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凌
-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在一个怀疑的年代建构自我真实——库切近作《夏日》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以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的自传体小说《夏日》的叙事形式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其多种叙事形式的融合、不同视角的并置、文本顺序的编排以及元传记特征对于传统的突破。笔者认为,《夏日》挪用了巴赫金的"复调型"小说的概念,从传记作者独白性的权威叙述转向外在于传记作者的、拥有独立意志与自主性的人物的多元叙述,通过文本内参照与互文现象,对人物叙述的可靠性进行了规约,在众声喧哗的叙述间性中建构了"库切"的形象。对于如何在一个怀疑的时代建构自我真实这个难题,《夏日》在破与立中做出有益的探索。
- 邵凌
- 关键词:自我复调
- 游走于现实和梦境的边缘——读凯特·肖邦的《觉醒》被引量:8
- 2008年
- 凯特·肖邦的作品《觉醒》塑造了一个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爱德娜·庞德里耶,刻画了她渴求身心自由、重塑自我的历程。本文着力挖掘《觉醒》蕴含的两个对立的世界:现实世界和诗意人生。爱德娜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徘徊,离现实世界渐行渐远,逐步过渡到象征诗意人生的梦境,寻梦、筑梦的过程对应她性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高涨。爱德娜的结局表明梦境无法脱离现实独立存在,但她对梦境的坚守则是对现实的超越和胜利。
- 邵凌
- 关键词:《觉醒》梦境
- 生死之间的对话——解读《达洛维太太》的小说内核
- 2008年
-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作家,她的代表作《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海浪》都有着浓厚的死亡意识。本文从生死话题入手解读《达洛维太太》,力图证实生死之间的对话构成该小说的内核。
- 邵凌
- 关键词:内核
- “曾在的当下化”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回顾叙述被引量:1
- 2017年
- 现代主义小说的回顾叙述与它在现实主义小说中的表现相比,在表征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从这种不同入手,聚焦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回顾叙述,结合小说文本细读,尝试把它与胡塞尔的"曾在的当下化"的论述关联起来,从现象学的角度对此叙述风格的发生和特点进行透视。本文认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回述承载了胡塞尔关于再回忆、特别是曾在的当下化的表述逻辑,对此的关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现代主义小说回述模式的转变。
- 邵凌
- 关键词:现代主义
- 品味电影《笔下求生》的戏剧人生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聚焦电影《笔下求生》,认为影片延续了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学、思想界有识之士对机器与人类发展这个重要议题的关照与思考,提出了机器文明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的专属议题,表现方式独具特色。这反映了当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导的机器体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架构早已融入了当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以此生活方式与情感结构为前提,影片能够以一种相对放松、相对从容的方式对机器与人类发展这个古老的问题进行再度审视。
- 邵凌
- 关键词:信息时代
- 《内陆深处》的极端化不可靠叙述被引量:4
- 2013年
- 本文聚焦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的第二部小说《内陆深处》的极端化不可靠叙述,认为借助极端化叙述,库切建构了一个德里达式的延异的文本隐喻,融入了对福柯的话语权力与后结构主义历史观的思考,同时又隐含了对后现代文字嬉戏的虚无性的批评。极端化不可靠叙述不仅关系着小说形式,而且也是基于小说内容与旨趣的叙事策略。
- 邵凌
- 《幽暗之地》的不可靠叙述与库切的生态言说
- 2015年
- 在小说《幽暗之地》中,库切没有进行介入式评断,而是通过多个叙述层的并置与互文,利用人物的不可靠叙述,颠覆了表层叙事的殖民主义者话语,对其滥杀生命、毁坏地球生态根基的思想与行为进行间接批评。不同叙述层互文产生的叙述不可靠和叙述层内部的不可靠叙述,形成一种背离叙述者主观意图的反讽效果,指引读者发现表层文本之下的深层生态话语。
- 邵凌
- 关键词:殖民话语不可靠叙述
- 库切的政治观与文学创作被引量:8
- 2010年
-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用"无政府主义"、"无为"和"悲观主义"浓缩了他的政治观。他将思想深处的无政府主义的矛头直指权力本身,对于变革世界的意志和世道能否从根本上改变表示怀疑。本文从权力与权力的解构、弱者形象与边缘书写、弱肉强食的自然生存法则与体现人性价值的新伦理的呼唤三个方面,解析其政治观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天然有机的联系。库切的政治观影响了其作品的艺术形态,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又暴露了他思想上的矛盾性,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他的政治观点。
- 邵凌
-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悲观主义权力
- 从库切对现实主义态度的转变看库切创作的新方向被引量:2
- 2011年
- 在近作《凶年纪事》中,库切一改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不屑,对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经典小说大加赞美。本文对库切的态度转变试图作以下解读:一,它体现了经历后现代思潮后的库切开始把创作重心转向回归道德、回归生活的意旨。二,然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库切依然故我,坚持后现代主义的创新之路。因此,把这种转变理解为作家对现实主义传统的迎合或是对后现代思想的背离都是片面的。当然,这种转向无疑影响了库切的后期写作:在传统与创新、道德与艺术的关系的探索中,库切的创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邵凌
- 关键词:现实主义道德伦理
- 18世纪中期想象话语和传奇的复苏与《奥特兰托城堡》
- 2015年
- 本文从《奥特兰托城堡》的两版序言入手,剖析它们看似截然不同的叙述策略下的内在连贯性,这种似非而是的手法暗合作者沃波尔的创作意图,即开创一种新的写作方式,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把被主流文学传统排斥在外的超自然素材容纳进小说的疆域之内。本文把沃波尔反复强调的两个核心的创作理念——"创造性想象"和"自然真实"——置放在想象话语与传奇复苏的18世纪中期英国文化语境中,认为《城堡》应和了这种潮流,实现了两者的融合,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感受;另一方面,看似自然真实的艺术效果与小说的意识形态潜话语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 邵凌
- 关键词: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