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兴
- 作品数:68 被引量:194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广州地区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耐药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不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保藏的MAC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资料齐全并确诊为MAC肺病患者的临床菌株进行16S rRNA、ITS、rpoB、hsp65多靶位基因测序将其鉴定至种,再应用微孔板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确定其药物敏感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DR/CT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判断其临床治疗是否成功。结果(1)91株MAC临床分离菌株中胞内分枝杆菌63株(69.23%),鸟分枝杆菌21株(23.07%);(2)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存在差异(P<0.05);(3)鸟分枝杆菌肺病和胞内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66.67%vs.41.27%,χ^(2)=6.053,P<0.05)。结论广州地区MAC临床分离菌株以胞内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为主,不同MAC菌种的耐药性及临床预后存在差异;对于NTM肺病患者,应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根据上述结果制定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 何湘容张天宇王歆雨刘志辉刘志辉苏宁胡锦兴
- 关键词:药物敏感性试验临床预后
- 一种大鼠远端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鼠远端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从健康大鼠心肺组织中获取远端肺动脉;(2)从该远端肺动脉中提取远端肺动脉内皮细胞,并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获得原代培养的大鼠远端肺动脉内皮细胞;(3)将...
- 冉丕鑫彭公永王健李冰洪城胡锦兴文幸卢文菊李晓岩
- 文献传递
- 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初步确定其预测标准。方法统计2017年1月-2020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断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患者141例临床资料,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初步判断其预测标准。结果共纳入14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治疗有效组130例,男74例(56.91%)、女56例(43.08%),平均年龄(47.30±15.84)岁;治疗无效组11例,男7例(63.63%)、女4例(36.37%),平均年龄(45.41±14.78)岁。有效组中,基础疾病患者66例(50.77%),有过敏史10例(7.69%),饮酒史11例(8.46%);无效组中,基础疾病患者5例(45.45%),有过敏史1例(9.09%),饮酒史1例(9.09%)。从服药到产生肝损伤的时间为4 d~9个月;胃纳差为最常见症状,黄疸为最常出现的阳性体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升高最明显;130例治疗有效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停药、护肝等综合治疗措施;校正年龄、基础疾病史、过敏史、贫血、ALT等因素后,单因素分析显示ALT、总胆红素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OR=87.849,P=0.005)是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当总胆红素为29.90μmol/L,预测肝损无效的特异度为88.85%,敏感度为81.80%。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肝脏损伤主要表现胃纳差及全身黄疸,性别及总胆红素水平是影响肝脏损伤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总胆红素>29.90μmol/L的男性患者,需及早停药、护肝等综合治疗。
- 韩建芳胡锦兴吴碧彤
- 关键词:肝损伤抗结核药物预后
- 西地那非对低氧大鼠远端肺静脉中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表达的影响
- 目的:
一、观察大鼠远端肺静脉中膜平滑肌组织上六次跨膜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s)基因表达。
二、研究慢性低氧对大鼠远端肺静脉中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环磷酸鸟昔苷...
- 胡锦兴
- 关键词:西地那非免疫荧光法酶消化法
- 文献传递
- 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抗结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罗氏终点法对34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340株结核分枝杆菌对CPLX,LVFX,MXFX的耐药率分别为78.15%,15.88%,5.88%,LVFX,MXFX对初、复治无慢性呼吸道合并症,初、复治伴有慢性呼吸道合并症及MDR-TB的耐药率分别为7.61%、41.18%、25%、49.49%、28.57%、59.53%,1.41%、8%、11.78%、21.11%、19.05%、35.71%。结论环丙沙星不宜用于抗结核治疗,初治无慢性呼吸道疾患合并症患者可以应用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治疗,而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患合并症或MDR-TB的患者最好应用莫西沙星。
- 彭德虎蔡杏珊胡锦兴林兆原冯永忠
-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结核治疗呼吸道疾患MDR-TB体外药敏试验临床分离株
- 靶向高通量测序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靶向高通量测序(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技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疗中心住院患者的428份标本进行研究,其中,痰标本312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116份。对上述标本进行tNGS分枝杆菌鉴定(简称“tNGS法”)和微生物培养(BACTEC MGIT 960)+DNA微阵列芯片法(简称“培养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并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tNGS法和培养法分别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102份和56份,非结核分枝杆菌150份和182份。(2)tNGS法的分枝杆菌检出率为58.88%(252/428),与培养法阳性率55.61%(238/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6,P=0.333)。(3)以培养法为参照标准,tNGS法检测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分别为80.65%(200/248)、92.22%(166/180)、22.43%(48/214)、6.54%(14/214)、93.46%(200/214)、77.57%(166/214)和0.710。结论:tNGS法与培养法一致性良好,具备很好的时效性、敏感度、特异度,利于早期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 陈华陈品儒李艳阳邓政先许柳清梁锋胡锦兴
- 关键词:分枝杆菌属
