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彩群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7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疗效
  • 2篇钢板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动力髁
  • 1篇动力髁钢板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因子
  • 1篇植骨
  • 1篇植骨融合
  • 1篇置入
  • 1篇置入治疗
  • 1篇上骨折
  • 1篇锁定钢板
  • 1篇平台骨折
  • 1篇前路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17...
  • 2篇解放军庐山疗...

作者

  • 4篇郭彩群
  • 4篇童卫华
  • 2篇李祖国
  • 2篇刘浩
  • 1篇李祖国
  • 1篇扈佐鸿
  • 1篇洪建明
  • 1篇吴吉光
  • 1篇王先桥
  • 1篇刘浩

传媒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型钢板置入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型钢板置入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观察组,n=42)或普通解剖型钢板(对照组,n=38)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4.23±8.13)min、术中出血量为(68.17±7.54)ml、切口长度为(9.54±1.34)cm、疼痛持续时间为(2.39±0.43)d、住院时间为(9.45±2.31)d、术后负重时间为(97.39±16.57)d、骨折愈合时间为(89.64±19.45)d、解剖复位率为97.50%、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治疗优良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6.53±9.43)min、术中出血量为(65.09±8.67)ml、切口长度为(9.35±0.98)cm、疼痛持续时间为(2.43±0.36)d、住院时间为(17.23±3.83)d、术后负重时间为(124.98±25.23)d、骨折愈合时间为(115.88±13.82)d、解剖复位率为97.37%、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3%、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治疗优良率为73.68%。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复位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疗效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作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方法。
童卫华刘浩郭彩群李祖国
关键词:锁定钢板胫骨平台骨折
前路颈2-3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损伤机制、颈椎前路手术疗效、植骨融合时间。方法 2006-01-2011-06,我科收治24例Hangman骨折(其中Ⅰ型5例,Ⅱ型12例,ⅡA型3例,Ⅲ型4例),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颈髓和神经功能障碍,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7.8分,其中稳定型骨折(Ⅰ型)术前行颈托固定,不稳定型骨折(Ⅱ型、ⅡA、Ⅲ型)术前行颅骨牵引,直至完全复位,术前平均牵引时间为5 d,患者行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颈前路ZEPHIR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4例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5 min,颈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植骨融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是一种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浩童卫华扈佐鸿洪建明李祖国郭彩群吴吉光
关键词:HANGMAN骨折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
脂肪、免疫及炎症因子对代谢综合征引起骨质疏松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肪因子、免疫因子、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对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来本科就诊89例代谢综合征者.通过骨密度检测分成代谢综合征骨密度正常者(A组)37例、骨密度减少者(B组)30例、骨质疏松者(C组)22例,另选本院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比较四组受试者血清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免疫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四组受试者的血清脂肪因子(dem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免疫因子(CD3+、CD4+、CD8+)、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A组、B组、C组血清脂肪因子(dem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免疫因子(CD3+、CD4+、CD8+)、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肪因子(demrin、leptin、adiponectin、resistin)、免疫因子(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表达异常对其发生骨密度减少与骨质疏松有非常大的影响.
王美霞郭彩群王先桥童卫华陈建波陈燕玲熊燕华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脂肪因子免疫因子炎症因子
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动力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为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组和钢板组各30例,其中克氏针采用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进行治疗,钢板组采用动力髁钢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畸形愈合,无感染,经过观察发现两组患者HSS功能评分体系(优、良、可、差)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克氏针组明显少于钢板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童卫华郭彩群李祖国刘浩
关键词:股骨髁上骨折动力髁钢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