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冬梅

作品数:20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理学
  • 4篇核科学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催化
  • 4篇
  • 4篇N
  • 3篇MN
  • 3篇草酸
  • 3篇U
  • 2篇动力学
  • 2篇配位
  • 2篇离子
  • 2篇离子液
  • 2篇离子液体
  • 2篇介孔
  • 2篇光催化
  • 2篇光催化还原
  • 2篇N2H4
  • 2篇催化剂
  • 1篇稻秆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选择性

机构

  • 20篇南华大学
  • 4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中广核研究院...

作者

  • 20篇蒋冬梅
  • 16篇夏良树
  • 3篇李瑞瑞
  • 3篇李斌
  • 2篇刘利生
  • 2篇肖益群
  • 2篇周贤明
  • 2篇袁小兰
  • 1篇刘敏
  • 1篇刘占元
  • 1篇李斌
  • 1篇何辉
  • 1篇曾庆生
  • 1篇李必文
  • 1篇何博
  • 1篇李晔
  • 1篇田国新
  • 1篇石佳
  • 1篇刘敏
  • 1篇李广

传媒

  • 6篇原子能科学技...
  • 3篇核科学与工程
  • 3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应用化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茨泵在铀浓缩厂精料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16年
在铀浓缩工厂里,补压机作为六氟化铀物料气体传输设备广泛应用在级联系统。然而所用的补压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制造的设备,运行时配套的辅助系统、控制系统庞杂,现日常维护需要的备品、备件很难采购。罗茨泵作为真空系统的重要设备,在化工、石油、医药等行业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采用全氟醚油润滑的RUVAC WSU型罗茨泵具有良好的耐氟、耐酸性能。在铀浓缩工厂供取料系统中,随着取料工艺的不断创新优化,增压取料工艺的各种核心配套设备的选型、研制日趋成熟。电机变频控制技术与罗茨泵的结合,使得罗茨泵在六氟化铀物料气体传输、增压取料系统的灵活应用成为了可能。对罗茨泵替代补压机增压收料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罗茨泵增压效果良好,可作为精料收料增压设备,该试验可为后续增压设备技术改进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石佳蒋冬梅蒋冬梅夏良树
关键词:罗茨泵铀浓缩抽速
采用氢氧化钠改性稻秆吸附剂吸附处理含铀废水的方法
一种采用氢氧化钠改性稻秆吸附剂吸附处理含铀废水的方法,所述含铀废水中铀的浓度为5g/m<Sup>3</Sup>-60g/m<Sup>3</Sup>,pH值为3-7,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含铀废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改性稻秆吸附...
夏良树肖益群蒋冬梅李瑞瑞
文献传递
微生物处理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
2015年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处理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用微生物转化、富集放射性核素有助于放射性废物减量化,有利于治理与修复放射性核素污染环境。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处理放射性核素铀、铯、锶和钚等的研究,探讨了微生物与放射性核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微生物的优化处理。
蒋建林肖益群蒋冬梅
关键词:微生物放射性核素
镧系和锕系元素在离子液体中的配位和电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2015年
高温熔盐电解法是干法后处理的研究重点之一,但高温操作对设备要求和能耗极高,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离子液体作为"新一代绿色溶剂",在室温下就可得到在高温熔盐中电沉积才能得到的金属和合金,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能耗低等优点,有望代替碱金属氯化物熔盐作为熔盐电解技术的介质应用到干法后处理中。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概括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镧系和锕系元素在离子液体中的配位和电化学行为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蒋冬梅李瑞瑞夏良树
关键词:离子液体锕系元素镧系元素配位电化学
选择性分解N_2H_4的催化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肼常被应用于航天飞行器姿态控制,这需要肼快速分解放出高温高压气体,故要求催化剂能够快速催化分解肼释放气体;但近年来肼被用作储氢材料和还原剂等而使其应用领域被逐渐扩大,这方面则需要肼进行完全脱氢分解达到肼的最大利用率,故要求催化剂的催化分解具有选择性。因此选择性分解肼成为肼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在简介肼主要的应用方向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选择性分解N_2H_4的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近年来的发展动态,并分析了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肼的机理,最后指出了目前选择性分解N_2H_4的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晓腾陈俊畅朱林郝帅蒋冬梅夏良树
关键词:催化剂选择性
