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建旭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全弓置换术的急性斯坦福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35例,年龄20~70岁,ASA分级Ⅳ级,BMI 16.2~33.3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5):高剂量组(H组,总量30000 U/kg)、低剂量组(L组,总量20000 U/kg)和对照组(C组)。H组和L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1/2总量,余1/2预充至体外循环管路;同一时间C组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3 h(T1)、6 h(T2)、12 h(T3)、24 h(T4)和48 h(T5)时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浆TNF-α和IL-6浓度;T0、T2~T5时记录氧合指数(OI)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组和L组T1~T5时患者血浆TNF-α和IL-6浓度降低,T2,3时OI升高,PA-aO2降低(P<0.05)。3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全弓置换术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但无临床转归价值。
- 田文智高瑞芳耳建旭刘亮陈庆良韩建阁
-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主动脉疾病手术后并发症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出血和输血的危险因素
- 2024年
- 目的筛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出血和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7日至2023年3月8日行OPCABG患者1442例,ASA分级≥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岁。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血流动力学、术前血常规、手术时间、移植血管根数、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尿量、血制品、氨甲环酸和乌司他丁应用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筛选术中出血量及浓缩红细胞(CRBC)输注量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中CRBC输注需求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42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延长、移植血管数量增多和年龄增长是OPCABG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危险因素,男性、术中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增多、尿量增多、应用乌司他丁和氨甲环酸是术中出血量的保护因素(P<0.05)。手术时间延长和术中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增多是OPCABG患者术中CRBC输注量的危险因素,术前Hb水平升高是术中CRBC输注量的保护因素(P<0.05)。手术时间延长和术中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增多是术中CRBC输注需求的危险因素,BMI增大、术前Hb水平升高和应用乌司他丁是术中CRBC输注需求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延长、移植血管数量增多、年龄增长是OPCABG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危险因素,男性、术中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和尿量增多、应用乌司他丁和氨甲环酸是术中出血量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延长和术中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增多是OPCABG患者术中CRBC输注需求和输注量的危险因素,术前Hb水平升高是术中CRBC输注量的保护因素,BMI增大、术前Hb水平升高和术中应用乌司他丁是术中CRBC输注需求的保护因素。
- 李云飞翟文倩耳建旭耳建旭任珉韩建阁
- 关键词:出血输血
- 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择期行OPCABG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使用乌司他丁分为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及扩展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内PPCs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为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532例患者,585例(38.2%)患者发生PPCs。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PPCs发生率降低(匹配前:42.7%vs.35.2%,P=0.004;匹配后:42.2%vs.35.6%,P=0.033),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降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杂因素调整前及调整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使用乌司他丁后PPCs发生风险降低(调整前HR=0.81,95%CI 0.67~0.99,P=0.004;调整后HR=0.79,95%CI 0.65~0.96,P=0.022)。年龄大于65岁、PPCs高风险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后PPCs发生风险降低(HR=0.667,95%CI 0.542~0.821,P<0.001;HR=0.641,95%CI 0.516~0.812,P<0.001)。结论OPCABG患者术中使用乌司他丁有助于降低PPCs的发生风险。
- 张召耳建旭翟文倩翟文倩郭志刚韩建阁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胰蛋白酶抑制剂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孙氏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PRP)对孙氏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斯坦福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6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19~34 kg/m^2,ASA分级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8例。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后,A组于手术开始前完成aPRP制备,C组开始手术。中和肝素后,A组回输自体富血小板血浆,C组接受常规容量管理。所有患者均行血栓弹力图检查并记录结果。记录2组患者术中异体血制品用量和出血量。于麻醉诱导后(T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完成后即刻(T1)、中和肝素后3 h(T2)、术后24和48 h(T3,4)时测定血浆TNF-α和IL-6浓度,记录术后胸管引流量和异体血制品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30 d内重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与C组比较,A组患者术中异体血制品用量和出血量明显减少,血栓弹力图α角和MA值较大,T2,3时血浆TNF-α和IL-6浓度减低,术后胸管引流量和异体血用量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2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术后30 d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P可改善孙氏手术患者术后转归。
- 田文智耳建旭刘亮陈庆良韩建阁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预后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麻醉的改良策略: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1):全身麻醉组(G组)和SAPB联合全身麻醉组(SG组)。SG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罗哌卡因行SAPB。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当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5μ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舒芬太尼用量、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SG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的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补救率、术后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的使用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SAP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时,不仅对术中全身麻醉用药及术后阿片类用药产生显著的节俭效应,还可改善术后应激管理,有利于术后早期转归。
- 刘亮耳建旭高瑞芳张颖赵冰莎韩建阁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前锯肌
- 国内五省市无痛气管镜诊疗麻醉开展情况的调查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调查国内无痛气管镜诊疗麻醉开展的情况.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微信向调查范围内医院麻醉科相关人员发起电子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医院基本信息、气管镜诊疗麻醉开展情况及具体管理方案.结果总共向326家医院发出参与调研答卷,有261家医院回复,回复率为80.1%.参与问卷的261家中,有34家回复无相关疾病,故有效问卷为227份,答卷有效率为87.0%.其中三级医院161家,二级医院66家,构成比为70.9%∶29.1%.无痛气管镜诊疗平均开展率为34.8%,其中北京地区最高为54.0%,河北省最低为27.5%.三级医院中无痛气管镜诊疗开展率高于二级医院(P<0.05).各地区近5年人均GDP与无痛气管镜诊疗的开展呈正相关.未开展无痛气管镜诊疗的医院中,开展无痛气管镜诊疗最大困难前3位原因是人员不足、技术不足和医院管理条件的限制.与采用局麻强化比较,采用喉罩通气全麻和监护麻醉医院数较多(P<0.05).在无痛气管镜诊疗开展的场所方面,与在监护室或病房比较,选择在手术室和内镜中心的医院数较多(P<0.05);与在手术室比较,在内镜中心开展此类诊疗的医院数较多(P<0.05).麻醉设备应用方面,BIS监测在术中应用的医院数比麻醉机、微量泵和监护仪的应用少(P<0.05).无痛气管镜诊疗用药方面,与镇静和镇痛药物比较,肌松药、吸入和其它类型药物应用医院数少(P<0.05);在镇静药物中,与其它静脉麻醉药物比较,丙泊酚应用医院数多(P<0.05);在镇痛药物中,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应用医院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氟醚比较,七氟醚应用医院数多(P<0.05);在肌松药中,罗库溴铵、顺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应用医院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国无痛气管镜诊疗开展率较低,继续开展的最大困难为人员不足.喉罩或监护麻醉下无痛气管镜
- 刘亮耳建旭韩建阁
-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 胸科及腹部大手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及降低应激反应的作用。单纯采用全麻或者单纯硬膜外麻醉对完成这类手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把二者相结合则能够优势互补,从而提供满意的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与此同时,近几...
