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奎 作品数:34 被引量:297 H指数:9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更多>>
一种通过引入箭筈豌豆减施氮肥的粮草轮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引入箭筈豌豆减施氮肥的粮草轮作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粮草轮作方法,在粮草轮作的种植方式中,尤其是在饲草种植年中添加箭筈豌豆,利用箭筈豌豆生物固氮的特性,通过其与燕麦混播以达到减少... 马千虎 王自奎 沈禹颖陇东地区几种旱作作物产量对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2016年 研究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指导区域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合大田试验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在验证模拟研究区冬小麦、玉米和紫花苜蓿产量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5个降水变化梯度(降水量不变、降低10%和20%、升高10%和20%)和5个气温变化梯度(不变、降低1.5和1℃、升高1.5和1℃)组合情景下3种作物的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APSIM模型在试验点对3种作物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的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在0.80~0.93之间,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在11.35%~22.48%之间,模型有效系数在0.53~0.91之间。冬小麦、玉米和紫花苜蓿在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的情景下减产,减产的最大幅度分别为38.7%、40.3%和41.8%;冬小麦、紫花苜蓿的在气温降低、降水量增加时增产,增产的最大幅度分别为29.8%和51.7%;玉米在降水量增加、温度不变的情景下增产幅度最大,为22.0%。总之,在研究范围内,3种作物的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高;玉米的产量随气温升高先增高后降低,另2种作物的产量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紫花苜蓿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强。结果对明确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作物的生产走势,制订农业布局、管理措施等具有一定意义。 杨轩 王自奎 曹铨 张小明 沈禹颖关键词:气候变化 降水 温度 APSIM 压实黄土水理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为深刻了解黄土路基的浸水病变特征,认清路基破坏与浸水崩解之间的关系,对压实黄土进行了不同初始状态下的三轴渗透与崩解试验,并对三轴试验破坏前后的圆柱样崩解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压实黄土的渗透系数与干密度和周围压力的定性关系以及压实黄土的崩解特性与压实度、含水率的关系;对实际工程的防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袁克阔 党进谦 王自奎 卓莉关键词:压实黄土 陇东苹果园生草复合体系土壤水分季节动态 被引量:10 2019年 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雨年际变化较大,且年内分布不均,果园种草实践的优化不仅有助于减少干旱季节牧草对果园土壤水分过度消耗,还会促进其生态涵养效应的更好发挥。为探究种植不同牧草对旱作果园土壤水分季节动态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在苹果园行间种植鸭茅、白三叶和混播牧草(鸭茅和白三叶)及清耕果园。结果表明:春季轻度干旱条件下,种植鸭茅和豆-禾混播牧草会降低果园土壤水分,但种值白三叶对果园土壤水分影响不显著;在夏季经历长期干旱之后,种植牧草显著降低了果园各土层的水分含量;整个生长季种植鸭茅、混播牧草和白三叶果园的蒸散量分别比清耕果园高45.3 mm、55.4 mm和0.7 mm,由此可知,在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苹果园内,不宜种植鸭茅等高耗水的禾本科植物,但可以种植白三叶等耗水少的豆科植物来改善果园环境。该研究结果对于陇东黄土高原旱作果园生草实践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曹铨 王自奎 沈禹颖关键词:种草 土壤水分 蒸发蒸腾 黄土高原 一种紫花苜蓿间作小麦和玉米的粮草复合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紫花苜蓿间作小麦和玉米的粮草复合种植方法。本发明提出了紫花苜蓿与小麦和玉米间作复合种植的方法,规定了配套的间作带幅宽度调控、耕作方法、施肥量和粮草收获利用等技术。本发明专利利用紫花苜蓿生物固氮和覆盖地... 