Mn^(2+)催化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明确硝酸溶液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破坏H_(2)C_(2)O_(4)的具体化学行为和反应机理,本文考察了在硝酸和硫酸体系中以Mn^(2+)作催化剂时亚硝酸氧化H_(2)C_(2)O_(4)的差异、Mn^(2+)与草酸络合对亚硝酸氧化Mn(Ⅱ)到Mn(Ⅲ)的作用以及Mn(Ⅲ)破坏H_(2)C_(2)O_(4)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获得了具体的催化反应历程,推测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亚硝酸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加入亚硝酸可有效消除反应初期存在的诱导期;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游离的Mn^(2+)与H_(2)C_(2)O_(4)络合生成了MnC_(2)O_(4),而作为配体的草酸降低了Mn(Ⅱ)被氧化到Mn(Ⅲ)的反应活化能,使得亚硝酸能氧化MnC_(2)O_(4)并生成[Mn(C_(2)O_(4))_(3)]^(3-),Mn(Ⅲ)会将所络合的草酸氧化生成·OOC—COOH并被还原成Mn(Ⅱ),·OOC—COOH在酸性溶液中稳定性差,会迅速分解并释放出还原性物质,最终实现了H_(2)C_(2)O_(4)的氧化分解。
郝帅李斌李先俊刘占元刘敏蒋冬梅夏良树
关键词:亚硝酸催化氧化EPR
离子液体中Ln(Ⅲ)/TBP的配位反应研究
2017年
应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水饱和的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C4mimTf2N)中Ln(Ⅲ)(Ln=Nd、Eu)与磷酸三丁酯(TBP)的配位反应。结果表明:温度分别为10、25、40、55、70℃时,Nd(TBP)3+的稳定常数lgβ分别为0.68±0.03、0.76±0.02、0.89±0.03、0.97±0.03、1.04±0.03,lnβ对100/T在10~70℃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配位反应的焓变在该温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由范特霍夫方程计算得到的Ln(Ⅲ)与TBP配位反应的焓变为11.52kJ/mol;25℃下,Eu(TBP)3+的稳定常数lgβ为0.78±0.06,略大于Nd(TBP)3+的配位稳定常数,与镧系收缩效应一致。
李瑞瑞田国新蒋冬梅袁小兰夏良树何辉
关键词:离子液体磷酸三丁酯
改性介孔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还原U(Ⅵ)性能研究
2025年
以纳米二氧化硅为硬模板、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高温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的低聚物密勒胺(mele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ITR)、X射线衍射(XRD)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结果表明,melem/g-C_(3)N_(4)复合材料具有介孔结构,三聚氰胺和二氧化硅比例为2∶1的复合材料比表面积比原石墨相氮化碳提高约16倍;在可见光下,对于U(Ⅵ)的光催化还原率达到了94.8%,约是原石墨相碳化氮材料的两倍;其还原反应速率常数为0.0117 min^(-1),约为原g-C_(3)N_(4)(0.0034 min^(-1))的3.5倍;其禁带宽度缩窄,可见光吸收范围从约450 nm拓宽至500 nm,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催化还原性能。
于明玥郝帅黄文珑蒋冬梅夏良树
关键词:光催化
硝酸剥离-盐模板法制备介孔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及其光催化还原U(Ⅵ)性能研究
2025年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替代品,对铀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由此产生的含铀废水对环境和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光催化技术因其高效去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而备受关注。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CN)因其独特的光催化性能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拓宽g-C_(3)N_(4)的光响应范围,使得更多活性位点具备利用价值,本文采用硝酸剥离-盐模板法制备介孔g-C_(3)N_(4)复合材料Na-HNO_(3)-CN,并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进而研究其光催化还原U(Ⅵ)的性能。结果表明,Na-HNO_(3)-CN的结构呈三维立体多孔蜂窝状,与传统g-C_(3)N_(4)相比,Na-HNO_(3)-CN的表面积从5.38 cm^(3)/g增加至47.11 cm^(3)/g,孔容从0.12 cm^(3)/g增加到0.20 cm^(3)/g,可见光吸收范围从450 nm拓宽至550 nm,吸收边带发生红移,光电流响应远高于CN;其中CN与NaCl比例为3∶1的Na-HNO_(3)-CN对U(Ⅵ)的去除率达95.59%,约是块状CN的4.8倍;其还原反应速率常数(0.0198 min^(-1))是CN(0.0018 min^(-1))的11倍,具有优异的光催化还原U(Ⅵ)性能,表明介孔石墨氮化碳复合材料在环境修复特别是铀污染废水处理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Na-HNO_(3)-CN复合材料在光催化还原U(Ⅵ)方面优越的性能,也为未来开发高效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于明玥郝帅黄文珑蒋冬梅夏良树
关键词:光催化
机油泵新产品投入风险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
2009年
为减少机油泵新产品开发投入风险,采用清晰集构造模糊集方法构造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和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了机油泵新产品开发投入风险模糊层次分析(fuzzy AHP)评价模型.对机油泵新产品开发投入项目风险量化实例结果表明,该分析评价模型可实现机油泵新产品开发投入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曾庆生蒋冬梅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机油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