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向前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红外激光对可见光成像系统的硬损伤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波长为1315nm的连续波化学氧碘激光对某型摄像机进行了辐照实验,研究了可见光CCD成像系统在响应波段外红外激光辐照下的硬损伤效应。开展了光学系统变光圈尺寸下的激光辐照实验,发现当辐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光圈尺寸越小,光学系统越难发生硬损伤,并解释了该现象的成因;测量到光圈尺寸最大、最小两种状态下的光学系统硬损伤功率阈值分别为几十W、几百W;得到CCD的激光损伤阈值为5.5×104W/cm2;结合相机输出的视频图像与显微镜拍到的被损感光器件实物照片分析了硬损伤机理。
- 马金龙刘长安裘伟常星璋毛静锋白改朝刘玄贤罗向前魏东孙志伟涂遗
- 关键词:红外激光电荷耦合器件光圈阈值
- 利用含二面角误差的角锥棱镜阵列实现反射光束均匀发散的方法被引量:6
- 2017年
- 角锥棱镜常应用于光电跟踪、卫星通信、干涉仪等领域.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中,要求经角锥棱镜反射的光束具有一定的发散角,以实现对距离激光器较远位置处探测器的覆盖.由于标准角锥棱镜不具备对光束发散的功能,本文利用含二面角误差的角锥棱镜对反射光束的不均匀发散特性,提出利用角锥棱镜阵列实现对反射光束均匀发散的方法和设计原则.采用衍射光学理论分析了所提方法及其设计原则的可行性,并依此设计了一个发散半角为0.5 mrad的角锥棱镜阵列.分析了光束参数、结构参数对反射光束远场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光斑强度分布对反射光束发散半角没有影响,当角锥阵列满足点光源条件时,传输距离对反射光斑的角向均匀性没有影响;当阵元数超过一定值时,均匀性不再显著变化,但反射光斑的强度将进一步增加.在工程应用中,角锥棱镜阵列安装方位角误差对反射特性影响不显著,但角锥棱镜二面角的加工精度对反射特性影响较大,可通过进一步增加阵元数加以解决.
- 周晓凤戚祖敏罗向前刘长安朱建辉王泽华张轶訾彦勇
- 关键词:角锥棱镜阵列光电跟踪
- 红外激光对可见光CCD成像系统的干扰被引量:21
- 2010年
- 采用连续波红外激光对可见光面阵CCD成像系统进行了干扰实验,观察到饱和串扰、全屏饱和等干扰现象,并测到串扰阈值小于2.0×10^2W/cm^2,全屏饱和阈值为1.2×10^4W/cm^2。通过分析CCD输出电压、视频信号,提出基于有效干扰面积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干扰面积与激光功率密度、辐照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激光功率密度对干扰效果的影响较大,而辐照时间在0.5~2.0 s之间时,辐照时间对CCD干扰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 刘长安陈金宝马金龙魏东孙滨裘伟罗向前周杰张轶
- 关键词:成像系统红外激光
- 板料在单拉及双拉受力状态下的仿真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板料加工成形优化问题,由于板料成形过程中,存在性能具有明显各向异性,且加载路径变化实现不方便的问题,造成板料变形。为解决上述问题,给出了一种利用十字形试件进行双向拉伸的试验方法。建立了2A12板料单向拉伸仿真试验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用应力函数法分析了双向拉伸的应力分布,建立了十字形试件双向拉伸试验在倒圆角及臂上开缝前后的有限元模型,并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6.6对2A12进行了仿真,对不同情况下双拉的不均匀度进行实验,证明了在臂上开缝使得十字形试件中心区应力均布情况明显改善。
- 罗向前张轶王辉
- 关键词:有限元
- 机载大功率半导体激光信标系统设计被引量:2
- 2012年
- 为配合地面探测跟踪系统对飞行目标的探测,设计了一种以40W紧凑型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具有一定发散角的机载式单色信标系统。由于系统要满足机载平台加装体积小、质量轻、散热好的要求,设计了一体成型的鳍片式壳体结构,解决系统散热问题的同时,控制了整体质量。为实现在有限体积内,40W单阵列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模块所需的60A大电流恒流驱动,采用叠相调制技术和同步BUCK变换电路结构;为解决激光器在高空低温环境下输出光功率和中心波长能够稳定控制的难题,设计了数模混合双向温控系统。利用ZEMAX软件设计了双凹透镜组结构的扩束装置,实现了对激光发散角的发散和可调节。通过环境考核测试,系统在0℃~15℃的低温环境下,输出光功率稳定度和波长控制精度均能满足要求。
- 涂遗罗向前金亮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
- 利用平凹透镜和标准角锥棱镜实现反射光束发散的方法被引量:4
- 2016年
- 角锥棱镜常被用作光电测距和光电跟踪的合作信标。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中,要求被角锥棱镜反射的光束具有一定的发散角,以实现对远场不同位置处激光器和探测器的全覆盖。标准角锥棱镜不具备对光束发散的功能,但是可以利用角锥棱镜中光束出射点与入射点不同的特性,在标准角锥棱镜前加装平凹透镜来实现对反射光束的发散。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和几何光学追迹模拟方法分析了利用平凹透镜和标准角锥棱镜实现反射光束发散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反射光束发散半角与入射光束参数和平凹透镜几何参数的定量关系。理论和模拟结果都表明,当入射光束半径小于平凹透镜半径时,反射光束的发散半角随入射光束半径准线性增加;平凹透镜曲率半径越小,反射光束发散半角越大。
- 戚祖敏周晓凤朱建辉刘长安罗向前张轶王泽华訾彦勇闫琦
- 关键词:光学器件棱镜光电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