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涛
- 作品数:62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陈旧性心梗患者心肌代谢和心室功能变化规律的探讨
- 2005年
- 目的:应用心肌ECT灌注断层显像和门控左心室核素功能显像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的心肌摄取99Tmc-MIBI和心室功能变化。方法:对陈旧性心梗64例、正常对照组30例和心绞痛组(AN)76例分别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左心室核素功能显像,对左心室舒缩功能参数进行组间协方差分析,并比较组间心肌摄取异常病灶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OMI组心肌摄取异常病灶多发者居多(P<0.01),且总的异常节段数明显多于其它两组(P<0.01);除TPFR之外,OMI组的心舒缩功能参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N组(P<0.01)。结论:OMI心肌摄取和心室功能改变的显示有助于心梗预后状况的准确诊断,对OMI心肌代谢和心室功能变化规律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 李小东赵洪刚张遵城王钦郭永涛董萍董华
- 关键词:陈旧性心梗心肌代谢^99TC-MIBI心肌摄取功能显像断层显像
- 胃镜与改进的核素显像对反流性胃炎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 李小东张遵城张志广郭剑超赵洪刚董萍郭永涛肖连冬王国强刘贵敏王钦董华
- 该课题目的是评估和比较胃镜与改进的99Tmc-EHIDA的核素显像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返流检出率和程度。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对照,提供准确的诊断标准将核素显像与纤...
- 关键词:
-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核素显像胃镜
-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损伤效应的研究
- 李小东郭永涛张遵城柴树德郑广钧董华冯仲苏
- 该课题组对155例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由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通过影像引导植入放射性核素125碘粒子,并行位置和剂量学的验证,并推算危及器官的受量,定期观察并处理植入手术导致的损伤和放射反应等,分析并处理125I粒子...
- 关键词:
- 关键词:晚期肺癌
- 125I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损伤效应的研究
- 目的分析、研究和处理I 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损伤效应。方法 CT 引导下植入89例,男女分别为57例和32例,年龄36~84岁。其中中心型肺癌24例,周围型65例。按 TNM 分期为Ⅲb~Ⅳ期。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种...
- 李小东郭永涛张遵城柴树德郑广军董华冯仲苏
- 文献传递
- 不同方式影像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影像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55例患者制定放射治疗计划,通过CT和纤维支气管镜(FFB)影像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并行剂量学验证和定期复查随访。结果:CT引导治疗组和FFB引导组的1年生存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2.2%、80.3%和97.0%、90.6%;CT组患者无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化发生;FFB组患者无早期、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支气管肺癌有明显的控制疗效,具有微创的优势。CT引导植入定位准,适形好;FFB引导植入能够较好地解除气道梗阻。
- 李小东王平柴树德张遵城郭永涛郑广钧戴越郭妍妍
-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疗法非小细胞肺癌剂量学验证
- 125I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损伤效应的研究
- 目的分析、研究和处理I 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损伤效应。方法 CT 引导下植入89例,男女分别为57例和32例,年龄36~84岁。其中中心型肺癌24例, 周围型65例。按 TNM 分期为Ⅲb~Ⅳ期。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
- 李小东郭永涛张遵城柴树德郑广军董华冯仲苏
- 文献传递
- 脑血流灌注显像对难治性发作性癫痫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评价^99mT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难治性发作性癫痫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难治性发作性癫痫患者共238例分别进行SPECT、MRI、CT和脑电图(EEG)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SPECT对强直性发作、失神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癫痫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5.7%、95.7%、89.8%和90.9%,显著高于其他检查方法(P〈0.01);接受SPECT病灶定位诊断进行伽马刀治疗的36例患者中,23例随访1年以上,有效率为78.26%。结论 SPECT对癫痫病灶的检出率较高,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靶区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小东薛蓉刘学军张遵城董华赵洪刚郭永涛
- 关键词:癫痫发射型计算机放射外科手术
- 肺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放射剂量学质量控制与保证的策略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能提高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增益比的放射物理质量控制和保证(QA/QC)的策略。方法:确诊的肺癌和肺转移瘤患者287例,男184例,女103例,平均年龄61.9岁。对无阻塞性肺不张非小细胞肺癌(non obstructive atelectasi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OA-NSCLC)亚组和肺转移瘤组常规采用CT靶区定位,对CT难以确定肿瘤靶区的中央型阻塞性肺不张非小细胞肺癌(the central obstructive atelectasi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OA-NSCLC)亚组采用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协助定位;应用体积剂量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DVH)等评估TPS的质量并优化;影像引导粒子植入中必须进行实时的位置校正。对无法单独经皮CT引导植入粒子的晚期中央型病灶结构复杂的肺癌亚组(central lung cancer,C-LC亚组),要同期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lexible fiber optic bronchoscopy,FFB)直视下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植入后必须进行剂量学等验证。结果:137例的NOA-NSCLC亚组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外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心、肺及脊髓的平均照射剂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NOA-NSCLC亚组和50例的肺转移瘤组的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分别达92.1Gy、106.2 Gy。局控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1.97%(126/137例)和96.00%(48/50例)。1年生存率分别是91.24%(125/137)和83.40%(42/50)。2年生存率分别是50.36%(69/137)和52.30%(26/50)。COA-NSCLC亚组的35例和C-LC亚组的65例患者的局部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32/35)和92.30%(60/65),1年生存率分别为88.57%(31/35)和80.30%(53/66);无放射性肺损伤或肺纤维化出现。结论:恰当的放射剂量学QA/QC策略是保证粒子植入疗法提高治疗增益比的必须措施,尤其是能明显减少放射性肺炎、肺损伤或肺纤维化的发生。
- 李小东张遵城郑广钧郭永涛常津王平
- 关键词:肺癌肺纤维化
- 近距离内照射^(125)I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质量控制的探讨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薄层CT引导下近距离内照射125I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 172例NSCLC患者实施CT引导下近距离内照射125I植入治疗,其中CT定位的无阻塞性肺不张患者137例(CT组),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协助生物靶区定位的阻塞性肺不张患者35例(SPECT/CT组)。在此过程中对粒子源、影像引导及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粒子植入前抽查至少15%的放射性活度,严格执行TPS功能及其质量控制,CT引导下植入粒子并实时位置校正,植入后进行剂量学验证和定期随访。结果 CT组粒子实际植入情况与TPS符合率为94.16%,局部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1.97%,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1.24%和50.36%。仅出现放射性肺炎3例,无其他严重放射损伤发生。SPECT/CT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1年生存率为88.57%,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近距离内照射125I植入治疗NSCLC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提高疗效及低损微创具有重要意义。
- 苏倩张遵城杨景魁郑广钧郭永涛李小东
-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SPECT/CT
- 放射性<'125>碘粒子插植技术治疗晚期癌症的应用
- 采用<'125>碘粒子组织间插置疗是原子能物理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本文总结了观察放射性<'125>碘粒子插植治疗对晚期癌症的疗效。
- 郭永涛李小东张遵城王钦董萍柴树德
- 关键词:晚期癌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