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惠娟
-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1例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脱呼吸机期间气道内痰痂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 2013年
-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困难患者成功的重要环节,亦是进行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气管插管后改变了气体进入呼吸道的正常通道,吸入的气体未经过加温、湿化处理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系统被破坏,呼吸道湿化不足及纤毛运动减弱,导致气道干燥,分泌物黏稠,痰液不易吸出,极易发生痰痂堵塞呼吸道,造成阻塞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我科治疗护理1例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时,出现痰痂堵塞气管插管,后经积极救治,患者转危为安,现报道如下.
- 杨永覃惠娟胡艳宁杨连招卢洪霞
- 关键词: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痰痂形成阻塞性呼吸困难气道内呼吸机
-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三种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在综合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浅部吸痰组、深部吸痰组和浅部+深部吸痰组3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痰鸣音改善、吸痰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与浅部吸痰组和深部吸痰组比较,浅部+深部吸痰组在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后痰鸣音方面改善最显著(P<0.01);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和痰痂阻塞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应用浅部+深部吸痰法有利于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吸痰次数,从而改善缺氧状况。
- 杨永杨连招胡艳宁吴彬马秋平卢洪霞张瑛覃惠娟
- 关键词:吸痰人工气道机械通气重症医学
- 老年慢性病患者逆行与顺行静脉穿刺比较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从循证医学角度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逆行与顺行静脉穿刺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依据,服务于临床实践。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EMBASE数据库及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研究共920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逆行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顺行静脉穿刺并且逆行静脉穿刺渗出率低于顺行静脉穿刺。结论:逆行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渗出率低,可作为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输液治疗的辅助方法。
- 杨永吴彬马秋平覃惠娟胡艳宁杨连招卢洪霞张瑛
- 关键词:逆行静脉穿刺META分析
-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进展及护理被引量:2
- 2012年
-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nvasiveHemodynamicMonitoring)是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抢救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手段.目前常用的有创监测主要有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以心排血量为中心的系列监测,包括: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体肺循环阻力、肺动脉嵌顿压(PAW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多项指标.而心排量的测定,有肺动脉气囊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经肺温度稀释法测定心排量(PICCO)、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TEE)测定心排量等;另外通过血乳酸监测、胃黏膜内pH(pHi)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等,了解氧代谢状况,这些监测较为全面的反映患者的循环功能和代谢状况.
- 覃惠娟
- 关键词:护理
- 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措施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重症医学科(ICU)VAP发病情况进行监测。2011年推行手卫生干预;2012年实施组合干预措施,包括手卫生、床头抬高、每日评估是否撤机、两面针漱口液口腔护理、合理使用隔离衣、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监督制。结果通过执行干预措施,2010-2013年VAP发病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0.68‰、8.58‰、3.93‰。结论合理的组合干预措施是防控VAP发病的有效手段。
- 黄妮妮朱梦遥张序心伍民生覃惠娟梁燕宓黄霄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干预措施
- ICU环境物表消毒精细化管理对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的影响
- 目的:探讨环境物表消毒精细化管理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ICU)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照组为 2014 年10月-2015 年9 月ICU住院患者,观察组为...
- 黄妮妮覃惠娟朱梦遥伍民生冯玉青
- “八知道-系统交接班”在综合ICU护理床旁交接班的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八知道-系统交接班"在综合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方法]制定床旁交接班质量标准,制订"八知道-系统交接班"流程,内容有31项,观察实施前后相关不符合要求项目情况。[结果]与传统床旁交接班比较,"八知道-系统交接班"实施后,护理安全隐患明显减少(P<0.05)。[结论]"八知道-系统交接班"在综合ICU护理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床旁交接班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 杨永覃惠娟胡艳宁杨连招卢洪霞
- 关键词:ICU床旁交接班
- 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对ICU轮班护士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
- 2023年
- 对ICU轮班护士睡眠障碍中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对存在睡眠障碍的ICU护士采用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空白对照组中20例不采用任何措施进行干预,干预对照组20例采用耳穴压豆疗法,实验组20例以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时间位于2022.01~2023.1月,并针对不同组别ICU轮班护士睡眠障碍情况对比。结果 经对比,不同组别ICU护士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100.00%)高于其他两组(50.00%、75.00%),干预对照组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于实验组;而PSQI评分经对比,治疗后存在差异性(P<0.05),空白对照组总分更高于其他两组,干预对照组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实验组评分最低,对比治疗前,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 针对ICU轮班护士,通过实施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保证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飞覃惠娟陆庆元施文秀赵飞
- 关键词:睡眠障碍ICU护士
-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4 h内发生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 2024年
- 目的构建并验证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4 h内发生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182例)和验证集(79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VIDD,将训练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4 h内发生VID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训练集中80例患者发生VIDD。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在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机械通气天数、性别、感染、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早期功能锻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OR=1.22)、PEEP(OR=2.13)、早期功能锻炼(OR=2.78)是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4 h内发生VID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OR=0.92)是保护因素(P<0.05)。训练集预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4 h内发生VIDD的曲线下面积为0.76,验证集为0.72。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训练集阈值概率在0.18~0.90时,临床净收益较高;验证集在0.05~0.60时,临床净收益较高。结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PEEP、早期功能锻炼和血清白蛋白是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24 h内发生VIDD的影响因素。该模型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 王鑫超黄秋妹张红覃惠娟叶桦朱玉霞夏生桂骆春伶
- 关键词:重症肺炎机械通气
-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2—05—2013-03入住该院综合ICU患者950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2013-04~2013-11人住综合ICU患者490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尔后比较两组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综合ICU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应用品管圈方法护理综合ICU置管患者,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 杨永张瑛吴彬马秋平杨连招胡艳宁卢洪霞覃惠娟陈玲
- 关键词:品管圈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