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郗平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可塑性
  • 2篇视皮层
  • 2篇皮层
  • 2篇外斜
  • 2篇外斜视
  • 2篇小鼠
  • 2篇斜视
  • 1篇单眼
  • 1篇单眼剥夺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眼调节
  • 1篇眼位
  • 1篇正常儿
  • 1篇正常儿童
  • 1篇正常发育
  • 1篇融合性
  • 1篇弱视
  • 1篇三棱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河南宏力医院
  • 1篇北京市眼科学...

作者

  • 8篇郗平
  • 8篇傅涛
  • 6篇苏庆
  • 3篇李俊发
  • 2篇卢炜
  • 2篇韩松
  • 2篇王丽丽
  • 2篇王静
  • 2篇李育
  • 1篇王京辉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眼科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棱镜排镜法和同视机法测量正常儿童双眼运动融合功能的差异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对比三棱镜排镜法和同视机法对正常儿童的融合性辐辏和融合性分开运动检查的异同.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8~15岁无眼部疾患并且进行充分屈光矫正的儿童100例,分别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法测量融合性分开运动和融合性辐辏运动的破裂点和恢复点.各种检查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异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当三棱镜排镜分别放置在主导眼和非主导眼时,融合性辐辏运动和融合性分开运动看远和看近时的破裂点和恢复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检测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破裂点数据呈正相关(辐辏运动r=0.60,P<0.01,分开运动r=0.46,P<0.05) 视远时,无论融合性辐辏还是融合性分开运动,分别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排镜检查的破裂点和恢复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棱镜排镜法在检测正常儿童看远的融合性辐辏与分开运动时与同视机法可获得相近的效果。
傅涛郗平王京辉苏庆李育卢炜
关键词:同视机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控制能力与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背景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种斜视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评估对了解患者控制隐斜或间歇性偏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分析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融合性辐辏运动和分开运动与外斜视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63例。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定患儿双眼偏斜角度;采用修正纽卡斯尔控制分数(RNCS)方法评估外斜视的控制能力并进行评分;采用1△~40△的水平三棱镜排镜及调节性视标检测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破裂点、恢复点和恢复易度检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融合性辐辏和分开运动的测量参数与间歇性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患儿右眼和左眼的平均屈光度分别为(-1.95±1.63)D和(-2.01±1.73)D,受检眼视远和视近时斜视度分别为(36.67±15.69)△和(38.25±14.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3、-0.57,均P〉0.05)。患儿视远及视近时融合性辐辏运动的破裂点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s=-0.41,P=0.03;L=-0.56,P〈0.01);而视远及视近融合性分开运动的破裂点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s=0.05,P=0.78;rs=0.04,P=0.75)。无论辐辏融合还是分开融合,融合恢复易度与外斜视控制分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融合性辐辏运动破裂点的检测能较好地提示间歇性外斜视的严重程度,有可能作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指征之-。
傅涛王静苏庆郗平李育
弱视治疗过程中视差和立体视觉恢复的初步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远立体视觉、近零视差、非交叉视差和交叉视差的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收集4—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58例,分别于初诊、治疗1、3、6个月时进行检影验光检测患儿最佳矫正视力.同时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采用同视机Ⅲ级功能定性图片检测患儿远立体视觉。应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在弱视患儿视力提高的过程中,对于具有较好的基础视力和治疗过程中视力恢复较好的患者,立体视锐度恢复较好[近零视差与基础视力的回归方程是Y=-0.92X+3.13(F=9.203,P〈0.01);近零视差与终末视力的回归方程是Y=-0.81X+3.23(F=9.886,P〈0.01);同视机远立体视觉的恢复早于随机点近立体视觉:近立体视觉中,近零视差首先恢复,交叉视差随之,非交叉视差最后恢复。并且这种恢复规律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中更为明显。结论在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随着患儿视力的提高,远立体视觉、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顺次恢复。
傅涛苏庆郗平卢炜王丽丽
关键词:弱视立体视觉
Skew偏斜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skew偏斜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汇报典型的skew偏斜一例。结果:患者女性,5岁,因“发现歪头2年”来诊。近2年来患者家长发现患儿喜歪头视物,无复视、眩晕、头痛及明显肢体麻木无力。无其他疾病史、外...
