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元顺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6篇细胞
  • 5篇血清
  • 5篇肝癌
  • 4篇蛋白芯片
  • 4篇肝细胞
  • 4篇标志物
  • 3篇血清标志
  • 3篇血清标志物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2篇乙肝
  • 2篇切除术
  • 2篇黏膜
  • 2篇黏膜切除
  • 2篇黏膜切除术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 2篇膜切除术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市人民医...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职业病...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大港油田

作者

  • 17篇赵元顺
  • 10篇李宁
  • 8篇张爱英
  • 4篇张永宏
  • 3篇刘秀红
  • 3篇林栋栋
  • 3篇李康
  • 2篇张姝翌
  • 2篇李文
  • 2篇石磊
  • 2篇张贺
  • 1篇韩珍
  • 1篇张春泽
  • 1篇刘金花
  • 1篇娄金丽
  • 1篇王欣雪
  • 1篇闫惠平
  • 1篇孙焕芹
  • 1篇孙莉波
  • 1篇徐原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PC3在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s)家族的一员。通过糖基化的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表面。GPC3突变导致Simpson-Golabi-Behmel综合症(SGBS)。GPC3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细胞及血清中表达,包括肝细胞癌(HCC)、黑色素瘤和卵巢透明细胞癌。GPC3是H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GPC3与WNT形成复合体,激活经典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抗GPC3的单克隆抗体GC33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评估。人源化的hGC33单独用药或者与索拉菲尼联合治疗晚期或转移期肝癌患者,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
张爱英赵元顺张永宏刘秀红金伯旬李宁
关键词:GPC3HCC肿瘤标志物免疫治疗WNT信号通路
荧光蛋白芯片方法检测肝癌血清中的AFP
2014年
目的:研发一种简单、有效、低成本荧光蛋白芯片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方法:建立AFP抗体蛋白芯片,检测46份肝癌血清、32份正常健康人血清,荧光扫描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31份正常人血清AFP含量低于20ng/ml,1份正常人血清的AFP含量为20ng/ml;46份肝癌血清的AFP水平均高于20ng/ml。结论:成功的建立了血清AFP的荧光蛋白芯片检测方法。
尹成增张爱英赵元顺林栋栋李宁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癌
粘连性肠梗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五例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赵元顺
关键词:肠梗阻误诊阑尾炎
胶体金渗滤方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核心抗体的研究
2014年
目的:建立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 Ig M)抗体的方法,评价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方法:预先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乙肝核心抗原HBc Ag,将血清或者血浆加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血清或者血浆中的anti-HBc Ig M与HBc Ag结合。洗涤去掉非特异结合,加入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 M,洗涤去掉没有结合的抗人Ig M抗体。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抗原-Ig M-抗人Ig M形成的"三明治"复合物呈现红色圆点,证实实验有效。结果:102份乙肝患者血清,anti-HBc Ig M阳性标本99份。检出率97%。50份正常血清中,有一份检测结果弱阳性,特异性98%。结论:胶体金免疫渗滤法检测anti-HBc Ig M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且方便快捷,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在anti-HBc Ig M快速检测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爱英杨国申李康赵元顺陈怡侯传浩李宁
关键词:乙肝核心抗体IGM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与T淋巴细胞形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免疫细胞功能(ImmuKnow值)、T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28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患者(肝移植组)和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研究。肝移植组于术前及术后第1、3、5、10、1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对照组入组时采血,进行ImmuKnow检测和T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指数检测(morphologic change index of T-lymphocyte,TMCI)。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肝移植组及对照组共188个ImmuKnow值与对应的TMCI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0.166,P=0.023)。结论 Immuknow值与TMCI相关,TMCI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参考指标,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可有效指导肝移植受体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应用。
徐原赵元顺安兴娄金丽李宁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肝移植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4年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石磊赵元顺张浩钱晶瑶杨潇李文张姝翌
ImmuKnow<'TM>-Cylex(<'R>)检测与T细胞形态学变化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LT)病人围手术期外周静脉血ImmuKnow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值、T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分析肝移植病人ImmuKnow值、T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指数之间的关系,为评估机体免疫机能提供一种新...
赵元顺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肝移植
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仅为10%左右。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最佳有效途径。近年来,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对肝癌的确诊、预后推测、疗效判断及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脱α-羧基凝血酶原(DCP)在预测肝癌预后方面可能优于AF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L岩藻糖苷酶(AFU)作为AFP的补充,能够大幅提高肝癌诊断的正确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高尔基Ⅱ型跨膜蛋白(GP-73)过表达发生在肝癌早期,有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指标。凋亡早期蛋白(M30)可以作为监测癌细胞凋亡的重要生物标记。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D147抗原分子在多种癌组织包括肝癌中显著高表达。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此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张爱英刘秀红张永宏赵元顺金伯旬刘金花孙莉波孙焕芹李宁
关键词:肝癌血清标志物AFP
结肠脂肪瘤的内镜诊疗研究进展
2023年
结肠脂肪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非上皮性软组织肿瘤,主要成分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和纤维细胞。体积较大的结肠脂肪瘤常引起非特异性症状,如腹痛、出血、排便习惯改变、肠套叠等,临床一般建议行手术切除治疗。由于担心术后肠穿孔和难以控制的出血,传统上巨大的结肠脂肪瘤都是通过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切除,而内镜治疗应用较少。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结肠脂肪瘤内镜下切除术的适应证不断扩大,通过内镜成功切除巨大结肠脂肪瘤的报道越来越多,内镜治疗成为当今乃至未来结肠脂肪瘤治疗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赵元顺石磊张姝翌李文
关键词:结肠脂肪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去顶术
冷圈套及热圈套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比较研究
赵元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