蛋白组胰岛素抵抗指数、BMI、hsCRP、收缩压、三酰甘油高于正常组。相关分析示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与IR、hsCRP、收缩压呈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控制BMI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与IR、三酰甘油、hsCRP无关,仍与收缩压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收缩压后,BMI是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肥胖/超重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郭琦胡玉清蔡辉许树根
- 关键词:肥胖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
- 高通量透析联合1α(OH)D_3冲击改善尿毒症伴甲旁亢患者营养状态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联合1α(OH)D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性甲旁亢(SHPT)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A组应用高通量透析,B组应用普通透析,透析液Ca浓度为1.25 mmol/L。根据透析前血清iPTH水平确定1α(OH)D3治疗的每周总剂量。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血钙(Ca2+)、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段肌肉周径(MAMC)等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12周时,A、B两组患者iPTH达标率分别为80%,55%。A组治疗起效快,并对治疗前iPTH500~1000 ng/L的患者具有更高缓解率(87.5%比2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Ca2+均较治疗前有上升趋势,但无1例出现血Ca2+>2.75 mmol/L。A组患者血P3-水平基本稳定,B组却略有升高。(2)治疗12周时,A组Hb、Alb、PAB明显上升(P<0.05),TSF、MAMC升高(P<0.01),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B组患者各观察指标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联合1α(OH)D3冲击可改善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降低iPTH水平,尤其对iPTH水平轻中度升高的患者更为适用,同时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
- 梁萌沈淑琼许树根胡玉清王赐玉龚春水郭琦李彩凤
- 关键词:高通量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高通量透析更有利于减轻ESRD的病人的微炎症因子
- 郭琦梁萌许树根
- 高通量透析更有利于减轻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被引量:3
- 2011年
- 微炎症、胰岛素抵抗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并发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文探讨高通量透析(high--fluxhemodialysis,HFHD)及低通量透析(low-fluxhemodialysis,LFHD)对于防治ESRD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效果。
- 郭琦许树根
- 关键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通量透析肾衰竭终末期肾脏病疾病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