王自奎 吴玉环 马龙帅 沈禹颖 杨倩 马千虎 王立文献传递 草业科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初探 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国内草业科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空白,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对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现状的分析研究,借鉴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经验,积极探索适合草业科学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以期为草业科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杨倩 杨惠敏 王自奎 沈禹颖关键词:草业科学 实验教学 作物间套作群体光能截获和利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015年 合理的间套作种植模式具有高产高效及环境友好的特点,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能的高效利用是间套作群体产量占优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综述了计算间套作群体光能截获及分配的半经验模型及理论模型,分析了间套作群体产量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间作套种可形成有利于作物吸收光能的冠层结构,或者可促进作物的光合速率,或者可改变作物的收获指数。对于共生期较长的间套作群体而言,优势作物对光能的高效截获和劣势作物对光能的高效利用是群体产量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共生期较短的间套作群体而言,两种作物光能吸收量的增加是该群体高产的主要驱动力。 王自奎 吴普特 赵西宁 赵西宁 付小军关键词:间套作 光合有效辐射 光能利用效率 粮草畜耦合系统模拟 粮草畜耦合系统包括作物、牧草和家畜的共同生产,相较于传统单一粮食作物种植系统其自给能力更强、环境成本较低。然而该耦合系统产量优势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气候变化条件下系统资源利用规律和生产潜力也不清晰。本研究利用经过验证的A... 王自奎 刘德立 王斌 Annette Cowie关键词:APSIM 基于APSIM模型的高寒地区燕麦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3 2020年 提出青海海西地区燕麦生产优化灌溉制度,为当地燕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大田试验于2017-2018年在青海省乌兰县金泰牧场开展,2017年无灌溉处理,2018年设置4个灌溉处理,分别为仅开花期灌溉(I1),在分蘖期和拔节期灌溉(I2),在分蘖期、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溉(I3),无灌溉(NI),灌溉处理每次的灌溉量均为50 mm。采用2018年I3处理的数据校准APSIM模型,用2018年其他灌溉处理和2017年的数据验证模型,然后模拟不同降水年型下不同灌溉情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并提出青海海西地区燕麦草地优化灌溉制度。试验结果表明,2018年处理I3的产量和耗水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处理I2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017年无灌溉处理的干物质高于2018年的处理I2、I1和NI,并且水分利用效率比2018年的4个处理均高。模型校准过程中干物质产量和土壤水分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4 t·hm^-2和4.96 mm,4个关键物候期(出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收获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1、3、4和8 d。验证过程中2018年I1、I2和NI干物质产量和土壤储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1.03 t·hm^-2和7.13 mm;2017年4个关键物候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为1、1、5和10 d。表明调参之后的"APSIM-燕麦"模拟水分和产量的可靠性较高。利用校准后的模型模拟了10种灌溉情景下燕麦的干物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在2017(降水低于年平均降水量)和2018年(降水高于年平均降水量),情景8(在分蘖期和拔节期灌溉,每次的灌溉量为50 mm)均为最优灌溉方案。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的燕麦人工草地的节水灌溉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千虎 张学梅 王自奎 杨惠敏关键词:APSIM 燕麦 灌溉制度 高寒地区 粉碎秸秆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秸秆粉碎还田配施化肥(S)和常规施肥(R)2种措施下的大田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2种措施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内棵间蒸发量的变化,棵间蒸发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例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以及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S,R 2种措施下冬小麦全生育内的棵间蒸发量变化均呈现为"大—小—大—小—大"的"W"型变化规律,相比较R措施,S措施可有效抑制冬小麦棵间蒸发,全生育期内平均抑制蒸发率为9.96%,抑制蒸发率随着生育期变化,呈现出"高—低—高—低"的趋势.同时冬小麦全生育期内S措施下的叶面积指数均高于R措施下的,棵间蒸发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例均小于R措施下的,可见,S措施有利于叶片生长,并可减小棵间蒸发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例.冬小麦封行后,通过监测40~60 cm和60~8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可反映S,R 2种措施下冬小麦的水分状况. 郝志鹏 董勤各 冯浩 王自奎关键词:冬小麦 秸秆 肥料 蒸发 土壤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