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甄毓

作品数:131 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生物学
  • 15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群落
  • 18篇群落结构
  • 16篇沉积物
  • 15篇探针
  • 15篇寡核苷酸
  • 15篇核苷酸
  • 12篇中肋骨条藻
  • 12篇基因
  • 11篇杂交
  • 11篇杂交技术
  • 11篇转录
  • 11篇转录组
  • 11篇分子
  • 11篇赤潮
  • 10篇荧光
  • 10篇荧光定量
  • 10篇水母
  • 10篇甲藻
  • 9篇核酸
  • 8篇植物

机构

  • 127篇中国海洋大学
  • 36篇教育部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北京自然博物...
  • 2篇东华大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上海英基生物...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上海市气候中...

作者

  • 131篇甄毓
  • 110篇米铁柱
  • 71篇于志刚
  • 23篇李荣秀
  • 20篇蔡青松
  • 17篇孙静
  • 17篇何闪英
  • 14篇赵丽媛
  • 13篇贺惠
  • 9篇王国善
  • 7篇张玉
  • 7篇亓海刚
  • 6篇王华龙
  • 6篇乔玲
  • 6篇马曼曼
  • 5篇朱霞
  • 5篇王建艳
  • 5篇刘乾
  • 5篇付璐璐
  • 4篇祁建华

