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东伟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地方性高发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免疫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细胞癌
  • 3篇肝组织
  • 2篇毒素
  • 2篇血小板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曲霉毒素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胃癌
  • 2篇免疫组化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黄曲霉
  • 2篇黄曲霉毒素
  • 2篇8-OHDG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窦东伟
  • 6篇陈立波
  • 6篇程平
  • 4篇孙运秀
  • 3篇苏卡
  • 3篇李裕波
  • 3篇刘志明
  • 3篇朱鹏程
  • 2篇杨小丽
  • 2篇郑海
  • 2篇彭涛
  • 2篇刘延军
  • 2篇陈路佳
  • 2篇吴华
  • 2篇李佳荃
  • 2篇吕文鑫
  • 2篇李萍
  • 1篇宋孟锜
  • 1篇何敏
  • 1篇吕小平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南北两地人群肝组织黄曲霉毒素B_1暴露的对比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比较广西北回归线两侧的南宁地区和桂林地区人群肝组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暴露水平,探讨AFB1暴露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南宁和桂林地区共165例HCC患者和95例正常肝组织中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水平。结果: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分别为:南宁和桂林地区HCC组分别为59.5%(47/79)与17.4%(15/86)(χ2=31.042,P<0.001);南宁与桂林地区对照组分别为15.5%(9/58)和10.8%(4/37)(χ2=1.632,P=0.121);南宁地区HCC组59.5%(47/79)与对照组15.5%(9/58)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4,P<0.001),桂林地区HCC组17.4%(15/86)与对照组10.8%(4/37)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18,P=0.573)。结论:广西AFB1暴露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南宁地区AFB1暴露水平要远高于桂林地区。AFB1暴露是南宁地区HCC高发的危险因素。
苏卡彭涛李裕波窦东伟苏浩李佳荃秦雪覃晓黎乐群刘志明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加合物肝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在小鼠脓毒症炎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在脓毒症小鼠炎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CLP组、CLP+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检测处理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CD61、CD62P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 CLP组血小板计数为(167.0 ±31.4)×106/L较阴性对照组[(289.7 ±45.9)×106/L]、假手术组[(267.7±25.4)×106/L]、替罗非班组[(217.0 ±29.7) ×106/L]明显降低(P<0.01);CLP组CD61、CD62P[(91.22 ±2.96)%、(7.87±2.90)%]及TNF-α、IL-6[(723.51±96.65)、(757.35±131.48) ng/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替罗非班组CD61、CD62P[(67.50±8.67)%、(3.53±0.78)%]及TNF-α、IL-6[(426.38±16.69)、(482.32±56.73)ng/L]表达较CLP组降低(P<0.01);脓毒症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表达与炎性因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因子表达参与脓毒症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孙运秀薛寅凯刘延军朱鹏程窦东伟陈立波程平杨东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62P炎性反应
DNA修复蛋白RAD5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DNA修复蛋白RAD52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RAD52蛋白在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AD5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AD52主要表达于细胞核,胃癌组织中RAD52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76.67%(46/60)和6.67%(4/60),差异有显著性(P<0.01),蛋白免疫印迹的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一致.此外,RAD5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Ⅲ、Ⅳ期患者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RAD5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他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胃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刘坤杨小丽窦东伟吕文鑫李萍吴华吕小平何敏
关键词:胃癌DNA修复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对31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调查;通过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15个因素中,年龄、体重、吸烟、饮酒、术前AFP水平及肝硬化与肝癌细胞分化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硬化存在相关性(P<0.05),无肝硬化及轻度肝硬化患者与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病理分化相比,其OR值分别是3.13和3.40。结论:肝硬化是肝癌细胞分化的一个影响因素。
李裕波窦东伟苏卡刘志明
关键词: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分化
肝组织石蜡切片8-OHdG免疫组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组织石蜡切片8-OHdG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的实验方法。方法:以皮肤组织作为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采用4种不同实验条件在肝组织石蜡切片中行8-OHdG免疫组化方法染色。结果:实验条件3,即高温高压柠檬酸盐(pH6.0)缓冲液+胃蛋白酶K(10mg/L)的联合修复方法,并采用1%Triton X-100打孔过夜的方法能在肝组织中做出可靠阳性结果。结论:实验条件3为8-OHdG免疫组化染色取得可靠阳性结果的最合理的方法。
窦东伟李裕波苏卡李佳荃彭涛刘志明
关键词:8-OHDG肝组织免疫组化方法
广西三地人群肝组织8-OHdG水平和PARP-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黄曲霉毒素暴露的关系
目的:通过研究广西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不同地区人群肝组织DNA损伤标志物8-OHdG水平及DNA损伤修复蛋白PARP-1的表达水平,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病机制。...
