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工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省委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实地考察与藏学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研究藏学离不开实地考察。如果你是研究藏学的,说到佛教、教派、地缘政治,光凭空口说是不行的,所以说实地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研究藏学经常是我抄你的,你抄我的,互相抄袭,想实地考察也没有资金、没有机会。当然现在情况好了,比如最近《青海电视报》上刊登的长江、澜沧江江源考察,由于考察人员实地到了那里,效果就非常好。但也有遗憾之处,他们在当地停留的时间较短,对当地地下的文物、资源谈得较少。
- 吴均程颐工
- 关键词:藏学研究地缘政治电视报
- 入藏日记(上)被引量:7
- 2008年
- [民国]23年(1934年) 8月28日星期二晴雨无常,晚大雨住香迪(shangs sde)上午,将居住哈喇乌苏一带纳书克等三十九族之族名、住地、头目、属民等列一详表,内包雍正时之原有道调查及现在情形,以备分别参考,4小时始毕事。下午6时许,黑河堪布喜热卜丹增及昂索代表来此迎接本团,由尕本代表介绍,与黎师互相慰问后,作如下之谈话:1、奉西藏政府命令,谓中央有电,言青海省致祭达赖代表将至,故特来接迎:2。
- 杨质夫吴均程颐工
- 关键词:日记
- 入藏日记(下)被引量:4
- 2008年
- 杨质夫(1906—1961)先生本名杨文,字质夫,青海省互助县人。是现代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和民族语言学家。曾先后在青海省蒙藏师范学校、青海藏文研究社、兰州大学边疆语文学系、西宁师范学校等单位任职。协助黎丹编纂《藏汉大辞典》,其编纂的《藏汉小辞典》于1933年石印出版,系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汉藏双语辞典。发表过《塔尔寺概况》《西藏世族考》《西藏甘丹赤巴列传》等著述,并翻译了不少藏文著作。20世纪50年代初,他还和其他人员共同创制了藏文新生体,研制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藏文字模,并提出后缀带点法、连串字等方法,填补了国内印刷行业空白。杨质夫先生的《入藏日记》系其作为以黎丹为团长的"西藏巡礼团"团员,于1934年4月自青海西宁起程及至1935年2月间所记的日记残卷,仅存2册。该日记对于青藏道程的探讨,山川描述,里程记载,地区垦殖叙述,颇有参考价值。本刊节选的杨质夫先生1934年8月28日至1935年2月3日间的部分日记,记录的是其在西藏境内的行程和在拉萨学习生活的情况,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西藏社会各方面状态的第一手资料。文中除按新闻出版的规定改动数字、错别字外,其余专有名词一概保留原貌,未作改动。
- 杨质夫吴均程颐工
- 关键词:日记
- 烟笼楼台殿横空 天然图画道藏界——西宁北山土楼观探幽
- 2005年
- 程颐工
- 关键词:土楼道藏图画道教宫观郦道元
- 持莲业力善成寺 法日智慧翻云浪——记湟北名刹佑宁寺
- 2005年
- 程颐工
- 关键词:索南嘉措达赖喇嘛俺答汗僧人
- 将军楼——不朽的历史丰碑
- 2004年
-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格尔木市这座世界上最年轻、成长最快的城市,如今她已是一座特色独具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提到格尔木市的涎生与成长,自豪的格尔木人总会想起青藏公路的修筑,提起修筑这条公路的领导者——慕生忠将军。他们甚至会高兴地带前来格尔木的客人去看看将军楼,那是这位将军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
- 程颐工
- 关键词:青藏公路慕生忠生平事迹艰苦奋斗精神
- 黎丹与青海近代民族教育被引量:3
- 2004年
- 黎丹(1865-1938)湖南湘潭人氏,活跃在西北政坛上近20年。期间,致力于青海的经营开发,屡出良策,在青海建省,促进民族和解与团结,维护西藏主权,禁绝鸦片,保护人民免遭兵燹之灾等方面均作出过卓越贡献。特别是忧于西北文化底蕴之薄弱,一生致力于西北文化教育事业,在兴办青海民族教育、沟通汉藏文化方面业绩更是独树一帜。其门下多出名噪一时的政治家、教育家及杰出翻译家,如朱绣、杨质夫等,其中不少人1949年后成为著名的教授、学者。
- 程颐工
- 关键词:民族教育文化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措施教学改革
- 江河源头的清真古寺——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
- 2004年
- 程颐工
- 关键词:东关清真大寺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