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珍姣
-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研究
- 1989年
- 我们在细胞培养中和动物体内确定了病毒唑育抗汉坦病毒作用后,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了病毒唑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结果如下。
- 杨占秋张天明郑志明张美英胡珍姣朱宝莲向近敏John W Huggins
- 关键词:病毒唑流行性出血热毒作用双盲EHF汉坦病毒
- 人类HSV-2对小鼠白血病病毒诱发小鼠白血病的促进作用被引量:1
- 1991年
- 本实验研究证明紫外线灭活的人类单纯疱诊病毒Ⅱ型(HHSV-2)可以提高小鼠白血病病毒(MuLV)在新生小鼠中诱发白血病的发病率。单独接种 MuLV和接种 HHSV-2+MuLV的小鼠中白血病的发病率分别是44.74%(17/38)和75.00%(27/36),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此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 MuLV 与 HHSV-2在诱发恶变过程中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 刘建军陈敏诲杨占秋胡珍姣钱奇珍
- 关键词:人疱疹病毒白血病病毒白血病
- 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诊断与常规诊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1990年
-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IFA 和ELISA 法进行特异性EHFIgM 抗体检测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病毒可以确诊.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这些方法尚未作为EHF 的常规诊断技术在我国医院推广.我们对85例EHF
- 杨占秋张天明张美英胡珍姣郑志明向近敏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特异诊断
- 空心莲子草有效部分的分离及抗病毒作用被引量:23
- 1989年
- 采用铅盐沉淀法和两相溶剂萃取法提取空心莲子草的若干部分,进行抗病毒研究,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醚和醋酸乙酯提取物有抗EHFV作用。抗病毒有效成分为香豆精类化合物。
- 杨占秋张美英刘建军胡珍姣朱宝莲刘焱文汪国珍万明吴晓玲
- 关键词:空心莲子草抗病毒免疫测定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地方株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 1990年
- 我们在进行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研究中,从217例早期EHF患者的血、尿液标本中分离到169株EHF病毒(EHFV),这些病毒与来源于动物体内的EHFV有抗原性差异,且对乳鼠的致病性亦不同。本文对这些病毒中的两株进行了理化特性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如下:
- 杨占秋张美英胡珍姣张天明郑志明罗军刘忠华
-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滴度尿液标本乳鼠
- 大气污染程度的Topsis分析方法被引量:4
- 1998年
- Topsis法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常用的一种决策方法,它已经在水利、经济、医疗卫生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试用Topsis法对我国部分城市的污染程度进行分析,旨在拓展其应用领域。1方法介绍Topsis法基于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找出...
- 姜成英胡珍姣
- 关键词:大气污染污染程度
- 三种中草药抗病毒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1994年
- 三种中草药抗病毒各的实验研究张天明,胡珍姣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欧黎虹,方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43007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重要病因。柯萨基B组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中最常见的致病因子。对这...
- 张天明胡珍姣欧黎虹方红
- 关键词:中草药抗病毒作用药理
- RT-nested PCR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病毒核酸被引量:6
- 1997年
- 采用异硫氨酸胍-酚-氯仿(AGPC)一步法提取病毒-RNA,并依据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核蛋白(NP)编码基因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合成两对巢式引物,建立了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HFRSVRNA方法。应用此法对HFRSV感染的VeroE6细胞培养液及HFRS患者血清中的病毒R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细胞培养液及35例HFRS患者血清均为阳性,正常的VeroE6细胞及20例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将HFRSV感染细胞提取的R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可检出10(-7)稀释度的病毒RNA(约0.2pg)。该法灵敏、特异、快速、简便,为从分子水平探讨HFRS的发病机理、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 李秀玲张天明胡珍姣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聚合酶链反应汉坦病毒核酸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MA_(104)、BSC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
- 1989年
- 将EFIFV_(114)株感染MA_(104)、BSC细胞获得成功,病毒抗原检出时间分别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第一代的第4天和第6天,病毒抗原在 MA_(104)细胞上的检出时间较 Vero-E。细胞早两天,并且具有与 Vero-E_6细胞相同的生长特性。病毒释放商峰在其感染细胞后第9~13天,病毒在两株细胞中的效价均可达到 TCID_(50)10^(-6)/0.1ml,这一研究为 EHFV 提供了新的细胞系统。
- 罗军刘忠华杨占秋胡珍姣郑志明
- 关键词:出血热病毒病毒培养
- ELISA法在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89年
- 采用ELISA和IFA法检测细胞培养中EHFV抗原,检出时间分别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第4d 和第6d,对 EHFV 抗原的定量检测提示病毒释放的高峰期在其感染细胞后10~12d,患者血浆标本 EHFV 抗原的检出率为26.6%。以上结果指出 ELISA 法用于 EHFV 抗原的检测比 IFA 法优越,适用于实验室对 EHFV 繁殖的监测,而检测 EHFV 抗原用于临床诊断则敏感性太低。
- 杨占秋张美英胡珍姣张天明郑志明罗军刘忠华
- 关键词:出血热病毒ELISA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