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炜玮
- 作品数:6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组织多普勒成像Tei指数评价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Tei指数在评价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右心功能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具有肺动脉高压(PAH)的IPF患者21例,根据PAH的程度分为轻度(IPF-Ⅰ组,7例)、中度(IPF-Ⅱ组,8例)和重度(IPF-Ⅲ,6例)3组,采用TDI技术测量各组患者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主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位点的频谱图,计算右室Tei指数,与对照组21例(健康成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右室Tei指数在对照组、IPF-Ⅰ、Ⅱ、Ⅲ组依次增高,分别为0.27±0.11、0.37±0.10、0.54±0.13和0.70±0.14;IPF各组右室Tei指数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IPF患者由于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功能受损,右室Tei指数能有效评价其右心功能状况。
- 罗本芳陶巨蔚易祥华浦江徐黎莎施林妹芮炜玮方霞张宗梅朱旭友
-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I指数右心功能
- 伴肺癌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七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伴肺癌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L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7例经电视胸腔镜或开胸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IIP-LC的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和病理学比较分析,治疗后随访。结果7例IIP-LC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54~69岁,中位年龄为56岁,5例有吸烟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咳痰、活动后气促和咯血。胸部CT检查示两肺有网织、斑片和条索状阴影以及局部的实变影。病理学检查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5例,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2例;肺癌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复合癌(腺鳞癌和腺癌伴大细胞癌)各2例,大细胞癌1例。1例行单纯化疗;6例行肿瘤肺叶切除,其中4例予术后化疗,2例予术前化疗。术后随访,3例带瘤生存,4例死亡,其中2例术后2周内死于呼吸衰竭,另2例分别在术后15、17个月死亡。结论高龄、男性、吸烟是IIP-LC的高危因素。与单纯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相比,IIP-LC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更加困难,外科肺活组织检查取材局限时易误诊,治疗和预后更差。
- 易祥华罗本芳李惠萍吴西雅芮炜玮王彦丽曾郁
- 关键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癌纤维化临床病理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33
- 2010年
- 肺纤维化是一大组弥漫性肺实质疾病群.以大量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聚集、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并伴有炎症和损伤所致的肺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肺纤维化的细胞因子机制得到进一步的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它们既相互促进又彼此拈抗,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共同促使肺纤维化的形成发展。
- 芮炜玮易祥华
- 关键词:肺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因子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UIP和NSIP中差异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inia,UIP)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47例,其中UIP 25例(UIP组),NSIP22例(NSIP组),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GF在两组肺病灶组织中不同细胞成分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用PGM-1检测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 PDGF主要分布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AM及部分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PDGF在NSIP组上述各类细胞表达均强于UIP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在两组患者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上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且在AM上的表达最强。结论 PDGF在UIP和NSIP患者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M是其重要来源之一,两组间的差异表达为临床病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等技术方法做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参考。
- 芮炜玮李惠萍易祥华方霞张宗梅方建萍
-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 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疗效的回顾性调查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CRP)诊断的INSIP患者29例,根据有无纤维化分为INSIP-1组(富细胞型,9例)和INSIP-2组(混合型和纤维化型,20例),经CRP诊断的30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患者作为对照组(UIP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及随访结果,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曲线.结果 INSIP-1组的发病中位年龄(48.0岁)低于INSIP-2组(56.0岁)和UIP组(58.5岁),INSIP-1组的病程[(60±28)个月]长于INSIP-2组[(48±33)个月]和UIP组[(44±2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P>0.05);INSIP-1组糖皮质激素有效例数(9/9)明显高于INSIP-2组(11/20)和UIP组(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NSIP-1组随访时间[(56±27)个月]明显长于INSIP-2组[(23±18)个月]和UIP组[(25±17)个月],显效例数(6/9)明显高于INSIP-2组(9/20)和UIP组(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224,均P<0.05),死亡例数(0/9)明显低于INSIP-2组(4/20)和UIP组(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NSIP纤维化程度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治疗富细胞型INSIP有较好的反应和预后,纤维化型INSIP的预后较差,明确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吴西雅易祥华李惠萍罗本芳李霞王彦丽曾郁芮炜玮朱旭友李晓静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
- 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分析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患者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中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IPF 25例(IPF组),INSIP 22例(INSIP组,包括富于细胞型6例,纤维化型16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使用新鲜组织制作基因芯片,采用Oligo GEArray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14种细胞因子在各组表达状况.使用石蜡包块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MP-7和TGF-β蛋白在两组肺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对两组患者进行5 -10年的随访,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曲线.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两组在转化生长因子家族、白介素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总体表现为上调,而骨形成蛋白家族除BMP-5、BMP-8B、BMP-15外,其他成员表现为下调;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BMP-7表达在IPF组和INSIP组均下降(t=27.618,-12.404,均P<0.001),IPF组低于INSIP组(t=5.387,P<0.05),INSIP组富于细胞型表达高于纤维化型(t=-5.341,P<0.001);TGF-β表达在IPF组和INSIP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93,-13.445,均P<0.001),并且与BMP-7表达呈负相关(r=-0.771,-0.729,均P<0.001).临床随访:IPF组与INSIP组在稳定(好转)、进展、死亡例数分别为0、2、23例和15、3、4例,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MP-7表达较高组与表达较低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0.8和66.4个月(IPF组,t=-2.686,P=0.014<0.05)和146.4及74.9个月(INSIP组,t=-3.037,P=0.007<0.01).结论 细胞因子在IPF和INSIP患者体内有不同的表达谱.与高表达的TGF-β不同,BMP-7的表达受到抑制,是提示患者纤维化程度和不良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标志物,有望成为研究IIP发生机制和预后潜在�
- 顾盼罗本芳易祥华朱海龙李帅宇小婷韩非张素霞朱旭友芮炜玮邱维喆范德生
- 关键词:基因芯片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