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培恒
- 作品数:35 被引量:21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被引量:5
- 2005年
- 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本已孕育着通向现代的新文学的因素,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使这一过程突然加快,形成飞跃。所以两者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而非“断裂”。通过对《红楼梦》的剖析,可以具体地论证此种联系的存在。
- 章培恒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新文学
- 专家、学者评本刊
- 1988年
- 上海大学学报,从已出的几期来看,质量较高(指语言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论文,其他的非我本行)。发表的论文,一般均有新意,论据也较充分;探讨的问题,大都比较重要;有些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并有所突破。举例来说,1985年第1期的《借代辞格心理基础初探》,不仅对修辞学方面的权威著作《修辞学发凡》中的有关论述提出了不同看法,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修辞学中的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相当圆满的解决,这在修辞学研究中是具有开拓性的。1985年第三期的《中国古文字学的特征及其形成》。
- 章培恒沈起炜蒋家俊倪墨炎吴欢章
- 关键词:古文字学修辞学研究借代辞格心理基础文学艺术副教授
-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兼谈十二卷本《东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被引量:10
- 2002年
- 出现于明代的五卷本《东坡志林》实系真伪杂糅之书。其伪的部分 ,情况也极复杂 :有的根本不出于苏轼 ;有的虽出于苏轼 ,但不出于《志林》 ;有的在同一条中真伪交杂。至于十二卷本《志林》 ,不仅出于五卷本《志林》之后 ,且将五卷本中除“论”的一卷外的绝大多数文章收入 ,也是一部真伪杂糅的书 ,其较五卷本多出的部分 ,有些当出于辑佚 ;但是否全都为辑佚所得 。
- 章培恒徐艳
- 关键词:《东坡志林》
- 《大业拾遗记》、《梅妃传》等五篇传奇的写作时代被引量:8
- 2008年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提出《大业拾遗记》、《梅妃传》等五篇传奇为宋传奇,但因未就此作较具体的考证,后来的学者颇有怀疑甚至否定其说者,而通过避讳等具体问题的考证,可进一步申述鲁迅的观点。
- 章培恒
- 关键词:唐传奇
- 关于建立学术规范的两点建议被引量:4
- 2005年
- 章培恒
- 关键词:学术规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 传统与现代:且说《玉梨魂》被引量:13
- 2001年
- 章培恒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
- 关于《大招》的写作时代和背景被引量:2
- 2006年
- 游国恩先生曾据《大招》中的“青色直眉”句,谓其至早为秦末之作。本文在此说的基础上,考证《大招》作于秦亡前夕。其时战国楚怀王之孙被立为楚怀王,并至少在名义上成为反秦军队的领袖;《大招》之作,既以招战国时楚怀王之魂,更对楚的复兴满怀希望与信心。
- 章培恒
- 关键词:大招青色
-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笔谈——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被引量:15
- 2006年
-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 章培恒
- 关键词: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文学源流贯通古今
- 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章培恒先生学术访谈录被引量:6
- 2007年
- “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是著名文学史家章培恒先生多年来非常关注并且认真探索的学术命题之一。本访谈约请章先生围绕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论述。章先生结合自己的学术历程,具体阐述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涵与意义、人性的发展与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文学史分期的重新划分、中国文学的自觉、文学演进的内在动力与基本态势,以及文学形式的演进等一系列文学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章先生也谈到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视野下的明清文学及其研究以及对作为文学演进“归宿”的现当代文学的重新认识等。这些精辟的见解对于今后文学史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谈胜意迭出、尤多创见,颇见其“不媚俗、反旧论、立新说”之“特立独行”的学术个性。
- 章培恒马世年
- 关键词: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术历程访谈录文学演进文学史家
- 经济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专题讨论)——经济与文学之关系被引量:20
- 2006年
- 章培恒认为,文学的形态和发展都与经济具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对文学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这主要表现在,通过对人性的影响而影响文学的内容,通过推动人的生活方式及需求的演化而影响文学的发展。胡明找到了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四条途径:(一)体现在文学作品与作家头脑里的经济意识与经济理念;(二)传统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经济生活与社会形态;(三)经济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学生存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四)文学史人物微观具体的经济活动与其文学活动的关系。陈大康通过对《瀛寰琐纪》的产生、出版延误乃至最终停刊的现象及背后原因进行个案分析后认为,报刊文学既是精神产品又是商品,其发展既遵循文学发展的规律又受到商品交换法则的制约,两种约束形成融为一体的舍力,规定着文学的生存形态。董乃斌指出,唐代获得文体独立的小说,萌芽维形阶段的说唱、戏剧和市民文艺,包括寺庙中发达的演说经变和俗讲,以及一度极为兴盛的敦煌文学,都和其时的经济状况有着深刺的联系。许建平认为,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精神的属性又有经济的属性,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精神属性与层面的研究,而应扩大为物质一经济属性与层面的研究。这样,文学的研究才能还其本原,文学研究被遗失的部分才能复原。
- 章培恒
- 关键词: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