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书
- 作品数:412 被引量:2,105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能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减低脊柱不同类型植入物伪影的体模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利用体模评价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减低脊柱不同植入物伪影的效果。方法选取离体的羊椎体骨模型1具,分别构建椎弓根钉、3D椎体及钛网内固定模型,行能谱CT检查。以10 keV为间隔,重建出70~140 keV之间共8组MAR和非MAR图像。测量置入物旁ROI内的CT值和SD值,计算伪影指数(AI)和信噪比(SNR),同时对骨质、椎弓根钉伪影、3D椎体伪影及钛网伪影严重程度进行主观评分。绘制AI和SNR随keV变化的曲线,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低能级(70 keV)、中等能级(100 keV)和高能级(130 keV)条件下MAR和非MAR图像AI值和SNR的差异,主观评分的差异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在70~140 keV范围内,MAR和非MAR图像椎弓根钉的前方、后方、侧方和3D椎体以及钛网旁AI值随keV的增加而减低,SNR值改善。在70、100、130 keV条件下,椎弓根钉前方、后方、侧方及钛网旁的AI值在MAR组非较MAR组均明显减低(P<0.05)。3D椎体后方,仅在70 keV条件下,MAR图像AI值较非MAR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椎弓根钉前方、后方及3D椎体侧方SNR值随keV增加而增加,在其他部位SNR值随keV增加而减低。主观评价中,MAR图像评分均高于非MAR图像(P<0.05)。结论能谱CT MAR技术能够减低脊柱植入物伪影,可明显减少椎弓根钉及钛网伪影,而对3D椎体后方的减少伪影的效果有限。
- 李杰孙兴文欧阳汉强姜亮袁慧书
- 关键词:金属伪影
- 3D ASL序列不同标记时间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灌注成像中的研究
- 目的:应用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对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flow,CBF)进行测量,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
- 刘颖袁慧书曾祥柱王筝张娜
- 文献传递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脊柱骨母细胞瘤和骨样骨瘤
- 目的 脊柱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OB)和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OO)是脊柱上相对罕见的良性肿瘤。绝大部分OO和少部分OB属于Enneking分期S2期,少部分OB属于Enneking...
- 王奔韩嵩博姜亮袁慧书柳晨祝斌刘忠军刘晓光
- 关键词:射频消融脊柱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
- CT引导下寰枢椎病变经皮穿刺活检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全面系统地探讨寰枢椎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入路选择 ,评价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2 5例寰枢椎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穿刺部位包括C1及C2 椎体的各个部位。根据病变的部位不同 ,设计相应的进针路径 ,穿刺取材。结果 2 5例中 ,2 4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穿刺活检准确率 96 %。其中 12例手术治疗 ,穿刺病理与手术病理符合率 10 0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寰枢椎病变解剖关系复杂 ,毗邻脊髓及重要的大血管 ,选择适宜的穿刺路径尤为关键。寰枢椎病变不同的穿刺路径 ,只要避开大血管及脊髓 ,操作是比较安全的。
- 袁慧书李选刘晓光谢敬霞
- 关键词:寰枢椎病变经皮穿刺活检CT引导介入放射学
- 人工智能在骨肌系统影像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发展的支持下,逐渐成为各大领域的研究热点,各种AI相关产品层出不穷。在医疗相关领域,AI在医学影像、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疾病风险预测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都在不断探索中,尤其在医学影像领域。
- 袁慧书
- 关键词: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骨肌系统药物研发健康管理AI
- PACS/RIS在大型综合医院放射科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介绍PACS及RIS在放射科的实施与应用现状。方法:结合放射科原有检查流程和管理需求,对PACS/RIS加以完善和改进,最终将所有检查设备及各环节操作连入PACS/RIS。结果:放射科的影像检查工作全部实现数字化操作。结论:基于国际化标准建立的PACS/RIS是医院迈向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医学影像及相关信息达到充分共享的关键。
- 王筝袁慧书赵亮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 脊柱区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脊柱区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副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相对特征的表现。结果 11例脊柱副神经节细胞瘤中7例位于T_(12)~S_1水平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5例肿瘤周围或内部可见血管影,2例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4例位于T_6、T_(6~7)、L_2和S_(1~2)硬膜外,表现为溶骨骨质破坏或成骨,2例骨破坏区内可见血管影;T_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低信号(3例)或高信号(1例);T)2WI呈等信号(5例)、低信号(1例)、高信号(2例)或混杂信号(3例);9例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呈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区的副神经节细胞瘤可位于椎管内硬膜下或硬膜外,椎管内硬膜下者以腰椎管多见,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肿瘤周围或内部血管影相对具有特征性;硬膜外的副节瘤表现为溶骨骨破坏或成骨。
- 张立华刘艳袁慧书
- 关键词:脊柱副神经节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低剂量成像方法的研究
- 目的 探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低剂量成像方法.方法 将连续49例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患者(心率≥70bpm)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螺旋扫描方式18例,B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方式31例....
- 王莹王晓华袁慧书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 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通过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纤维环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30例反复下腰痛患者及24名无症状的健康志愿者被纳入本研究。在轴位DTI中的椎间盘纤维环后缘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并比较ADC、FAλ1、λ2及λ3值。结果 下腰痛组受试者[(58±6)岁,16例女性]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54±6)岁,12名女性]中,下腰痛组ADC值高于对照组(下腰痛组:9.84±4.01;健康对照组:6.10±3.17;P<0.001),而FA值低于对照组(下腰痛组:0.231±0.150;健康对照组:0.341±0.201;P<0.007)。结论 3.0 T磁共振DTI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诊断和责任节段的术前定位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干预提供客观指标。
- 田帅宁春芳韩嵩博田春艳张立华郎宁袁慧书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椎间盘源性腰痛纤维环椎间盘造影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骨样骨瘤的初步观察
- 目的:评价应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骨样骨瘤的初期临床结果。方法:确诊脊柱骨样骨瘤3例,位于颈椎、腰椎和骶椎,肿瘤边缘紧邻脊髓或神经。局部麻醉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射频电极置入骨样骨瘤中心,应用90℃的射...
- 柳晨袁慧书刘晓光祝斌马永强韩嵩博
- 关键词:脊柱肿瘤骨样骨瘤CT引导射频消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