传媒

  • 20篇中国海洋大学...
  • 13篇海洋环境科学
  • 8篇海洋与湖沼
  • 8篇环境科学
  • 6篇海洋科学
  • 5篇海洋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学前缘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肋骨条藻的检测探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肋骨条藻的检测探针,属于核酸检测领域。具体针对中肋骨条藻的rRNA特定区域合成以S1酶保护分析探针为核心的一组探针,联合S1酶保护分析和夹心杂交技术实现对中肋骨条藻rRNA的定性定量检测。所述检测探针包...
于志刚李荣秀蔡青松米铁柱甄毓
文献传递
利用rDNA和ITS序列对1株裸甲藻的初步鉴定被引量:12
2004年
测定了 1株分离自青岛胶州湾海水样品、从形态上初步确定为裸甲藻属 (Gymnodiniumsp,编号为 GYN- 1 5)的核糖体基因 (r DNA)和转录单元内间隔区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 ,并利用该序列对该藻进行了初步鉴定。测定的序列长 2 658bp,涵盖了小亚基 (smallsubunit,SSU) r DNA基因 3'端 1 747bp,ITS1 - 5.8S r DNA- ITS2全长和大亚基 (large subunit,LSU) r DNA基因 5'端 337bp。同源性分析该序列发现 GYN- 1 5与共生甲藻属 (Symbiodinium)中的 2个种 (Symbiodinium californium和 Gymnodinium varians)的对应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3株藻的各段 r DNA和 ITS序列的相似性均为 99%以上 ;以 SSU r DNA序列中的 3个可变区 (V1 +V2 +V3)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树表明 ,GYN- 1 5与 S.californium和 G.varians构成 1个独立的新的子类群 ,该子类群属于共生甲藻属 ,而与各种裸甲藻的亲缘关系较远。根据这些结果可将GYN- 1 5初步鉴定为属于共生甲藻属。鉴于 GYN- 1 5和其它 2个种所构成的分支明显与 5个已知的子类群 (A,B,C,D,E)不同 ,因此将该分支命名为子类群 F。
苟万里刘东艳甄毓辛泽毓李荣秀于志刚
关键词:RDNAITS序列裸甲藻系统树浮游植物
不同空气质量下生物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该研究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对2018年11月-2019年1月青岛冬季不同空气质量下生物气溶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度污染天气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升高,粗粒径样本中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采样期间,门水平上主要的优势菌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其相对丰度随空气质量变化呈现不同变化,重度污染条件下,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明显升高。属水平上优势菌有栖热菌属(Thermus,20.3%)、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10.1%)、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3.2%)、鞘氨醇菌属(Sphingomonas,2.9%)等,相对丰度和物种组成随空气质量和粒径变化较大。潜在致病菌和致病基因丰度并不随空气污染的增加而增加。分析显示,至少10个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显著相关,O3浓度与累积丰度约占7%的菌属呈显著正相关,可能对细菌群落有重要的影响。
李天佑祁建华马曼曼马曼曼
关键词:生物气溶胶群落结构空气质量
一种检测中肋骨条藻生长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中肋骨条藻生长率的方法,包括:a.提取中肋骨条藻RNA;b.分离并克隆中肋骨条藻PCNA基因部分序列;c.克隆中肋骨条藻Cyt b基因部分序列;d.根据PCNA与Cyt b基因序列,建立检测中肋骨条藻...
米铁柱何闪英赵丽媛孙静于志刚甄毓
文献传递
渤海和南黄海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对硝化潜势的相对贡献
2023年
硝化作用是海洋氮循环的核心过程。作为硝化过程关键步骤的氨氧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对硝化作用的相对贡献是海洋氮循环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选取渤海和南黄海2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通过微宇宙培养实验研究了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对硝化潜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渤海和南黄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硝化速率(以氮计,下同)为0.0046~0.2831μmol/(g·d),其中氨氧化古菌潜在硝化速率为0.0043~0.2743μmol/(g·d),氨氧化细菌潜在硝化速率为0.0004~0.0560μmol/(g·d)。氨氧化古菌是硝化潜势的主要贡献者,在渤海海域的贡献率为59.79%~97.95%,在南黄海海域的贡献率为18.47%~94.26%。渤海海域潜在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南黄海海域。此外,本研究海域中盐度是影响潜在硝化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对渤海海域的分析则表明越高的NO_(3)^(-)浓度可能指示着越高的硝化潜势。在河口及近海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在硝化过程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河口和近岸沉积物硝化潜势总体高于远海。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近海海洋氮循环过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明月甄毓甄毓米铁柱贺惠
关键词:沉积物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硝化作用
环境因子对海蜇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隶属于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Hizostomadae),海蜇属(Rhopilema)。
王国善于志刚米铁柱姚庆祯甄毓陈四清王建艳
关键词:发育影响海蜇环境因子水母动物
基于玛氏骨条藻转录组的细胞死亡相关功能基因解析
2017年
本研究以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转录组信息为基础,发现玛氏骨条藻中存在26个与细胞死亡相关的酶以及37个编码这些酶的基因。这些编码基因的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和大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oceanica)的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这些样品进行数字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基因分析,获得了不同生长时期时与细胞死亡过程有关的编码基因的差异表达数据。结果发现,在稳定期和衰亡期,与抗氧化胁迫作用相关的关键酶(如过氧化物酶5、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RNA的加工与降解过程有关的功能基因(如多核糖核苷酸核苷转移酶、5’~3’核糖核酸外切酶2)以及细胞死亡特异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指数期。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基因转录组水平差异表达结果,为蛋白水平研究提供一种可能性变化趋势和潜在数据依据,同时为以后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及研究方向。本研究也为进一步探讨硅藻的细胞死亡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入理解赤潮的消亡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王华龙米铁柱甄毓刘乾于志刚
关键词:细胞死亡
一种共生藻的检测探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生藻的检测探针,属于核酸检测领域。具体针对共生藻的rRNA特定区域合成以S1酶保护分析探针为核心的一组探针,联合S1酶保护分析和夹心杂交技术实现对共生藻rRNA的定性定量检测。所述检测探针包括三条相互关...
于志刚李荣秀蔡青松米铁柱甄毓
文献传递
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褐潮研究概述被引量:17
2016年
1985年由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引发的褐潮首次出现于美国东北部的一些沿海海湾,后来又于1997年在南非的萨尔达尼亚湾暴发;2009年秦皇岛海域褐潮的暴发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受其影响的国家。尽管抑食金球藻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的不利影响,但是它会导致贝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态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抑食金球藻的生理生化特征、暴发与消亡的原因、生态危害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为抑食金球藻褐潮防治及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乔玲甄毓米铁柱
关键词:生态危害
赤潮藻电致化学发光分子探针检测系统的构建
2012年
为建立一种赤潮藻电致化学发光分子探针检测新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molecular probe,ECL-MP),本课题组根据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检测微量物质的原理及相关文献,自行构建了一台ECL检测装置,并对其工作性能及最适工作条件进行反复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在电压1.0 V,电流1.0 mA,TPrA浓度1.5 mol.L-1及磷酸盐缓冲液pH 7.4的条件下对Ru(bpy)3Cl2.6H2O达到最优检测,检测限为10-11mol.L-1,线性分析范围10-9~10-5mol.L-1,可检测的物质的量范围0.4 pmol~4 nmol,跨越5个数量级.该装置灵敏度高,工作稳定,为建立赤潮藻ECL-MP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霞甄毓米铁柱池振明徐晓春
关键词:赤潮藻电致化学发光光信号联吡啶钌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