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希文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导管消融术得到快速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环肺静脉隔离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术式,所用能源主要为射频能源,但手术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可出现血栓形成、心肌及其周围组织损伤、致命性肺静脉狭窄及心房—食道瘘等并发症,限制了该术式的普及。
- 臧希文齐向前
- 关键词:心房颤动膈神经麻痹
- PM2.5对大鼠心肌纤维化及Ang Ⅱ/TGF-β1/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 目的:超细颗粒物2.5(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是指大气环境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总称。既往多项动物实验表明PM2.5暴露可增加肺及肝脏的纤维化发生,但关于诱发心肌纤维化相...
- 臧希文
- 关键词:PM2.5糜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 Wistar大鼠梗死心肌SDF-1与VEGF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由此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现代社会发病率、病死率不断增加的主要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对干细胞生物学性能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人们尝试用干细胞移植来修复坏死的心肌组织。动物试验和已进行的少数临床试验均取得了令...
- 臧希文
- 关键词:SDF-1VEGF心肌梗死
- 冠心病家族史阳性患者1072例PCI预后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家族史阳性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方法选取在医院行PCI术且伴CHD家族史患者1072例为阳性组,随机抽取同期行PCI术且CHD家族史阴性患者1000例为阴性组。收集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和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平均随访时间1~120(59.0±23.7)月,随访终点为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事件。通过Kaplan-Meier法记录生存曲线,通过COX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CHD家族史阳性组患者的BMI、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年龄、吸烟率显著低于阴性组,而男性比例、高脂血症发病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HD家族史和他汀类药物是PCI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而高龄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CHD家族史阳性组患者PCI全因死亡生存率和心源性死亡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结论阳性CHD家族史是患者PCI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这类患者PCI术后预后优于阴性者。
- 葛鑫周彦民孙丽敏孙光瑶周定臧希文高蕊罗欢樊瑞娟郭世杰齐向前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关系的探讨
- 2018年
- 目的评价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长期预后间的关系。方法研究连续入选了2013年10月28日~2014年4月30日就诊的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5例,按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均值分为A组(RDW≤43.139fL)共84例和B组(RDW> 43.139fL)共81例。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共发生MACE事件13例(15.48%),其中,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4.76%),心衰4例(4.76%),死亡5例(5.95%)。B组共发生MACE事件25例(30.86%),其中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4.94%),心衰6例(7.41%),死亡15例(18.52%)。B组全因死亡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升高(P=0.01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37,OR=2.084,95%CI 1.046~4.154)。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
- 樊凌宇臧希文高波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红细胞分布宽度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 PM2.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细颗粒物(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单位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大量的研究显示,空气颗粒物污染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具有相关性。本文对于PM2.5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 臧希文齐向前
-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PM2.5
- 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急诊PCI术后影响的等效性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 探讨等剂量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是否相同.方法 前瞻性入选20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泰嘉组(123例)及波立维组(81例),在急诊室给予300 mg负荷剂量,序贯75 mg/d,随访3~28个月,观察急性、亚急性、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脑卒中的联合终点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以及出血等相关副作用的影响.结果.泰嘉组和波立维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和出血事件;波立维组有2例心源性死亡,分别为心源性休克及心脏破裂;两组靶血管重建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00和0.921,P值分别为0.989和0.337);两组之间累积MACE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绘制K-M曲线,经Log Ran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9,P=0.410).结论.等剂量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对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 杨玉恒孙中华米杰钟明惠张健王勇德陈涛田刚臧希文熊国均罗欢齐向前
- 关键词:氯吡格雷临床对照试验
-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与长期预后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2013年10月28日至2014年4月30日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8例,按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对照组(TB≤17.1μmol/L)共482例和实验组(TB>17.1μmol/l)共116例。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共发生MACE事件21例(18.10%),其中,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2.59%),心衰4例(3.45%),死亡14例(12.07%)。对照组共发生MACE事件128例(26.56%),其中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7例(7.68%),心衰45例(9.34%),死亡46例(9.54%)。实验组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衰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49,0.038)。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胆红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01,OR=1.030,95%CI 0.930-0.999),尤其是对心衰(P=0.029,OR=0.931,95%CI 0.874-0.993)和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P=0.012,OR=0.906,95%CI 0.839-0.978),而胆红素对全因死亡无明显影响。结论血清胆红素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之一。
- 臧希文陈涛齐向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胆红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成功行PCI并于术后1 a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797例,以支架置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无狭窄组64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为34.64%,高于无狭窄组的23.91%(P<0.01),支架直径为(2.90±0.41)mm,小于无狭窄组的(3.02±0.90)mm(P<0.01),血清尿酸为(406.54±78.18)μmol/L,高于无狭窄组的(343.78±76.64)μmol/L(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70±4.71)μmol/L,低于无狭窄组的(13.16±6.43)μmol/L(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40,95%CI 1.893~3.011)、尿酸(OR=1.653,95%CI 1.447~2.083)、支架直径(OR=0.668,95%CI 0.496~0.898)、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OR=0.838,95%CI 0.797~0.980)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有关(P均<0.01)。结论糖尿病、支架直径、尿酸、总胆红素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其中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较大支架直径、正常范围内较高水平的血清总胆红素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 田刚张春晓孙中华钟明惠米杰陈涛臧希文周定齐向前
-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狭窄尿酸胆红素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于PCI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收集43例(49支血管)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支架置入段血管内径狭窄≥50%)和153例未出现狭窄者(未狭窄组)的一般资料(年龄、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病史等)、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血清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病变血管情况(血管病变部位和支数)及支架置入情况(支架的直径、长度和数量)。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结果再狭窄组支架直径小于未狭窄组,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未狭窄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纤维蛋白原、尿酸水平及较小的支架直径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较小的支架直径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 陈涛张春晓米杰钟明惠田刚周定臧希文孙中华齐向前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内再狭窄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