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跃虹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建筑
  • 3篇城市
  • 2篇异构
  • 2篇源数据
  • 2篇指标统计
  • 2篇深井
  • 2篇终端
  • 2篇文档
  • 2篇文档数据
  • 2篇消防
  • 2篇消防泵
  • 2篇消防给水
  • 2篇消防管
  • 2篇消防管网
  • 2篇消防水
  • 2篇消防水池
  • 2篇消防系统
  • 2篇链接
  • 2篇景观
  • 2篇给水

机构

  • 15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范跃虹
  • 5篇赖奕堆
  • 4篇区慧美
  • 3篇张庆宁
  • 3篇曹秋霞
  • 3篇蔡昌明
  • 2篇刘东燕
  • 2篇张成辉
  • 2篇杨永凡
  • 1篇庞永师
  • 1篇张季超
  • 1篇刘汉华
  • 1篇许勇
  • 1篇彭卫平
  • 1篇王可怡
  • 1篇易照曌

传媒

  • 2篇南方建筑
  • 1篇建设科技
  • 1篇中华建设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厕(蘑菇亭)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公厕(蘑菇亭)。;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公共环保行业的公共厕所,还可作为城市景观艺术品建设。;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
覃洁范跃虹
一种基于异构BIM模型的建筑指标统计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构BIM模型的建筑指标统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规划报批的源数据;根据源数据创建BIM模型,BIM模型用于在GIS数据、图纸数据、文档数据、流程数据及业务数据之间建立超链接;采用轻量化工具导出...
范跃虹傅楠周广翔魏亦涵周敏厦邱文健
文献传递
公厕(水滴)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公厕(水滴)。;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公共环保行业的公共厕所,还可作为城市景观艺术品建设。;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
范跃虹覃洁
一种旋转建筑的消防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建筑的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管网、消防水池以及深井消防泵,所述消防管网设于所述旋转体上,所述消防水池设于所述地基座上,所述深井消防泵呈环形阵列分布固定于所述旋转体上,所述深井消防泵的一端与所述消防管网相连...
蔡昌明范跃虹曹秋霞区慧美刘东燕杨永凡张成辉
文献传递
古都景观视线通廊保护方法研究——以京都为例
京都是东亚地区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都之一,其历史环境保护政策起步较早,发展至今体系完善。京都市政府提出"保护城市景观就是在保护全民的公共财产",现行的《京都景观政策》将"城市景观视线通廊保护"作为古都景观保护政策的5大核心之...
范跃虹李紫妍赖奕堆张庆宁
关键词:保护方法
基于建筑性格特征的创作思考被引量:1
2019年
尝试从"性格特征"的角度,探讨一种新的建筑创作思考方式。从建筑性格的定义、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性格特征表达形式等方面,结合相关的建筑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验证。发现"建筑性格特征"对于建筑创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建立系统的选择机制和加强建筑与人感官的联系。基于"建筑性格特征"的思考方式,可以让建筑师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增强对建筑方案内外整体的把控力,不仅只展现建筑的外在形态,更应注重建筑的内在本质,为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范跃虹叶丹
关键词:建筑性格特征创作手法
一种免冲卫生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冲卫生间,包括厕间、化粪池以及通风竖井,所述厕间在位于门口的一侧设有进风口,所述通风竖井设于所述厕间在背向门口的另一侧上,所述通风竖井的顶部设有排风口,所述厕间和所述通风竖井位于所述化粪池的上方,所...
范跃虹蔡昌明罗飞曹秋霞刘汉华
文献传递
项目负责制在大型建筑设计项目中的应用——广州亚运城运动员村项目设计管理
2012年
广州亚运城是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而运动员村位于广州番禺莲花湾水道旁广州亚运城北部,属于亚运城核心区域,在赛时将为约1.4万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食宿生活、交流活动的寓所和场所;赛后定位为配套设施完善的中高档居住示范小区。
范跃虹
关键词:运动员设计管理大型建筑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4年
一、立项背景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包括地下空间主体、相关轨道交通及衔接、区域交通及衔接等工程,地下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工程与广州西塔、广州东塔、广州歌剧院、广州塔等46栋标志性建筑的地下空间融合发展,是广州市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建设高效、智能和生态的综合性城市地下空间,迫切要求建立和发展规划设计、施工和监控验收等成套技术。
张季超庞永师庞永师彭卫平许勇胡芝福彭卫平王可怡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珠江新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土地资源标志性建筑
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安居型高层住宅楼,其包括从北向南依次设置的交通核心、走廊和居住单元,走廊呈V字形设置且走廊的两条道路相互垂直,交通核心设于走廊的两条道路的交界处,居住单元包括与走廊侧边相连接的第一单...
范跃虹赖奕堆许卓安区慧美杨涵易照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