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佳

作品数:31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7篇动脉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心血管
  • 6篇血管
  • 6篇颈动脉
  • 5篇血压
  • 5篇脉压
  • 4篇动脉压
  • 4篇动脉硬化
  • 4篇心动脉
  • 4篇血浆
  • 4篇视网膜
  • 4篇视网膜动脉
  • 4篇视网膜动脉硬...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网膜
  • 4篇斑块
  • 3篇心病
  • 3篇心动脉压

机构

  • 31篇北京大学第一...
  • 6篇北京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大学首钢...
  • 2篇中国科学院合...
  • 2篇中国高血压联...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北大信...

作者

  • 31篇贾佳
  • 18篇张岩
  • 18篇范芳芳
  • 15篇霍勇
  • 13篇李建平
  • 5篇王新刚
  • 4篇高澜
  • 4篇张岩
  • 3篇东黎光
  • 3篇张健
  • 3篇杨颖
  • 3篇高莹
  • 3篇黄有媛
  • 3篇刘薇
  • 3篇王安平
  • 3篇陈大方
  • 3篇李昱熙
  • 3篇张俊清
  • 3篇齐丽彤
  • 3篇蒋捷

传媒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眼科
  • 2篇医院管理论坛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动脉收缩压和脉压对社区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北京社区人群中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和脉压(PP)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1—2012年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的社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平均随访2.3年。纳入标准为:资料完整、基线无颈动脉斑块,完成2014年随访。最终共纳入748例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SBP和PP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5±4.9)岁,其中男性213例(28.4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人群的比例分别为34.7%(264例)、15.4%(117例)和67.2%(511例)。随访2.3年后,新发颈动脉斑块人群比例为30.9%(235例)。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吸烟、饮酒、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降压治疗、降糖治疗和降脂治疗后,SBP和PP每升高10 mm Hg,新发颈动脉斑块风险分别增加14%和27%(均P<0.05)。而当SBP和PP同时纳入回归方程中时,仅PP与颈动脉斑块风险显著相关(PP每升高10 mm Hg,OR=1.27,95%CI 1.00~1.62;SBP每升高10 mm Hg,OR=0.99,95%CI 0.83~1.19)。三分位数分组分析显示,与第一分位组相比,PP第三分位组颈动脉斑块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北京社区人群中SBP和PP均可以预测新发颈动脉斑块风险,而PP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优于SBP。
王世轩孙蓬飞范芳芳贾佳杨颖高澜韩晓宁程冠良张岩霍勇
关键词:脉压收缩压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
北京社区人群外周和中心动脉压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
2017年
目的 探讨北京社区人群外周和中心动脉血压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4月至7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随访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纳入标准为:问卷调查资料完整;完成UACR检查;完成外周动脉收缩压(pSBP)和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测量.最终纳入了3479名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pSBP和cSBP对UACR的自然对数值(lnUACR)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检验.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59.0±8.6)岁,男性为36.2%(1260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46.0%(1595例)和20.2%(700例).pSBP和cSBP分别为(126.9±16.4)和(136.3±16.7)mmHg(1 mmHg=0.133 kPa).UACR的P50(P25-P75)为6.2(4.2-11.1)mg/g.调整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FBG、TG、LDL-C、HDL-C、血肌酐、心血管疾病病史、降压药和降糖药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BP和cSBP每升高10 mmHg,lnUACR分别增加0.12(95%CI:0.10-0.15)和0.11(95%CI:0.09-0.14)(P值均〈0.001);在非高血压、非糖尿病、UACR正常以及三者均符合的亚组人群中,lnUACR分别增加了0.09(95%CI:0.05-0.13)和0.07(95%CI:0.04-0.11),0.12(95%CI:0.10-0.15)和0.11(95%CI:0.08-0.13),0.07(95%CI:0.06-0.09)和0.07(95%CI:0.05-0.08),0.08(95%CI:0.05-0.12)和0.06(95%CI:0.03-0.09)(P值均〈0.001).交互作用检验发现,与女性、现在不吸烟、血肌酐〈87μmol/L的人群相比,男性、现在吸烟及血肌酐≥87μmol/L的人群lnUACR与pSBP和cSBP的关联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 pSBP和cSBP均与UACR呈正相关,在低风险人群中的结果一致,提示早期控制外周和中心血压均可能减少尿白蛋白,而在男性、现在吸烟及血肌酐升高的人群中更应该重视pSBP和cSBP对UACR的影响.
范芳芳李昱熙贾佳李海霞齐丽彤霍勇张岩
关键词: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尿白蛋白肌酐比
我国县域医院心血管专科介入与影像诊疗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年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县域医院心血管专科介入及影像诊疗能力,为相应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304家县级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能力、影像检查能力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具有冠脉介入诊疗能力的医院占比66.78%,具有起搏电生理诊疗能力的医院占比39.80%,具有结构性心脏病诊疗能力的医院占比25.33%,开展心脏超声检查的医院占比78.62%,具有冠脉/心脏CT扫描能力的医院占比41.45%。结论县域医院已具备一定的心血管专科介入及影像诊疗能力,心血管学科中心的建设对县域医院心血管专科介入及影像诊疗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贾佳陈楚云张斌范芳芳张岩冯世强丁燕生霍勇
