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明

作品数:54 被引量:568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椎间盘
  • 17篇腰椎
  • 14篇脊柱
  • 11篇结核
  • 10篇退变
  • 9篇突出症
  • 9篇椎间盘突出
  • 9篇椎间盘突出症
  • 8篇腰椎间盘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8篇细胞
  • 8篇疗效
  • 8篇脊柱结核
  • 7篇基因
  • 6篇椎间盘退变
  • 6篇关节
  • 5篇凋亡
  • 5篇关节镜
  • 4篇射频

机构

  • 46篇解放军第30...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大学附属...

作者

  • 54篇胡明
  • 41篇马远征
  • 13篇才晓军
  • 12篇白一冰
  • 12篇陈兴
  • 11篇薛海滨
  • 11篇李大伟
  • 10篇崔旭
  • 8篇隰建成
  • 8篇黄凤山
  • 6篇常青
  • 6篇黄迅悟
  • 6篇李宏伟
  • 5篇关长勇
  • 5篇冯孟明
  • 5篇鲍达
  • 5篇孙继桐
  • 4篇郭立新
  • 4篇杨达宇
  • 4篇罗小波

传媒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围术期处理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2009年4月收治的15例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63.1岁,无重大基础病存在,经脊柱后入路椎弓根钉撑开复位,钉道采用骨水泥灌注加强并行经伤椎椎体成形术。术后随访10~38个月,平均21月。结果均耐受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6.7±5.3min;平均失血量为370±6.1ml,术后腰背痛明显改善,椎体高度恢复至90%左右,随访椎体高度角度丢失不明显。结论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矫正及维持椎体复位效果好,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关键。
胡明李大伟黄凤山刘玉川杨达宇马远征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
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10年回顾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关节镜诊疗技术。方法:回顾1991年6月~2001年6月应用关节镜治疗、50岁以下患者半月板损伤378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损伤侧别、损伤类型、治疗方法。术前及术后1年用Lysholm-Ⅱ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261例半月板损伤获得随访,半月板部分切除组103例,优良率79.67%,半月板全切组62例,优良率76.39%,半月板缝合组56例,优良率84.8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多发生在青年男性,外侧半月板病损率远远高于内侧半月板,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应针对不同损伤类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尽可能保留半月板。
黄迅悟常青白一冰关长勇胡明孙继桐
关键词:关节镜术膝损伤
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作用的研究
2001年
目的:研究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通过去势大鼠服用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后观察其股骨生物力学特性、骨矿含量和血清雌二醇、骨钙素的变化。结果: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能增加股骨三点弯曲试验的最大栽荷、弹性模量和结构硬度及骨矿含量,可提高血清雌二醇、骨钙素的水平。结论:中药加柠檬酸-苹果酸钙合剂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疗效。
王伟马远征胡明陈兴才晓军邓夕军史迎昌
关键词:柠檬酸-苹果酸钙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生物力学
Disc-FX系统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Disc-FX系统经皮腰椎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系统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2.0)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Disc-FX系统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隰建成马远征胡明崔旭赵文亮穆小静白一冰
关键词:射频消融
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处置对策。方法选择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的19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随访13个月,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22个月的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探讨处置对策。结果 19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见术中并发症包括:a)硬膜撕裂1例;b)神经根挫伤1例;c)异物进入椎管1例;d)导针断裂1例。常见术后并发症包括:a)股四头肌麻痹1例;b)椎间隙或椎管感染1例;c)马尾神经损伤1例;d)术后水肿反应12例。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可能发生并发症。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和谨慎的术中操作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隰建成马远征崔旭胡明刘向东白一冰
关键词:经皮椎间盘切除并发症
人工髓核(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疗效分析(附19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完整随访自2002年3月~2004年7月采用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物理检查、MPQ、VAS、ODI评分,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腰椎MRI检查,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对比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9例获52~67个月,平均55.3个月的随访,术后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2例出现假体移位,包括1例假体脱出,7例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丢失,2例出现终板塌陷,1例出现邻近椎间盘退变现象。结论 PDN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存在较严重并发症,在选择PDN置换还是椎间融合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胡明马远征陈兴才晓军白一冰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人工髓核
上皮膜蛋白-1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上皮膜蛋白-1(epithelia membrane protein-1,EMP-1)在人椎间盘髓核细胞中存在的表达。方法利用我们已建成的人胚椎间盘髓核细胞和退变椎间盘细胞培养体系,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MP-1在这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人胚及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中EMP-1均有表达,分布在不同部位,且具有一定的丰度。结论 EMP-1在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细胞中的存在和生物学特性改变,提示EMP-1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担当重要角色。
胡明马远征李大伟黄凤山杨达宇杨同磊刘玉川
关键词:髓核细胞椎间盘退变基因表达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被引量:74
2011年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人胸腰椎与腰骶段结核患者241例,其中181例非跳跃性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7个月(22~72个月)的随访。25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4例,C级11例。连续4个椎体(均为胸椎)受累11例,3个椎体45例,2个椎体98例,1个椎体27例。CT或MRI显示有明显死骨132例,椎旁脓肿153例。后凸Cobb角-23°~30°者104例,31°~60°者49例,61°~70°者28例。血沉升高169例。据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采用4种手术方式:A组(74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70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一期或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C组(10例)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组(27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25例伴脊髓受压症状者入院6~18h应用抗结核药物后急诊手术,其余156例患者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3~6周,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总疗程12个月。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3.5h,术中出血量平均450ml,B组分别为4.5h、640ml,C组和D组均为3.0h、350ml。4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12周血沉均恢复正常。A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7.5±11.8)%,B组为(61.5±18.6)%,C组为(58.7±15.9)%,D组为(59.9±17.4)%。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为(64.8±19.3)%,B组为(53.6±15.6)%,C组为(56.9±11.8)%,D组为(54.9±15.4)%。25例术前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末次随访时,18例Frankel分级改善1级,7例改善2级。A、B、C组各1例分别于术后半个月、1个月和1个半月切口形成窦道,换药治疗1~2个月后治愈。A组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内固定松动,但植骨已融合,未处理。末次随访时均无结核复发。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都能达到清除病灶、脊髓减�
崔旭马远征陈兴才晓军郭立新薛海滨胡明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术式选择疗效
Mobi-C人工颈椎间盘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6月,收治符合颈椎间盘置换指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9~54岁,平均45.2岁。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病程4d~5年,平均1.2年。病变节段:C3、41例,C4、52例,C5、67例,C6、75例,C4、5合并C5、62例,C5、6合并C6、73例。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MRI检查。均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ADR,共植入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25枚。所有患者术后定期摄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0分(COA)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脊髓功能;采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440)。随访期内未见异位骨化。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A评分分别为(32.10±2.96)分和(38.2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8,P=0.000);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77.2%±5.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5.10±1.29)分和(3.2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5,P=0.000);NDI评分分别为(39.20±3.80)分和(29.40±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39,P=0.000)。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ADR治疗退行性颈椎疾患,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鲍达马远征陈兴李宏伟胡明高天君
关键词: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颈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
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下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单枚或双枚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MPQ、VAS、ODI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统计数据主要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并观察融合器与上、下椎体界面之间的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最后随访时椎体间融合率100%,无融合失败、融合器移位、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膨胀式融合器可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腰椎曲线,融合率高、创伤小且容易置入,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
胡明马远征才小军白一冰黄凤山薛海滨
关键词:退变腰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