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原发性
  • 3篇中度高血压
  • 3篇轻中度
  • 3篇轻中度高血压
  • 3篇疗效
  • 3篇胶囊
  • 2篇电图
  • 2篇动脉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动过速
  • 2篇心元胶囊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功能
  • 2篇盐酸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市平谷区...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5篇郑平渝
  • 10篇顾复生
  • 7篇李虹伟
  • 5篇李莉
  • 5篇贾三庆
  • 5篇沈潞华
  • 5篇沈毅
  • 4篇沈爱东
  • 3篇孙宁玲
  • 3篇赵秀丽
  • 3篇胡大一
  • 2篇王晓莉
  • 2篇郭春艳
  • 2篇柯元南
  • 2篇马立永
  • 1篇杨士豪
  • 1篇马虹
  • 1篇严松彪
  • 1篇曾武涛
  • 1篇朱文玲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普伐他汀(pravastatin sodium,商品名:Mevalotin,美百乐镇,日本三共公司生产)是最新研制、开发的一种治疗高脂血症新药,该药的作用机制与其它他汀类药物类似,主要是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胡大一赵秀丽贾三庆曾定尹孙宁玲马虹于波曾武涛马业新梁金锐郑平渝
关键词:高脂血症普伐他汀他汀类药物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2009年
目的了解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对宽QRS心动过速(WQR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TT)过程中诱发WQRST的受检者27例,应用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鉴别诊断WQRST。结果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诊断WQRST的符合率为92.6%,误诊率为7.4%。受检者ETT诱发的WQRST均自行终止,未致严重后果。4例ETT阳性的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和1例ETT阳性的缺血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束支传导阻滞者,经积极救治均痊愈出院。结论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对ETT诱发的WQRST有鉴别诊断的价值,有助于及时正确识别VT和SVT,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沈毅郑平渝李虹伟顾复生李莉赵淑艳
关键词:宽QRS心动过速
运动试验血流动力学反应异常辅助诊断冠心病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后,收缩压恢复延迟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半量化关系。方法经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检查,并于30d内行冠脉造影患者。运动后收缩压恢复延迟定义为:运动后3min收缩压除以运动后1min收缩压比值大于1.0(即:收缩压恢复比值rSBPR3min/1min≥1.0)。冠脉病变程度的量化指标:应用杜克预后评分方法(分值范围0~100分),将积分≥42分确定为重度冠脉病变。结果入选164例[年龄(57±8)岁,男性82%],重度冠脉病变患者73例(44%)。研究显示:收缩压恢复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杜克预后评分明显相关(r=0.84,P<0.001),其升高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在运动试验各组参数中,收缩压恢复比值(rSB-PR)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作用最大(β=0.24,P=0.002,R2=0.06)。冠脉造影阳性组的收缩压恢复比值较冠脉造影阴性组明显增高(P组内<0.05),但与是否合并高血压病无关(P组间>0.05)。结论应用收缩压恢复比值异常升高(rSBPR3min/1min≥1.0),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及其病变严重程度,运动后收缩压恢复延迟与重度冠脉病变明显相关。运动试验血流动力学反应异常可辅助诊断冠心病。
沈毅沈爱东李虹伟郑平渝顾复生李莉沈潞华马立永赵淑艳
关键词:冠脉造影冠心病
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对冠心病危险分层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TS)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实用性。方法:选择151例胸痛患者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T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DTS分为DTS中危组(DTS-10~+4,n=65)和DTS高危组(DTS≤-11,n=86),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用交叉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Duke评分预测有意义(至少1支≥50狭窄)和重度(3支或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结果:在DTS高危组中ST段偏移、ST/HR-index、限制性心绞痛例数和年平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DTS中危组;而无心绞痛例数、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量明显低于DTS中危组(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DTS高危组病例数显著增多,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有意义病变(至少1支≥50狭窄)者DTS中危组44例(67.7),DTS高危组80例(93.0);重度病变(3支或左主干狭窄)DTS中危组9例(13.8),DTS高危组39例(45.3)。年平均病死率DTS中危组为(2.9±1.1)、DTS高危组为(6.8±1.6),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DTS不仅提供准确的预后数据,而且能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应用该评分可以更好的进行冠心病危险评估。
沈毅沈爱东顾复生沈潞华郑平渝李莉李虹伟贾三庆吴生梅王丽波
关键词:DUKE评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疾病
心元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在入选时及入选后3月检测血脂指标,进行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的...