关键词:县域介入诊疗影像学科中心
中国15省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治疗现状调查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治疗的现状,比较不同级别医院的抗心绞痛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像学检查和血运重建治疗对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全国15个省298家二级和三级医院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的填写,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心绞痛临床表现和既往病史,记录稳定性心绞痛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药物种类及剂量。结果 5407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参加调查,5011份有效问卷纳入数据分析。男2859例(57.1%),女2152例(42.9%),平均年龄(67.6±11.5)岁。心绞痛病程在1年以内、1~5年和5年以上的患者分别占41.3%、39.1%和19.5%。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分别占64.6%、59.9%和22.1%。在抗心绞痛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61.1%,钙拮抗剂为32.8%,硝酸酯类为56.8%。5011例患者中,76.5%使用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81.4%服用阿司匹林,50.8%服用他汀类药物,41.6%服用ACEI类药物。抗心绞痛药物的使用:(1)医院级别分组比较:三甲医院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62.7%)明显高于三级乙等医院(58.7%)和二级医院(58.2%),P=0.01;其他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冠心病确诊依据和是否接受血运重建分组比较:1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接受血运重建组(71.4%)明显高于单纯影像学确诊组(63.9%)和非影像学确诊组(56.9%),P〈0.01。2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接受血运重建组(37.3%)明显高于单纯影像学确诊组(32.7%)和非影像学确诊组(31.4%),P〈0.01。3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率三组均超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接受血运重建组(89.6%)高于单纯影像学确诊组(81.4%)和非影像学确诊组(78.0%),P〈0.01。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接受血运重建组(53.2%)和影像学确诊组(54.1%)与非影像学确诊组(49.0%)差异�
王新刚蒋捷贾佳霍勇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
2025年
目的:探讨中年和老年两个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一大型社区居民中筛选出970名T2DM患者(中年585例,老年385例)。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中年组12.0%,老年组13.5%。在中年T2DM人群中,工作(OR=0.22,95%CI:0.03~0.77)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8,95%CI:0.04~0.55)是保护因素,合并心梗(OR=4.13,95%CI:1.26~13.63)是危险因素。在老年T2DM人群中,每周饮茶1~2次(OR=0.11,95%CI:0.01~0.58)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OR=0.19,95%CI:0.05~0.54)是保护因素,合并脑卒中(OR=3.64,95%CI:1.55~8.39)和很好的睡眠自我评价(OR=2.75,95%CI:1.13~7.35)是危险因素。结论:中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工作、受教育程度和心梗有关,老年T2DM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和脑卒中有关。
王家钰柴扬帆李启润马俊高莹刘薇黄有媛张岩贾佳王淑玉王闻博东黎光王安平司英奎孔桂兰孔桂兰张健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LOGISTIC回归
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叶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叶酸水平,探究影响叶酸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北京石景山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浆叶酸水平测定。研究共纳入5 227名研究对象。结果研究人群血浆叶酸的中位数(P25,P75)为6.18(4.98-8.18)ng/ml,其中男性为5.29(4.49-6.75)ng/ml,明显低于女性[6.79(5.45-9.02)ng/ml]。血浆叶酸水平(自然对数)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肥胖(β=-0.037,P=0.008 6)、吸烟(β=-0.118,P〈0.000 1)的个体叶酸水平(自然对数)较低;较高年龄(β=0.003,P〈0.000 1)、女性(β=0.186,P〈0.000 1)、更高的受教育程度(β=0.039,P=0.000 5)、近3个月来每周不少于5 d的运动(β=0.037,P=0.008 6)及每周不少于3 d补充B族维生素(β=0.299,P〈0.000 1)的个体血浆叶酸水平(自然对数)较高。按性别分层分析,肥胖及运动仅与女性的叶酸水平(自然对数)有关联(P〈0.05),而其他因素对叶酸的影响趋势无性别差异。结论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叶酸处于较低水平;个体差异、生活方式及维生素的补充对叶酸水平产生影响。
张龙王新刚范芳芳贾佳李建平霍勇张岩
关键词:叶酸年龄性别吸烟
北京社区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关系