傅涛丁艺超王静郗平苏庆
Synapsin在正常发育小鼠视皮层的表达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 视觉发育可塑性与弱视治疗时间和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synapsin(突触素)作为一种突触前特异性蛋白家族,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目的 动态观察正常小鼠视皮层内synapsin蛋白表达水平(T-synapsin)及其磷酸化水平(p-synapsin)随生长和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 选用清洁级健康新生C57BL/6小鼠42只,分别于出生后第7、14、21、28、35、42、60天取左右两侧视皮层,每个时间点选6只小鼠.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不同鼠龄小鼠视皮层内不同亚型synapsin的表达量及其位点1的磷酸化水平. 结果 正常C57BL/6小鼠视皮层中synapsin的表达随生长和发育发生动态变化,出生后第7、14、21、28、35、42天,小鼠视皮层中T-synapsin Ⅰ a/b的表达量分别为成年小鼠(出生后第60天,P60)表达量的(21.32±3.27)%、(56.27±10.18)%、(77.05±10.05)%、(83.75± 10.52)%、(94.69±11.46)%和(98.75±5.86)%,不同鼠龄小鼠视皮层中T-synapsin Ⅰ a/b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538,P<0.001),其中P7、P14、P21、P28组表达量明显低于成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35、P42组与成年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0、0 798);不同亚型T-synapsin在视皮层中的表达趋势随小鼠的生长和发育略有不同,其中T-synapsinⅡa、Ⅲa增长相对缓慢,P60时仍呈增长趋势,不同鼠龄间T-synapsinⅡa、Ⅱb、Ⅲa表达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492、55.595、39.172,P<0.001);p-Synapsin Ⅰ a/b的表达在出生后随小鼠的发育而逐渐增高,P21左右达高峰,为成年小鼠磷酸化水平的(2.86±0.17)倍,此后迅速下降,成年后维持低磷酸化水平,不同鼠龄间小鼠视皮层中p-synapsin Ⅰ a/b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20,P<0.001).结论 小鼠视皮层中synapsin的表达量随生长和发
苏庆韩松郗平李俊发傅涛
关键词:视皮层神经元可塑性磷酸化水平
小鼠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常规蛋白激酶Cγ亚型的动态表达及单眼剥夺对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弱视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有关,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synapsin参与视皮层的突触可塑性过程,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常规蛋白激酶C1亚型(cPKC-γ)可能是synapsin的上游激酶之一,其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是否发挥或如何发挥作用尚未明确。目的观察随着小鼠发育其视皮层中cPKC-γ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异常视觉经验对cPKC-γ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C57BL/6小鼠36只,分别于出生后(P)7、14、21、28、35、42d各选6只小鼠,取其两侧视皮层用于研究正常小鼠随鼠龄增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水平的变化。另外选取清洁级C57BL/6小鼠24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发育期组和成年期组,每组12只。发育期组取6只P14小鼠行右眼上下睑缝合术以制备单眼剥夺(MD)模型,其余6只小鼠不进行干预作为对照,至P28取小鼠左右两侧视皮层;成年期组取6只P60小鼠以同样方法制备MD模型,其余6只不作干预作为对照,至P74取小鼠两侧视皮层。采用Westernbolt法检测小鼠两侧视皮层内cPKC-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P7小鼠可见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的微弱表达,表达量的相对值分别为(39.74+11.22)%和(40.78±10.37)%,随鼠龄增加cPKC-γ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21小鼠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的表达量达峰值,分别为(138.68±15.73)%和(138.47±23.48)%,此后随鼠龄增加cPKC-γ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并稳定。不同鼠龄正常小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鼠龄=57.174,P=0.000),各组小鼠左侧与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左事=0.059,P=0.809)。发育期组MD小鼠与成年期组MD小鼠间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鼠龄=1.798,P=0.159),各组
郗平王静韩松李俊发傅涛
关键词:单眼剥夺
下斜肌后退术后抗上转综合征一例
2014年
患者女性,17岁。2003年5月以“发现眼斜6年”为主诉就诊于当地医院。眼位:三棱镜加交替遮盖33 cm注视与6 m注视斜视角相同,均为外斜25△伴左眼高3△(-25△L/R3△);上转25°眼位-40△L/R3△;下转25°眼位-20△L/R3△,左侧Bielshowsky征阳性。双眼运动:左眼下斜肌亢进+2。诊断:V型外斜视,左上斜肌不全麻痹。行左眼下斜肌后退联合左眼外直肌后退术。
傅涛王丽丽苏庆郗平
关键词:下斜肌亢进综合征术后外斜视眼位
关于蛋白激酶C-γ及其在中枢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蛋白激酶C-γ是经典型蛋白激酶C家族中的一个亚型。作为蛋白激酶C家族中的一员,它具有蛋白激酶C的普遍作用,同时又具有其特异作用。在磷脂酰丝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蛋白激酶C-γ可被Ca^(2+)、磷脂酰甘油等激活。蛋白激酶C-γ具有神经特异性,主要在大脑皮层和脊髓的神经元中表达。cPKC-γ的缺失或突变是导致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可诱发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内障和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疾病。异常视觉经验可通过神经发育可塑性影响视皮层发育最终导致弱视产生,作为一种神经特异性蛋白激酶,c PKC-γ是否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发挥作用,仍存在争议。本文中笔者主要从cPKC-γ的生物化学性质、分子作用机制和与其相关的疾病方面进行综述。
郗平王静李俊发傅涛
关键词:长时程增强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