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金金 作品数:6 被引量:45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及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 ERG)及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12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9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1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CRP水平,同时行眼科mf ERG检查。结果随着DR病程分级的进展,hs-CRP逐渐增高,PDR组hs-CRP显著高于NPDR和NDR组(P<0.05),NPDR组hs-CRP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在环1、2、3、4、5上均比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NPDR组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在环1、2、3上与NDR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NDR组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在环1、2、3上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hs-CRP的水平与DR分级呈正相关(r=0.782,P<0.05);mf ERG的N1波及P1波反应密度与DR分级呈负相关(r=-0.734,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DR的C反应蛋白和多焦视网膜电图有变化,而且有相关性。DR患者mf ERG功能与hs-CRP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f ERG检测联合hs-CRP检测在DR疾病的早期诊断、随访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谌金金 严涛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量及轴长的影响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先天性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与眼总散光、角膜散光和眼内散光的关系及其对眼轴长的影响,并探究与弱视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100眼,按正常、轻、中、重度下垂分列Ⅰ,Ⅱ,Ⅲ,Ⅳ组,Ⅰ:33眼;Ⅱ:20眼;Ⅲ:17眼;Ⅳ:30眼;首先进行规范的医学验光,以其散光绝对值为眼球总散光值;接着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双眼角膜地形至少3次,取结果最好者记录角膜散光值;按公式:眼内散光=总散光-角膜散光,记录眼内散光。最后A超测量双眼轴长各5次,取其平均值。结果:总散光,角膜散光总体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0.002<0.05),且与上睑下垂严重呈一定正相关(Spearman r s=0.514,0.721,P均<0.05);但角膜散光轴向、眼轴长度、眼内散光总体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散光轴向、眼内散光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对眼散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角膜散光发生,其散光的严重程度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相关,但是对眼轴长不产生明显影响。弱视在重度上睑下垂眼更加常见,高的角膜散光与其有关,且多为中度的顺规散光。 栾国刚 谌金金 熊莎 章艳 朱丹 肖芬 严涛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 角膜散光 眼轴长度 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4年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药理学方面研究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取得了不少的进展。本文就药物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机制和进展做一综述。 谌金金 王平关键词:后发性白内障 药物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01/2015-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婴幼儿泪囊炎患者218例356眼,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泪囊区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单纯泪道探通组,泪道探通联合激素冲洗组。观察不同分组患儿的治愈率。结果: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总的治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泪道探通组的疗效显著性高于泪道加压组及泪囊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的疗效显著性高于泪囊按摩组;联合激素冲洗组疗效显著优于不联合激素冲洗组。上泪小点探通术治愈率显著优于下泪小点探通术。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泪囊按摩组、泪道加压冲洗组和泪道探通组的治愈率不断降低(r=0.553、0.437、0.742,P〈0.05)。结论:对于月龄较小,1岁以下的患儿首选泪囊区按摩法,而对于1岁~2岁的患儿泪囊按摩无效者推荐泪道探通,上泪小点探通疗效更优,而对于2岁以上患儿多推荐泪道探通联合激素冲洗治疗。 谌金金 章艳 栾国刚 严涛关键词:泪囊炎 婴幼儿 疗效 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对眼主要屈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先天性白内障形觉剥夺时间对眼屈光系统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48例,年龄(6个月~35岁);术前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对不能配合主觉验光者进行检影验光,按形觉剥夺时间分为0-4a组(13眼)、4-8a组(18眼)、>8a组(17眼),测量双眼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视力,或者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及其以上者为弱视。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形觉剥夺时间在0-4a组、4-8a组,眼轴长度在双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3、0.547);剥夺时间与双眼眼轴长度差值(0.92±0.41)mm、(1.64±1.49)mm并无明显相关性(P=0.703、0.890);各形觉剥夺时间段,双眼角膜曲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形觉剥夺时间大于8a组:双眼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眼轴长度差值(3.05±1.88)mm与形觉剥夺时间正相关(r=0.816,P<0.01);但是角膜曲率在两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2例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屈光度绝对值差值(3.66±3.00)D与眼轴长度绝对值差值(2.23±1.46)mm呈正相关(r=0.782,P<0.01)。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在形觉剥夺初期,并不对眼轴长度产生明显影响,早期的形觉剥夺主要是形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引起的屈光参差,主要由眼轴延长引起。 栾国刚 严涛 谌金金 熊莎 章艳关键词:眼轴长 角膜曲率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及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屈光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过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青少年患者100例200眼,行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眼压测量5次(配镜前,配镜后1周、1个月、2个月、6个月)。结果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眼压均于1周内明显下降,1个月后趋于稳定,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各测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90%患者角膜轻度感染,10.5%患者合并结膜炎,经适当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角膜塑形镜主要是通过改变角膜屈率,降低患者近视度数,从而提高视力,佩戴后经适当处理,未见不可逆转损伤及严重并发症,降低青少年近视度数安全有效。 严涛 栾国刚 谌金金 陈雯关键词:角膜曲率 眼轴长度 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