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茗
-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综合利用五味子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味子综合利用的方法,是将五味子粉末用植物油提取剂提取五味油后,用水在pH8.0条件下提取药物有效成份,再用醇或醇的水溶液提取,生产木脂素和多糖,五味子油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提取物不用洗涤脂类物质,筒化了操...
- 陈霞杜映达邢茗
- 文献传递
- 以学生特长培养为中心,构建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4
- 2020年
- 作为生物学科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野外综合实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构建了以学生特长培养为中心,多元化的教学体系,通过全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借助个性化、多样化的特长实习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特长和优势,引发其对学科更深层次的思考及探索,促进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 刘成柏韩璐关树文邢茗赵伟许月李全顺邢述
- 关键词: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 一种以黄粉虫虫蛹为载体培养虫草产品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黄粉虫虫蛹为载体培养虫草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将筛选得到的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L.)Link.]菌株接种于处理后的黄粉虫虫蛹上,经过培养得到橙色虫草产品。所述虫草产品中有效成分虫...
- 陈霞赵嘉鑫邢茗李江楠吕剑薇范荣军
- 文献传递
- 结构植物学研究中新技术的应用
- 本研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开展了植物导管细胞壁表面结构的研究工作。在导管表面发现纤维素纹状结构。该结构存在于螺纹导管的次生壁表面。纹状结构由条纹区和沟谷区组成。条纹区主要由纤维素微纤丝的结晶区构成,结晶区被无定形纤维素环...
- 邢茗
- 文献传递
- 一种综合利用五味子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味子综合利用的方法,是将五味子粉末用植物油提取剂提取五味油后,用水在pH8.0条件下提取药物有效成份,再用醇或醇的水溶液提取,生产木脂素和多糖,五味子油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提取物不用洗涤脂类物质,筒化了操...
- 陈霞杜映达邢茗
- 醇碱提取法提取黄芪多糖被引量:57
- 2006年
- 采用醇碱提取法提取黄芪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分别研究了提取溶剂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溶剂乙醇浓度5种因素对黄芪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对醇碱提取法提取黄芪多糖的含量进行检测,计算黄芪多糖的提取率为19.15%,分别是水提取法和碱提取法的3.53倍和2.63倍,残渣中有效成分的残留量低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
- 田洛宣依昉范荣军姜云垒邢茗刘立东陈霞
- 关键词:黄芪多糖红外光谱法
- 一种玉米苞叶栽培灵芝的高产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苞叶栽培灵芝的高产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灵芝栽培料包括玉米苞叶屑30~35份,麸皮6~8份,硫酸铵0.3~0.5份,石灰粉0.3~0.5份,石膏粉0.3~0.5份。本发明原料配比合理,促进了栽培...
- 陈霞温光华李江楠邢茗国微李林齐晓娟
- 文献传递
- 一种以黄粉虫虫蛹为载体培养虫草产品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黄粉虫虫蛹为载体培养虫草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将筛选得到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菌株接种于处理后的黄粉虫虫蛹上,经过培养得到橙色虫草产品。所述虫草产品中有效成分虫...
- 陈霞赵嘉鑫邢茗李江楠吕剑薇范荣军
- 文献传递
- Mn:ZnSe/ZnS核-壳结构纳米晶的无膦法制备和光学性质被引量:2
- 2011年
- 以溶于十八烯的Se作为Se前驱体,在无膦条件下制备得到了具有较高量子产率的Mn:ZnSe纳米晶.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米晶的稳定性和发光强度,运用外延生长的方法进行ZnS壳层包覆并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Mn:ZnSe/ZnS纳米晶.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吸收和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Mn:ZnSe纳米晶以及核-壳结构Mn:ZnSe/ZnS纳米晶均为闪锌矿结构,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包覆ZnS外壳层后量子产率可达到60%以上.此外,对ZnS壳层厚度和Mn2+的掺杂量对Mn:ZnSe/ZnS纳米晶发光强度的影响及发光机制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 申怀彬赵慧玲王洪哲刘成柏邢茗齐晓娟李林松陈霞
- 关键词:纳米晶发光性质
- 基于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 2021年
-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构建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提高生命科学学科学生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开展国内生命学科大学生顶级赛事——“生命科学竞赛”为依托,以科研训练贯穿整个科技活动为手段,整合了学校、学院优质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搭建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平台,建立起本学科学生自主创新性培养的新模式,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科研素养,进而极大地提升了生命科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自2017年以来开赛以来,我院即连续参加了三届,并取得三次全国一等奖的骄人战绩。
- 刘成柏高仁钧关树文韩璐邢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