- 韩建阁耳建旭
- 文献传递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3种途径病人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病人自控椎旁神经阻滞(PCPB)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48例,性别不限,年龄50—64岁,体重指数20—25kg/m2,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n=16):PCIA组、PCPB组和PCEA组。PCIA组配方:舒芬太尼2u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nd,背景输注速率2ml/h,锁定时间15min,PCA量2ml。PCPB组配方:0.75%罗哌卡因60ml,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50ml,背景输注速率5ml/h,锁定时间15min,PCA量5ml。PCEA组配方:0.75%罗哌卡因50ml+舒芬太尼1g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50ml,背景输注速率5ml/h,锁定时间15min,PCA量5ml,维持VAS评分≤3分。分别于术前(基础状态)、术后24和48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CIA组比较,PCPB组和PCEA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和嗜睡发生率降低(P〈0.05);与PCPB组比较,PCEA组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PCIA组和PCPB组术后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P〈0.05),PCEA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CIA比较,在提供等效镇痛效果的前提下,PCEA可抑制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应激反应,而PCPB可减轻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 赵彤翟文倩施乙飞耳建旭韩建阁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
- 不同麻醉方案对术后认知功能及S100β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案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市胸科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1、P2、P3组,每组30例,麻醉维持分别采取丙泊酚靶控(TCI)〈2.0μg/mL、2.0~3.0μg/mL和〉3.0~4.0μg,mL。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完成时(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手术中1h(T4)、手术中2h(T5)、手术结束时(T6)观察麻醉深度指数(NTI)及血流动力学水平;麻醉诱导前(Ta)、手术中2h(Th)、手术结束时(Tc)、术后6h(Td)、术后24h(Te)检测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2组、P3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P1组(mg:1746.3±43.9、2332.7±42.8比968.5±35.6,均P〈0.05);P2组、P3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P1组(10.00%、6.67%比33.33%,均P〈0.05)。随麻醉时间延长,3组NTI均逐渐降低,P3组T6时有所升高,且P3组T1后各时间点NTI均低于P1及P2组(均P〈0.05);P1、P2、P3组平均动脉压(MAP)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升高拐点均在T2时,P1组升高持续至T4,T5时开始下降,P2、P3组则从T4开始下降;3组心率(HR)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降低拐点均在T3时;至T6时,P3组MAP、HR均明显低于P1及P2组[MAP(mmHg,1mmHg=0.133kPa):74.9±8-3比85.3±11.2、84.2±10.1;HR(次/min):74.1±4.2比80.9±8.1、78.7±7.9,均P〈0.05j。3组Th起血清S100B蛋白含量即均较Ta明显升高,Tc达峰值,Td开始下降,Te接近Ta水平,但P2组、P3组均低于P1组(mg/L:1.05±0.22、1.04±0.21比1.3
- 战珑韩建阁翟文倩刘家鹏耳建旭
- 关键词:麻醉方案丙泊酚血流动力学S100Β蛋白
- 七氟烷对大鼠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室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价七氟烷对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体重26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肺动脉高压+七氟烷组(PS组)。PAH组及PS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PS组注射完毕后吸入1.5 MAC七氟烷1 h,2次/周,共6周。于第6周末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D)、右心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RVWT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肺动脉内径(PAID)及肺动脉瓣口最大峰值流速(PV)。于第6周末取大鼠心脏,称量右心室、室间隔和左心室重量,计算Fulton′s指数;取右肺下叶组织,HE染色后测量血管壁外径和血管壁内径,计算血管壁厚度指数(WT),测量总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计算管壁面积指数(WA)。取右心室心肌组织,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右心室心肌纤维化程度;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右心室心肌组织TGF-β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右心室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酸化Smad3(p-Smad3)和Smad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PAH组Fulton′s指数、RVEDD、RVWTd、IVSTd、PAID、WT和WA升高,PV降低,右心室心肌组织TGF-β1和p-Smad3表达上调,Smad7表达下调(P<0.01),发生心肌纤维化。与PAH组相比,PS组Fulton′s指数、RVEDD、RVWTd、IVSTd、PAID、WT和WA降低,PV升高,右心室心肌组织TGF-β1和p-Smad3表达下调,Smad7表达上调(P<0.05或0.01),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七氟烷可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室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许红李云飞边燕飞耳建旭韩建阁翟文倩
- 关键词: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