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海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圣经
  • 5篇十诫
  • 2篇性别
  • 2篇学派
  • 2篇宗教
  • 2篇文本
  • 2篇历史批判
  • 2篇明末
  • 2篇解经
  • 2篇范式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实践
  • 1篇新约
  • 1篇亚述
  • 1篇耶稣
  • 1篇耶稣会
  • 1篇耶稣会士
  • 1篇译述
  • 1篇异端
  • 1篇犹太

机构

  • 16篇四川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19篇田海华

传媒

  • 11篇宗教学研究
  • 3篇圣经文学研究
  • 1篇学海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汉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德与诺特的传统历史方法被引量:2
2012年
作为圣经历史批判方法之一种,传统历史方法试图呈现圣经中各传统形成与流传的过程。本文以拉德的六经与诺特的五经为文本考察的中心,探讨他们对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及其贡献。同时,本文对这一方法的预设以及引发的质疑与困境,亦作出述评。
田海华
关键词:圣经诺特
奥利金的寓意解经
奥利金(约公元185-254)是著名的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在圣经诠释历史上,他是个对基督教之旧约诠释极富贡献的神学家,因为,他是首位参照希伯来原文去建构七十士译本之精确文本的基督徒。2世纪中叶,新约正典还没有形成,但是,基...
田海华
关键词:旧约异端
文献传递
“宗教乡愁”如何可能?被引量:2
2006年
宗教乡愁(religious nostalgia)是伊利亚德表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意指对神圣的渴望,渴望回归于起源性的时间,也就是渴望回归于众神的临在,而存在于“彼时”(illo tempore)的世界里。本文沿着“宗教乡愁如何可能”的追问,试着探讨宗教认知方式的本体论根源。本文认为人的有死与有限的生存方式成就了这种本体性的根源,此外,正是宗教乡愁使人成为完全的人,获得宗教与文化意义上的生命。
田海华
关键词:神圣本体论
圣经创造故事中的性态
2011年
性态在维持社会秩序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文学批判的方式,以《创世记》1-3章为文本考察的中心,结合不同学者的相关论述,对圣经创造故事中的性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性态作为文化主体呈现的重要方式,被赋予男性为中心的特征,同样深深地植根于圣经文本中,使圣经本身无可避免地受到性别价值的限制。圣经创造故事对性态的描述,不仅体现了性态同权力之关联,同时,也表达了父权制体系的愿望与价值。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阅读创造故事对性态的塑造与建构。
田海华
关键词:圣经女性主义文化
历史与文化记忆:罗纳德·亨德尔的圣经诠释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介绍了罗纳德·亨德尔的圣经诠释理论与方法,重点论及他的《创世记》三部曲,圣经考古学观点,以及文化记忆的视角。亨德尔将神话、民间传说、文学著述与历史记忆进行编织,同时,结合细密而审慎的文献学分析,从而进入文化历史的宽广视域,呈现了历史与文化记忆相互交织的关系,以及丰富的视域融合。亨德尔对希怕来圣经研究的重要贡献,在于他运用历史批判方法,引用圣经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以及文本批判和文化记忆研究。对《创世记》的一再诠释与文化重构,表明了文化记忆对古代以色列人身份与传统塑造的深远意义。
田海华
关键词:文化记忆亨德尔《创世记》历史批判
圣经律法对性别的建构:一个女性主义的阅读与诠释被引量:2
2006年
虽然人类文化的样态是丰富多元的,但在人类社会与文化的演进中,女性从属的普遍性是一个存在的事实,它不仅存在于社会与经济安排的任一类型中,而且渗透于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此种文化的性别差异的特性在希伯来圣经所叙述的古代以色列文化中,亦被生动地呈现。
田海华
关键词:性别范式
以色列与耶和华之约的起源:亚述盟约亮光下的《申命记》
2007年
本文着重论述了希伯来圣经中所表达的以色列与耶和华之约的关系,分析其由来与表现形式,认为以色列与耶和华之约的关系形成于较晚时期,是申命学派与祭司典作者所编修的产物。此外,在古代西亚浩瀚的文明中,本文呈现《申命记》中的约同宗主盟约,尤其是新亚述盟约之间有密切的历史关联。这种关联不仅是结构性的,而且,在语言风格与观念表达上,二者也有诸多平行。在亚述盟约的亮光下,我们发现爱与责任构成维系盟约之关系的重要内容。没有证据可以表明以色列与耶和华之间的立约关系之形成早于公元前8世纪,相反,前7世纪的亚述盟约所建立的宗主与附庸之主从关系,成为《申命记》中以色列与耶和华之约关系形成的重要来源。
田海华
卡尔·巴特的神学思想被引量:4
2001年
巴特的神学思想代表着二十世纪西方最富思想力度的神学言说。本文认为卡尔·巴特的神学思想由三种形态所构成:一、危机神学;二、辩证神学;三、教义神学。从历史的角度,紧密结合时代,本文对巴特的神学思想历程作了一次初步的梳理和探讨。
田海华
关键词:卡尔·巴特神学思想基督教危机神学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十诫”的译述
2010年
本文基于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七个教理问答文献,将之视为重要的文本,探讨其对"十诫"的不同译述。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考证与分析,尤其是罗明坚的译述,呈现"十诫"与中国文化再次相遇时,如何在汉语语境中被接受的历史过程。
田海华
关键词:耶稣会士十诫文本
圣经律法对性态的规范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以福柯的批判理论以及对圣经的社会科学批判为基础,使圣经中的性去神圣化,将之从神圣领域与意识活动中抽离出来,论及性的违规会突破宗教的、族群的与个体的边界。涉及贞洁、奸淫、强暴、复婚与乱伦等性态的律法,体现在约法典(出20︰22-23︰33)、圣洁法典(利17-26)与申命法典(申12-26)中。圣经律法呈现了一种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引发了有关性别与权力之关系的问题。
田海华
关键词:性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