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滔滔 作品数:15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理学 文化科学 自然科学总论 更多>>
逻辑现代化:今天的理解与实践——王宪钧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逻辑现代化专题研讨侧记 被引量:1 2010年 王宪钧先生毕生致力于提高中国的逻辑教学与研究的水平,三十余年前率先提出"逻辑课程现代化"的口号,对当时的逻辑界有振聋发聩之功。此后"逻辑现代化"成为我国逻辑学发展的主旋律。时至今日,三十年的"逻辑现代化"实现或完成了什么,在新的形势下,"逻辑现代化"有什么新的内涵或重点,或简言之,我们今后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需要逻辑界的总结与共识。 邢滔滔 周北海关键词:逻辑现代化 周年纪念 侧记 课程现代化 上帝—概念与本体论证明 2013年 一个关于宗教语言的规范性论题的讨论试图表明,对于本体论证明的一种内涵式的弱解读,可以回应K-H(Kaufman-Hick)论题:因为上帝(假设其存在)是无限的,超越的,所以我们不能用任何语言思考中的概念描述他或指称他,即不能把握他。究其本义,K-H论题的核心观点为:任何上帝—谓词即使有内涵,其外延也是空的。在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中,普兰丁格的当代证明,可以看作自安瑟伦以来的各种本体论证明版本的综合,既保存了其关键前提与结论,又避免了其中的各种困难。普兰丁格证明的弱版本:第一,定义了一个普通的上帝—谓词G;第二,仅由某种模态逻辑得到结论:如果G有内涵,则G的外延非空。这个结论,直接反驳了K-H论题,在一种较强的意义上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反例。 邢滔滔关键词:本体论证明 安瑟伦 概念论与直谓主义——对王浩的融合方案的理解 一王浩在他晚期讨论数学哲学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种广泛的柏拉图主义的主张。他认为刻画数学的自然的第一个步骤,是把它看作我们共有的概念模式的一部分。这样的一步把数学带入了某种哲学概念论之中。然而这种概念论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开放 邢滔滔文献传递 基督教哲学的一部新经典——《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简析 在中国哲学界,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研究形而上学的知道他有个模态现实论;研究知识论的听闻过他的保证(warrant)理论;研究基督教哲学的,更是了解他在这个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 邢滔滔文献传递 Mycielski的有穷数学 Jan Mycielski是美籍波兰人,在Colorado大学任教。多年来,他在逻辑学领域做了不少为人称道的工作。这里介绍他80年代以来提出的一种有穷数学理论,这个理论因其方法的简捷明了。在有穷主义数学和哲学的近期发展中... 邢滔滔文献传递 先秦类名和类名之实 2022年 “汉语哲学”的提法,突出了汉语,同时提示,语言的差异或导致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最突出的例证当为先秦诸子,其时汉语未受外来影响,哲学也有百家争鸣。我们就古代名实问题,尤其是类名之实的问题,略谈古汉语如何影响甚至塑造先秦的形而上学和名辩学。一、名的分类名实问题为先秦哲学的一个主要问题。《墨经》按照名所适用的实的多寡,把名分为三种:达名:即“物”,“有实必待之名也”—万物总名。类名:“马,类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今日所谓通名。私名:“是名也止于是实也”—普通个体的专名。 邢滔滔关键词:《墨经》 从弗雷格到新弗雷格 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试图描述一个简略的纲目,显示弗雷格的逻辑主义纲领,如何引出当今的一些新弗雷格主义的方案。这个过程或可说明,弗雷格原初的工作虽然不成功,但其中包含的几乎每种深刻思想,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邢滔滔关键词:弗雷格 逻辑主义 图描述 生命 普兰丁格在WCB中的护教论策略 2003年 近代以来,西方思想中对于有神论和基督教的反驳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事实性的,一类是规范性的。普兰丁格在他的Warranted Christian Belief一书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护教论,目的在于一举消除所有的规范性反驳。本文讨论这种护教论的基本思路,尝试澄清其构成策略,并分析了对于这个策略的两种不同的解释。本文的结论是,两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在这个策略的表述或构造之中,可能存在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邢滔滔关键词:独立性 《白马论》一解 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基于范启德的“任意对象”理论,为公孙龙的《白马论》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其主旨是想表明,古文的“马”、“白马”等词(《墨经》所谓的“类名”)在某些语境中指称相关类的任意个体。文章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为上说提供论据,并论证公孙龙恰是在这个意义上肯定“‘白马非马’可”,即在特定的语境中,任意一匹马不等同于任意一匹白马。文章还初步提示了“类名”的这种用法对于名、墨诸家的逻辑学和哲学意义。 邢滔滔关键词:公孙龙 《白马论》 类名 哥德尔定理正反观 被引量:4 2008年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包括第一和第二定理)已广为人知,对于它有不少的通俗介绍和议论,或文章或书籍,甚至在互联网上,也积累了大量的公众评说。人们经常把它与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等相提并论,在数学、哲学、心理学、甚至一般的文化与生活中探讨它的意义。 邢滔滔关键词:哥德尔定理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反观 海森堡 心理学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