郭春艳李虹伟郑平渝顾复生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心元胶囊
文献传递
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对宽QRS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2008年
目的了解宽QRS心动过速(WQRST)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选择在运动试验过程中诱发WQRST27例,根据Vereckei法新四步流程图,回顾性分析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发病率。结果Vereckei法鉴别诊断WQRST符合率92.6%,误诊率7.4%。其中4例缺血性VT和1例缺血性SVT伴束支传导阻滞的高危患者,均经积极救治(急诊PCI)痊愈出院。结论Vereckei新四步法是WQRST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及时正确识别VT和SVT,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沈毅赵淑艳李虹伟郑平渝顾复生李莉
关键词:宽QRS心动过速心电图
24小时动态血压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8
2002年
赵秀丽胡大一孙宁玲贾三庆华琦周延明郑平渝
关键词:动态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
缓释丙吡胺(异脉停)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丙吡胺为Ia类抗心律失常药,缓释丙吡胺为其长效剂型。本文旨在探讨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单盲对照法对58例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口服缓释丙吡胺(A组39例,0.5g/日;B组19例,0.25g/日)的临床研究。全部受试者在眼药前和眼药2周后行Holter、心电图等检查。结果:缓释丙吡胺治疗A、B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分别为83%、73%,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分别为83%、73%。服药后A组病人的QTc和JTc间期分别延长9.3%和10.9%(与治疗前比,P均<0.001),B组中QTc和JTc间期眼药前后无明显差异。该药非心脏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有视觉障碍和排尿困难。结论:口服缓释丙吡胺对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并有长效、眼药方便、副作用较少等特点,可供临床进一步使用。
郑平渝顾复生王普华杨士豪
关键词:丙吡胺心律失常药物疗法缓释
天保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997年
用银杏叶(白果树叶)治疗疾病早有记载。70年代我国将银杏叶的提取物制成银杏叶片(6911片)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一定的疗效,并列于中国药典。80年代我国药物学家们采用现代先进的提取天然产物的技术制成银杏叶片剂——天保宁,在质量上达到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经药理学试验说明对心脑缺血有保护作用。为此,我院心内科对天保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总结如下:
郑平渝顾复生
关键词:天保宁冠心病心绞痛银杏叶片剂脑缺血心内科
多沙唑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评价新一代α_1受体拮抗剂甲磺酸多沙唑嗪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并与盐酸特拉唑嗪相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方法,将22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多沙唑嗪组(111例)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2mg/d;盐酸特拉唑嗪组(115例)口服盐酸特拉唑嗪2mg/d。疗程8周。每两周一次上午监测诊室谷值坐位舒张压、心率,立位舒张压,并观察不良反应。用药前及治疗第8周后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第2周末谷值坐位舒张压仍大于90mmHg者加量至4mg/d,第4周末谷值坐位舒张压仍大于90mmHg者加量至6mg/d,第6周末谷值坐位舒张压仍大于90mmHg者,终止试验,改服其它药物。结果 治疗8周后甲磺酸多沙唑嗪组与盐酸特拉唑嗪组治疗有效反应率分别为74.77%和76.52%,(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甲磺酸多沙唑嗪与盐酸特拉唑嗪降压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
沈爱东郑平渝沈潞华
关键词:多沙唑嗪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安全性盐酸特拉唑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