窦东伟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组化8-OHDGPARP-1黄曲霉毒素
文献传递
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大鼠凝血因子Ⅶ的表达及其调节因素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ATC)大鼠体内凝血因子Ⅶ(FⅦ)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建立大鼠ATC模型,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凝血酶原时间(胛)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检测大鼠FⅦ血液中的浓度以及在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检测可能影响其表达的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大鼠ATC模型,PT、APTF较空白对照组(Sham组)明显延长(P〈0.01);ATC组大鼠血浆中FⅦ的浓度[(3.30±0.22)ng/ml]较Sham组[(5.35±0.10)ng/ml]明显降低(P〈0.01);ATC组大鼠肝脏组织中FVII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肝脏FⅦ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ATC组大鼠血清NO含量[(4.96±0.26)μmol/L]与Sham组[(4.36±0.36)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脏中含量[(56.78±5.66)μmoL/kg]较Sham组[(35.07±3.85)μmol/kg]明显升高(P〈0.01)。结论FⅦ低表达可能是ATC发病的重因素,针对NO途径的靶向调控FⅦ的表达可能在治疗ATC中发挥作用。
窦东伟薛寅凯陈路佳朱鹏程孙运秀程平陈立波郑海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一氧化氮
自噬相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Ⅱ)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肝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mTOR、LC3—Ⅱ的表达,并分析其存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TOR在HCC中的表达阳性率(54.17%)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20.00%,P〈0.05),且与分化程度、包膜侵犯明显相关(P〈0.05);LC3-Ⅱ存HCC中的表达阳性率(47.92%)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83.33%,P〈0.05),且与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mTOR与LC3-Ⅱ在H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的自噬活性或自噬潜能降低,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自噬相关mTOR、LC3-Ⅱ可明显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敏感性。
宋孟绮薛寅凯孙运秀窦东伟程平陈立波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自噬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参与脓毒症小鼠血小板减少的调控
2016年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是否参与脓毒症小鼠血小板减少的调控.方法 应用腹腔注射致死剂量脂多糖(LPS)制造小鼠脓毒症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LPS组)和p38抑制剂组(SB203580处理组).连续4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和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于造模后24h采血观察血小板形态,检测血小板磷酸化p38MAPK表达,取小鼠肺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血小板肺滞留.结果 脓毒症小鼠外周血中IL-6、TNF-α明显升高,血小板肿胀、变形,呈活化状态,伴磷酸化p38MAPK (p-p38MAPK)表达量显著增加(条带灰度比为0.603 1±0.032 5,P<0.01),及肺组织中大量血小板滞留(平均吸光度值为206.18 ±5.14,P<0.05).结论 p38MAPK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信号通路,抑制p38MAPK可以减少血小板活化及肺组织血小板滞留,预防脓毒症血小板减少.
朱鹏程吴少梅程星陈丁薛寅凯陈路佳窦东伟郑海陈立波程平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229例术后腹腔感染的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感染发生规律,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13-01-2013-11术后并发腹腔感染和细菌培养阳性的229病例资料。结果:1229例患者检出共267株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共180株(67.4%),革兰氏阳性菌共75株(28.1%),真菌共12株(4.5%);38例为两种细菌混合感染。2不同细菌感染原因:大肠埃希菌116株,以肝叶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31.0%)、结直肠肿瘤切除术(20.7%)最常见;肠球菌共48株中以胰腺手术(33.3%)、肝叶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31.3%)最常发生;肺炎克雷伯菌共25株中以肝叶切除/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28.0%)、肠切除/肠道造口还纳术(21.4%)发生最多。结论:腹部术后腹腔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最常见,不同手术后感染细菌谱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手术方式、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刘延军窦东伟薛寅凯孙运秀宋孟锜陈立波程平
关键词:腹腔感染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