- 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结核科患者痰标本采集质量的作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结核科患者痰标本采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内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小组采取建立患者痰标本采集流程和相关指引,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普及护士对痰标本采集的规范操作和宣传教育要点,责任到人、分工细化、明确职责等措施。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收治32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医嘱留痰2088份;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后收治的38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医嘱留痰2417份。比较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后痰标本采集率和合格率。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z。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痰标本采集率为84.6%(1767/2088),痰标本合格率为86.3%(1525/1767);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后痰标本采集率为95.0%(2295/2417),痰标本合格率为96.0%(2203/2295),两者痰标本采集率和痰标本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6.999和5.361,P值=0.008和0.021)。结论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收集患者痰标本的工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结核科患者痰标本的采集质量。
- 黄雪欢沈惠兰曾华志胡锦兴谭妙云胡雨薇
- 关键词:标本制备护理管理研究
- 外周血与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对积液性质及耐药判断的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胸腔积液NLR在积液性质及是否耐药结核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类肺炎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各4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根据结核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一步分为耐药组20例和非耐药组25例。采集胸腔积液及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获得外周血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胸腔积液NLR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Neu、NLR、Lym及PLR在恶性、肺炎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外周血NLR为2.88±1.28,明显低于恶性胸腔积液组的4.83±1.16及类肺炎胸腔积液组的5.12±1.36(P<0.05)。胸腔积液Neu、WBC、NLR在恶性、类肺炎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间呈递减趋势,Lym呈递增趋势(P<0.05),其中恶性胸腔积液组NLR为3.71±1.26,明显高于类肺炎胸腔积液组的2.38±0.71及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1.31±0.24,而后者同时也明显低于类肺炎胸腔积液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显示在判断良(结核与肺炎)恶性中,AUC胸腔积液NLR=0.897,AUC外周血NLR=0.768,AUC外周血PLR=0.702,AUC胸腔积液NLR最高。耐药组血常规PLT及PLR水平分别为(241.13±53.17)×10^(9)·L^(-1)和133.22±24.19,明显低于非耐药组的(291.56±53.08)×10^(9)·L^(-1)和168.21±3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组胸腔积液Neu及PLR水平分别为(3.04±0.72)×1012·L-1和1.35±0.31,明显高于非耐药组的(2.52±0.63)×1012·L-1和1.1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NLR及胸腔积液NLR均可较为准确地预测积液性质,也与耐药关系密切,且在判断积液良恶性中的表现更佳,值得推广。
- 吴碧彤谭守勇胡锦兴林兆原蔡智群覃红娟蔡杏珊
- 关键词:胸腔积液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运用荟萃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位(TNF-α-308)G/A 基因型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检索 Medline 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获取 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 COPD 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统一的表格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检索的17篇文献中有18个病例-对照研究,共有1606例COPD 患者(亚洲人666例,白种人940例)和2551例对照(亚洲人898例,白种人1653例)被纳入荟萃分析。亚洲人群等位基因 TNF2与 COPD 密切相关(OR=2.62,95%CI 为2.00~3.43),基因型TNF1/2及基因型 TNF1/2合并 TNF2/2者的 COPD 易感性高于基因型 TNFl/1者(OR=2.44,95%CI为1.79~3.33及 OR=2.78,95%CI 为2.06~3.75),校正吸烟前后的敏感性结果相似。白种人等位基因 TNF2与 COPD 易感性无相关性(OR=0.97,95%CI 为0.84~1.14),基因型 TNF1/2及基因型TNF1/2合并 TNF2/2者的 COPD 易感性与基因型 TNF1/1者相似(OR=0.96,95%CI 为0.79~1.16及 OR=1.03,95%CI 为0.86~1.25),校正吸烟前后的敏感性结果相似。结论在亚洲人群中 TNF2等位基因是 COPD 的危险因素,在白种人群中 TNF-α-308的 G/A 基因多态性与 COPD 易感性无关。
- 胡国平彭公永胡锦兴冉丕鑫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
- 两种常见缓慢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CT征象比较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两种常见缓慢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CT特点,提高其影像学征象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治的63例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患者(A组)和60例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肺病患者(B组),两组患者均符合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胸部CT征象。结果①B组的女性比例、年龄,合并支气管扩张比例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A组柱状型支气管扩张占比为21.74%(10/46),B组为48.15%(26/54);A组囊状型支气管扩张占比为43.48%(20/46),B组为22.22%(1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中40例(74.07%)患者表现为右中叶支气管扩张和38例(70.37%)表现为左舌段支气管扩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1,P=0.002)。④A组肺实变(30.16%)、空洞(76.19%),空洞中的虫蚀空洞(18.75%)及厚壁空洞(31.25%)明显高于B组;B组树芽征(65.00%)、磨玻璃影(16.67%)及并发的胸膜增厚比例(23.33%)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堪萨斯肺病CT征象以柱状支气管扩张、两肺磨玻璃斑片影及肺实变为特征性,而MAC肺病以囊状支气管扩张、微结节(树芽征)为特征性,累及肺叶范围广、分布分散。堪萨斯分枝杆菌肺病与MAC肺病的CT征象均具有各自的特征性。
- 陈华方伟军胡锦兴任会丽韩远远梁瑞云陈品儒
-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