2021年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的关系。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石景山社区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中完成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随访,具有完整调查问卷、baPWV和cfPWV测量资料、免散瞳彩色眼底像清晰可读的751例。方法由眼科医生对眼底彩照中视网膜动脉硬化依据Scheie分级法进行分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baPWV和cfPWV对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的影响。主要指标baPWV、cfPWV、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结果751例受试者平均年龄(62.3±7.3)岁,女性458例(61.0%),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分别为54.9%(n=412)、78.3%(n=588)、32.8%(n=246)、11.6%(n=87)。baPWV和cfPWV检测值分别为(17.1±4.0)m/s和(9.1±2.2)m/so 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现吸烟状况、空腹血糖、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肾小球滤过率(eGFR)、服用降脂药、降糖药、降压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史等因素后,baPWV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显著正相关:baPWV每升高1 m/s,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加重的患病比例增加6%(0R=1.06,95%CI:1.00-1.12,P=0.037);相较于baPWV<14 m/s的人群,baPWV≥14 m/s的人群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加重的患病比例升高74%(0R=1.74,95%CI:1.12~2.70,P=0.013);baPWV介于14-18 m/s之间的人群较baPWV<14 m/s的人群,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加重的患病比例升高66%(OR=1.66,95%CI:1.07~2.59,P=0.025),而baPWV≥18 m/s的人群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加重的患病比例升高125%(0R=2.25,95%CI:1.29~3.91,P=0.004)。cfPWV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baPWV与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显著正相关,baPWV越高,其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越重。相较于cfPWV,baPWV更能够反映视网膜小动脉硬化的程度。
严棽棽孙蓬飞高澜姜一梦范芳芳贾佳佘海澄张岩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硬化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北京社区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高血压对新发卒中风险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1]。Hcy是一种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2]。既往研究显示,我国高Hcy状况不容乐观。2004年胡春平等[3]调查显示,武汉地区男性及女性tHcy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4.43μmol/L和10.89μmol/L。
孙蓬飞范芳芳贾佳李建平张岩霍勇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年龄性别影响因素
北京社区人群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10年心血管病风险(China-PAR预测模型)的关系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人群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模型预测10年心血管病(CVD)风险的关系。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队列中完成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随访、无心血管疾病史、问卷调查资料完整且完成双眼彩色眼底照检查者673例。方法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分级采用Scheie分级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10年CVD发病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调整了China-PAR模型中不包含的变量:降血糖药、降血脂药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组。主要指标10年心血管病风险(China-PAR预测模型)。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61.9±7.4)岁,女性占62.7%(422例),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53.0%(357例)、78.0%(525例)和30.5%(205例),合并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占23.5%(158例),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2级和3~4级分别为57.1%(384例)、37.3%(251例)和5.6%(38例)。在China-PAR模型计算的10年CVD发病风险中,低危209例(31.1%),中危206例(31.1%),高危258例(38.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10年CVD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与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相比,2级视网膜动脉硬化CVD中风险比例增加52%(OR=1.52,95%CI:1.00~2.31,P=0.048),而CVD高风险比例增加92%(OR=1.92,95%CI:1.24~2.96,P=0.003);与视网膜动脉硬化0~1级相比,3~4级视网膜动脉硬化CVD中风险比例增加6.47倍(OR=7.47,95%CI:1.62~34.52,P=0.010),而CVD高风险比例增加7.62倍(OR=8.62,95%CI:1.87~39.69,P=0.006)。结论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China-PAR模型预测的10年CVD风险显著相关,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越重,10年CVD发病风险越高。
佘海澄严棽棽孙蓬飞范芳芳姜一梦贾佳刘博周金琼张岩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皮肤自发荧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6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
刘林张健刘薇黄有媛贾佳王淑玉张洋王贻坤东黎光王安平司莫奎高莹张俊清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年龄增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