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健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乙烯
  • 4篇烯酸
  • 4篇聚苯
  • 4篇聚苯乙烯
  • 4篇聚丙烯
  • 4篇聚丙烯酸
  • 4篇聚丙烯酸钠
  • 4篇苯乙烯
  • 4篇崩解
  • 4篇丙烯
  • 4篇丙烯酸
  • 4篇丙烯酸钠
  • 3篇丁二烯
  • 3篇发泡
  • 2篇乳液
  • 2篇乳液聚合
  • 2篇相对分子质量
  • 2篇磷酸三丁酯
  • 2篇聚丁二烯
  • 2篇二烯

机构

  • 8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田健
  • 5篇田维
  • 4篇于善普
  • 4篇陈学刚
  • 3篇徐玲
  • 3篇华静
  • 1篇陈起
  • 1篇徐海兵
  • 1篇侯新华
  • 1篇耿洁婷

传媒

  • 3篇合成橡胶工业
  • 2篇现代塑料加工...
  • 1篇涂料工业
  • 1篇塑料科技

年份

  • 3篇2009
  • 5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的制备、性能及其发泡研究
本论文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粒径、粒径分布、吸水倍率、凝胶强度的聚丙烯酸钠(PAANa)吸水树脂粉末。将这种粉末与苯乙烯、表面活性剂Span-80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下原位共混,制得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WDPS...
田健
关键词:聚苯乙烯反相乳液聚合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
文献传递
磷酸三丁酯对钼催化体系聚合丁二烯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磷酸三丁酯(TBP)改性MoCl5(简称MoTBP)为主催化剂,Al(OPhCH3)(i-Bu)2(简称Al)为助催化剂催化聚合丁二烯(Bd),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对MoTBP的催化行为进行了表征,探讨了TBP用量对Bd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了适宜的聚合条件,并与辛醇取代MoCl5[MoCl3(OC8H17)2]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TBP改性MoCl5,催化活性明显提高,TBP与MoCl5最佳摩尔比为2.0;最佳聚合条件:Al/MoTBP(摩尔比)为20,MoTBP/Bd(摩尔比)为(1.0—3.0)×10^-4,Bd质量浓度为0.14g/mL,聚合温度为60℃,聚合时间为6h;与MoCl3(OC8H17)2体系相比,MoTBP体系催化聚合所得1,2-聚丁二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加宽,1,2-结构摩尔分数为85.7%左右,其中以全同立构体(摩尔分数为53.25%)为主,且含有质量分数小于0.32%的凝胶。
田维田健耿洁婷华静徐玲
关键词:磷酸三丁酯催化丁二烯
添加剂对MoCl_3(OC_8H_(17))_2-Al(OPhCH_3)(i-Bu)_2催化丁二烯聚合的影响(英文)
2008年
研究了3种添加剂对钼系催化丁二烯聚合活性和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添加剂都能使体系的聚合活性提高;加入方式以Al(OPhCH_3)(i-Bu)_2-MoCl_3(OC_8H_(17))_2-添加剂为好。三者对聚合物的1,2-结构含量均无太大影响。其中α-氯代甲基丙酸酯使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因此其可在适当范围内用作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田健田维华静徐玲
关键词:添加剂1,2-聚丁二烯相对分子质量
用MoCl_5/TBP/Al(OPhCH_3)(i-Bu)_2催化聚合1,2-聚丁二烯(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用MoCl5( MoTBP)-Al(OPhCH3)(i-Bu)2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规律,并与MoCl3(OC8H17)2-Al(OPhCH3)(i-Bu)2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辛醇体系相比,该催化体系聚合活性高,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近一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加宽,1,2-结构摩尔分数为86.6%,且以等规结构(摩尔分数为53.3%)为主。
田维徐海兵田健徐玲华静
关键词:磷酸三丁酯丁二烯1,2-聚丁二烯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崩解机理及性能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原位共混聚合的方法将反相乳液聚合得到的交联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微粒混入聚苯乙烯材料中,得到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共混物(PS/PAANa),共混物遇水后会崩解成含水凝胶的聚苯乙烯粉末,并失去机械强度。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水崩解前后的微观结构,并研究了材料的崩解机理。测试了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水崩解产物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此材料的崩解机理为在分散剂Span-80的作用下,吸水树脂吸水后膨胀导致基体聚苯乙烯出现银纹并扩展为裂缝,裂缝继续扩展,最终导致基体崩解为粒径0.05~0.2mm的粉末;PS与PAANa原位共混后,力学强度提高;共混物的崩解产物吸水倍率可达26倍。
田健田维陈学刚于善普
关键词: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钠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耐盐两性增稠剂被引量:4
2008年
以司班-60、TX-10为复配乳化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过硫酸钾引发丙烯酸钠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高耐盐的涂料印花增稠剂。实验探讨了引发聚合的最佳引发剂、交联剂用量以及所得产品的耐盐性、流变性和耐稀释性。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交联剂占单体量0.3%,阳离子含量占单体量4.5%时,其综合增稠效果最佳。
陈起陈学刚田健于善普
关键词:耐盐增稠剂反相乳液聚合两性涂料印花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的发泡工艺
2009年
合成了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吸水聚合物微粒共混材料,然后根据这种共混材料的特点,研究了发泡工艺。结果表明,共混物浸渍正戊烷后只有1个玻璃化温度(Tg);浸渍发泡剂正戊烷10 d,样品的正戊烷的含量达到饱和;还发现随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和聚丙烯酸钠吸水聚合物微粒含量的提高,样品中正戊烷的含量提高;选用了热平板发泡工艺,预发泡后熟化时间为24 h,所得泡孔分布不均匀。
田健侯新华陈学刚于善普
关键词:聚丙烯酸钠发泡工艺正戊烷
遇水崩解型聚苯乙烯发泡性能的研究
2008年
在聚丙烯酸钠粉末与聚苯乙烯原位共混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第二成核剂聚乙烯蜡或纳米碳酸钙.然后将共混物进行发泡,用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考察了聚丙烯酸钠粉末在发泡样品中的分布及聚丙烯酸钠粉末添加量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12份(相对苯乙烯为100份)时,粉末在发泡样品中分散均匀,泡孔密度较大,泡孔分布均匀。泡孔壁较薄,开孔率低,发泡样品具有遇水崩解性。试验还发现。聚乙烯蜡添加量为0.5份或者纳米碳酸钙添加量为1.0份时.能够明显改善泡孔均匀性,降低开孔率。
田健田维陈学刚于善普
关键词:聚丙烯酸钠碳酸钙成核剂发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