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延雷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河县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生物膜修复椎间盘纤维环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用不同方法处理椎间盘纤维环,观察人工生物膜对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成年山羊8只,雌雄各4只,对每只羊的腰椎(腰2/3、腰3/4、腰4/5)椎间盘纤维环进行随机处理,处理方法包括:(1)暴露出椎间盘纤维环,不作任何处理 (2)暴露出椎间盘纤维环后,将其切开,用人下生物膜填充缺口 (3)暴露出椎间盘纤维环,尖刀将其切开,作为对照组.12周后,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核磁共振(MRI)及脱钙病理切片染色观察椎间盘纤维环的修复效果.结果 12周后,测试纤维环承受最大压力,单纯暴露组为(4.92±0.17)MPa,纤维环单纯切开组为(2.48±0.39)MPa,人工生物膜修复组为(3.76±1.56)MPa.人工生物膜修复组与单纯切开组,椎间盘纤维环完整性及生物强度均不如单纯暴露组,人工生物膜修复组优于单纯切开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生物膜可与椎间盘纤维环的胶原纤维良好融合.结论 人工生物膜可对椎间盘纤维环缺口起到修复作用,能使其生物力学强度平均恢复76.4%,人工生物膜可以促进椎间盘结构完整性的恢复.
- 丁文元申勇郭金库贺延雷吴海龙曹来震李鹏飞
- 关键词:椎间盘
- 后路跨节段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治疗腰椎结核
- :探讨后路跨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5年6月到2008年9月我科共收治腰椎结核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3例,采用后路跨节段椎弓根钉棒系...
- 丁文元贺延雷李宝俊张为董玉昌申勇
- 关键词: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手术内固定
- 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治疗腰椎结核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8年9月我科共收治腰椎结核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3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B组19例采用前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脊髓神经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以及临床满意率等临床指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257min,出血量726ml。B组平均手术时间211min,出血量537mL。两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指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无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皆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融合率A组为91.3%,B组为89.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满意率A组为95.7%,B组为6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1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效果良好。
- 丁文元贺延雷李宝俊申勇张为董玉昌
- 关键词: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后路手术内固定
- TNF-α、IL-1β和IL-6在退变性腰椎侧凸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IL - 1β和IL - 6在人类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这些细胞因子与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盘退变的关系,为临床上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病因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传统上认为退...
- 贺延雷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椎间盘退变
- 文献传递
-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难复性关节突交锁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1期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难复性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3月采用1期后前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的2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SIA)神经功能评级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观察手术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级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1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难复性关节交锁,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贺延雷丁文元李强
- 关键词:颈椎脊柱骨折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