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双锦

作品数:10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急性高原
  • 4篇急性高原病
  • 4篇高原病
  • 3篇VEGFA
  • 2篇心率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心脏病治疗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疗法
  • 2篇介入
  • 2篇介入疗法
  • 1篇代偿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机构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郑双锦
  • 9篇黄岚
  • 5篇余洁
  • 5篇覃军
  • 4篇陈国柱
  • 4篇高旭滨
  • 4篇曾颖
  • 3篇董俊清
  • 2篇卞士柱
  • 2篇李明
  • 1篇李双菲
  • 1篇卢巍
  • 1篇刘曦
  • 1篇叶建宁
  • 1篇余洁
  • 1篇董俊清
  • 1篇张继航
  • 1篇曾颖
  • 1篇高旭滨
  • 1篇唐才发

传媒

  • 2篇军事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15届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8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进高原后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及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
背景  急性高原病(Acutemountainsickness,AMS)包括急性轻症高原病(Acutemildaltitudedisease,AMAD)、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pulmonaryedema,...
郑双锦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文献传递
不同时间高原暴露人群脑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参数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平原人群在高原不同暴露时间脑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参数的差异。方法收集世居平原、急进高原、高原初步习服以及完全习服人群的人口学资料以及5条脑血管的TCD检查结果,比较上述人群各血管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4组人群之间TCD检查参数显著不同(P<0.01)。世居平原人急进高原后,脑血流速度急剧增加,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ent index,RI)降低,在高原短期习服后,血流速度以及PI和RI均逐渐恢复,长时间习服后多数脑血管的血流速度恢复至平原水平,部分血管血流速度低于平原值(双侧大脑中动脉和右椎动脉)。结论不同高原暴露时间对世居平原人群脑血流影响不同,高原完全习服对脑血流速度与PI、RI的影响具有不一致性。
卞士柱李黔宁李明唐才发叶建宁徐佰达李双菲郑双锦黄岚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血流速度
VEGF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轻症高原病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平原汉族人群中VEGFA基因多态性同急性轻症高原病(Am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急性高山病路易斯湖国际评分标准对受试者进行Ams的判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方法(PCR...
曾颖覃军高旭滨余洁陈国柱董俊清郑双锦黄岚
VEGF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轻症高原病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平原汉族人群中VEGFA基因多态性同急性轻症高原病(AM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急性高山病路易斯湖国际评分标准对受试者进行AMS的判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方法(PCR-L...
曾颖覃军高旭滨余洁陈国柱董俊清郑双锦黄岚
氧输送量及其代偿因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全身和大脑氧输送量(DO2)及其代偿因素在急性低氧适应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急性高原病(AMS)的关系。方法选取世居平原、乘飞机进藏的青年男性147人作为受试对象,入藏后48h内填写制式AMS流行病学观察表,于进藏前1周、入藏后48h内进行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aO2)、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及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测量,严格按照路易斯湖评分系统(LLS)进行诊断并做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47名受试对象中58.5%(86人)发生AMS。低氧暴露后,SaO2降低10%,与AMS评分呈负相关;全身DO2提高19%、CO提高32.5%、HR升高31.7%,且AMS者明显高于非AMS者,SV无显著性改变;MCAv加快10%,且AMS者具有更快的MCAv;由于SaO2降低10%与MCAv加快相匹配,使得大脑氧输送量(DO2C)无改变;平均动脉压(MBP)增加,大脑中动脉阻力单位(RMCA)明显降低,且AMS者降得更低。以DO2的关键代偿因素HR、MCAv作为AMS的客观评估指标,联合HR≥85次/min与MCAv≥66cm/s,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2.4%,特异性为90.2%。结论 DO2及其代偿因素在急性低氧暴露后的调节适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HR、MCAv可能与AMS的发生机制有关且可间接反映对机体氧债的补偿水平,对AMS具有较好的评估能力,可作为AMS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
李明张继航卞士柱郑双锦高旭滨余洁黄岚
关键词:高原病每搏输出量
健康青年男性高原习服后进入更高海拔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及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研究世居平原的健康青年男性在3600 m高原习服1个月后乘汽车急进至4400 m高原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及与急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27名在3600 m高原习服1个月后乘汽车急进至4400 m高原的健康青年男性作为观察组,填写制式急性高原病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急性高原病路易斯湖评分系统(LLS)评分,有头痛且评分≥3的诊断为急性高原病,测量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随机选择171名平原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填写制式急性高原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并测量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结果在高原习服后进入更高海拔,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劳虚弱和活动能力下降,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为34.65%(44/127),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平原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平原对照组(P<0.001)。患病小组的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未患病小组(P<0.05),但两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原习服能够降低进入更高海拔高原后的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原低氧使血液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血压上升;进入更高海拔高原初期应适当减少活动量以降低氧消耗和改善高原症状,并监测血氧饱和度水平;对于血氧饱和度较低且症状较重者应重点关注并适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郑双锦覃军余洁卢巍曾颖刘曦黄岚
关键词:心率血压急性高原病习服
EPAS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高原病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平原汉族人群中EPAS1基因多态性同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AMS路易斯湖评分系统(LLS)对受试者进行AMS的判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方法(PCR-LDR)测定80例AMS患者和86例健康对照组人群EPAS1基因位点rs2044456、rs4953348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AMS组及对照组中基因位点rs2044456、rs4953348均检测出AA、AG、GG基因型,rs204445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4953348位点AG基因型频率与GG基因型频率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453,95%CI 0.226~0.908,P=0.026);AMS组A等位基因频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5.0%vs 35.5%,OR=0.607,95%CI 0.377~0.975,P=0.039)。分别比较各位点不同基因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水平,发现该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高原血氧饱和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位点rs4953348基因多态性与mAMS易感性相关,携带AG基因型的人群患AMS的风险性可能较携带GG基因型人群低,而A等位基因则可能是mAMS的保护性因素;各位点不同基因型均同血氧饱和度有较强关联性(P<0.05)。
曾颖覃军高旭滨余洁陈国柱董俊清郑双锦黄岚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介入疗法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疾病治疗的手段也推陈出新,包括物理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等。介入治疗的出现,是医学发展的一大进步,使得医疗技术飞速向前。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
郑双锦黄岚
关键词:介入疗法局部病灶心血管病
介入疗法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疾病治疗的手段也推陈出新,包括物理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等。介入治疗的出现,是医学发展的一大进步,使得医疗技术飞速向前。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 ,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
郑双锦黄岚
文献传递
VEGF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轻症高原病关联性研究
<正>目的探讨中国平原汉族人群中VEGFA基因多态性同急性轻症高原病(AM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急性高山病路易斯湖国际评分标准对受试者进行AMS的判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方法(PC...
曾颖覃军高旭滨余洁陈国柱董俊清郑双锦黄岚
关键词: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