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文凡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衰竭
  • 3篇急性肝
  • 3篇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慢加急性肝衰...
  • 2篇急性肝功能
  • 2篇急性肝功能衰...
  • 2篇急性肝衰
  • 2篇急性肝衰竭
  • 2篇功能衰竭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肝功能衰竭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电离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解放军303...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广东省普宁市...
  • 1篇儋州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罗文凡
  • 3篇张琪
  • 3篇陈金军
  • 3篇彭劼
  • 3篇张明霞
  • 2篇覃国琦
  • 2篇何雅静
  • 2篇司徒博
  • 2篇曹楠楠
  • 2篇王程
  • 1篇文维群
  • 1篇朱小莹
  • 1篇卢燕薇
  • 1篇祁婷婷
  • 1篇李颖
  • 1篇李文燕
  • 1篇周彬
  • 1篇李峰

传媒

  • 2篇肝脏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脾脏肿大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脾脏肿大慢性肝病患者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后的临床特点和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描述和分析脾脏肿大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49例病人,4周死亡率48.3%。与无脾脏肿大者相比,脾脏肿大的病人外周血小板计数(G/L)降低(78 vs 113,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N)水平低(1.98 vs4.73,P=0.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低(2.03 vs 2.33,P=0.010),肝性脑病总体发生率接近(39.8%vs 38.8%,P=1.000),但脾脏肿大者多为1~2级肝性脑病(P〈0.001)。脾脏肿大者4周死亡率低(P=0.034),但90 d死亡率接近。脾脏肿大是4周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RR=1.939,P=0.038),其他与4周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RR=1.791,P=0.049)、肝性脑病(RR=1.806,P=0.001)、血清肌酐水平(RR=1.457,P=0.004)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RR=1.205,P=0.018)。新模型的预测价值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曲线下面积0.860 vs 0.792,P=0.017)。结论脾脏肿大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人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
张明霞覃国琦李峰张琪何钦俊何雅静罗文凡王程陈金军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脾脏肿大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引起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方法选取南方医院肝病中心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HBV相关肝硬化(CIR)、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检测网织血小板比例、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血小板活化比例(PAC‐1、CD63、CD62p)、糖蕚素、可溶性CD163、凋亡血小板比例等指标,对以上指标进行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91例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68例,肝硬化组48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组75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计数98(3~253)G/L较慢性乙型肝炎组172(24~327)G/L低(P<0.01),与肝硬化患者88(22~244)G/L相当(P=0.913)。ACLF患者入院1周血小板计数71(4~208)G/L较入院当天97(21~267)G/L明显下降( P<0.01)。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组患者脾脏厚度(40.4比35.1 mm ,P=0.002)、D‐二聚体(443.5比90 ug/L ,P=0.002)、PT‐INR(2.14比1.26,P<0.01)、sCD163(5.33比1.81 ln mg/mL ,P<0.01)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但纤维蛋白原水平(1.24比2.25 g/L ,P<0.01)和血小板PAC‐1(+)阳性率(3.33比10.7,P=0.002)均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网织血小板比例、TPO、CD62p、CD63、糖蕚素、凋亡血小板比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与脾脏厚度、PT‐INR、总胆红素水平、血小板凋亡水平呈负相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白蛋白水平、糖萼素水平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脾脏厚度、糖萼素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是ACLF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R2=0.597,P=0.011)。入院日的血小板计数可预测28天死亡(AUROC=0.72,P<0.01)。结论慢加�
李文燕张明霞祁婷婷张琪何钦俊王程罗文凡何雅静朱小莹陈金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小板减少独立危险因素
抗-HBs阳性者接受HBsAg阳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20个月能停药吗
2014年
目前认为,供、受者HBV感染不是异型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禁忌证.发生HBV感染或再激活(HBsAg转阳)及并发乙型肝炎已成为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针对移植后HBV感染或激活的影响因素展开了许多研究,并提出了移植后监测HBV感染及加强预防性抗HBV治疗等措施的重要性.现报告我院l例移植前抗-HBs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HBsAg阳性供者异型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予以恩替卡韦(ETV)预防性治疗达20个月,停药后并发乙型肝炎的临床及治疗过程.
罗文凡周彬文维群彭劼
关键词:恩替卡韦停药
不同方法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性能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测序三种方法鉴定念珠菌株的性能。方法收集分离自临床标本的63株念珠菌,采用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三种方法进行念珠菌鉴定,以序列分析作为参考方法,比较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对于念珠菌的鉴定性能。结果(1)真菌表型鉴定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3.44%(57/61)。(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与测序鉴定结果一致率96.7%(59/61)。(3)表型鉴定与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念珠菌生化表型鉴定可作为临床念珠菌株的常规鉴定方法,满足临床需要。当临床念珠菌株生化表型鉴定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加做质谱鉴定。有条件的实验室应首选MALDI-TOF MS质谱分析方法鉴定念珠菌以获得最大的鉴定效率,并可作为疑难菌种鉴定确诊方法。当质谱鉴定的结果不确定时,应直接进行真菌rDNA ITS测序,不应再用表型鉴定的方法确认鉴定结果。
曹楠楠林雅慧司徒博罗文凡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念珠菌
可溶性CD163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可溶性CD163(sCD163)在不同肝脏疾病谱中的水平,以及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学习队列,检测血清CD163水平;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验证sCD163水平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28 d生存期的预测。结果纳入171例患者进入学习队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sCD163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患者。sCD163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Rs=0.6199,P<0.01)、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Rs=0.5751,P<0.01)正相关,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s=-0.2194,P=0.0232)、纤维蛋白原水平(Rs=-0.3898,P<0.01)负相关。sCD163水平(HR=2.601,P=0.01)与肝性脑病(HR=5.003,P<0.01)是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0.83,P<0.01),并在回顾性队列中得到验证。结论血清sCD163水平是预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优良候选指标。
陈金军覃国琦陈新秀李颖张琪卢燕薇何钦俊罗文凡张明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对细菌性泌尿道感染的检测效能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中段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在细菌性泌尿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送检的298例中段尿标本分别进行定量细菌培养和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收集上述标本的221例尿常规检测结果并与细菌培养、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作分析比较。结果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与细菌培养符合率为93.3%。与尿常规相比,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灵敏度是91.9%,特异度是94.1%,阳性预测值为90.2%,阴性预测值为95.1%。结论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在检测尿液病原菌感染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尿常规白细胞检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临床提供检验信息,可作为泌尿道感染的快速筛查方法。
罗文凡杨栋曹楠楠司徒博彭劼
关键词:中段尿尿常规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丙型肝炎普通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改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应答1例被引量:1
2013年
一、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9岁,汉族,1998年12月8日因“上腹部不适1年余”入住本院血液科.1990年因“卵巢血管破裂”曾予输血治疗.入住血液科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胸骨无压痛;脾脏肋下8cm,可触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7×109/L,血红蛋白119g/L,血小板计数5.72×1011/L;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显示:肝、肾功能正常;B型超声提示:脾大.骨髓涂片及骨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提示骨髓增殖性疾病,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998年12月14日开始给予普通干扰素(IFN)α300MU,隔日1次.期间,2000年7月13日查抗-HCV阳性,未检查HCVRNA,IFN抗体阴性,规律地用IFNα治疗长达10年.经治疗患者症状好转,脾脏较前缩小(肋下4cm),2009年6月29日复查骨髓细胞学提示CML-CP、BCR/ABL阴性,2009年8月停用IFN α治疗.整个IFN α治疗期间无输血、无外伤手术史.
罗文凡彭劼
关键词:髓样丙型干扰素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