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石
- 作品数:109 被引量:1,052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临床评价
- 2002年
- 杨明胡大一王乐丰李田昌王明生彭建军王红石邹阳春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小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小血管病变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1例STEMI小血管病变患者128处罪犯病变行PCI治疗,共置入了136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结果121例PCI均成功,未发生与PCI有关的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死于心脏破裂,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12个月临床随访,有2例术后5个月再次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STEMI小血管病变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李惟铭王乐丰杨新春葛永贵王红石徐立倪祝华
- 关键词:雷帕霉素小血管
- 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与治疗决策选择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 ,选择治疗决策。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仪检查 3 8例血管造影狭窄程度 40 %~ 60 %患者的 43处冠状动脉病变 ;测量管腔以及血管直径和面积。结果 43处病变中 ,脂质斑块为 3 0处 ,纤维、钙化、混合斑块分别为 4、2、5处 ,2处未发现明显病变或仅轻度内膜增生 ;其中 4处可见明显血栓影。 41处粥样硬化斑块中偏心斑块 3 6处 ( 87.8% ) ,向心斑块 5处 ( 12 .2 % )。 3 0处脂质斑块大部分可见薄的纤维帽 ,其中 5处 ( 16.7% )明显的纤维帽不完整。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百分比 ( 4 0 .73± 13 .2 1) % ;面积狭窄百分比 ( 5 6.75± 12 .68) %。对IVUS示面积狭窄 >5 0 %的 2 5处、<5 0 %的 1处 ( 60 .5 % )且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变行进一步介入治疗 ,对IVUS示面积狭窄 <5 0 %的 17处 ( 3 9.5 % )病变未行进一步介入治疗。结论 IVUS可进一步明确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 。
- 倪祝华杨新春王乐丰邹阳春王红石葛永贵佟子川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血管内超声血管造影术IVUS急性期
- 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长期随访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与金属裸支架(BMS)相比,Cypher支架(Cordis公司,美国)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方法连续选择2002年12月至2005年3月间STEMI患者40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靶病变置入Cypher支架或BMS。对所有病例随访1.5~4.0年(平均28.7±11.7个月),比较两类支架院内及出院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等)发生的差异。结果407例患者中置入Cypher支架者131例,置入BMS者276例。Cypher支架组所置入支架的直径明显小于BMS组(3.0mm与3.2mm,P=0.00)。两组在随访期间心因性死亡(1.5%与6.9%,P=0.02)以及随访期间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6.1%与12.7%,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计算Cypher支架组在随访期间发生总MACE的相对危险度为0.45(P〈0.05)。两组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以及靶病变重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ypher支架较之BMS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结论在STEMI的急诊PCI治疗时,置入Cypher支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与BMS相比可以降低远期复合MACE以及心因性死亡的发生率。
- 葛永贵张大鹏杨新春王乐丰王红石李惟铭徐立倪祝华连勇薛永利
- 关键词:心肌梗死西罗莫司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支架脱载的处理
-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支架脱载的处理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8年9月5435例PCI病例,其中8例发生支架脱载(0.15%)。年龄54~82(68.1±9.8)岁...
- 徐立王乐丰杨新春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倪祝华
- 文献传递
- 梗死前心绞痛对AMI PCI后ST段回降的影响
- 本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前有或无心绞痛患者急诊心肌再灌注(PCI)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程度,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ST段回降的影响.
- 王乐丰葛永贵杨新春王红石邹阳春
- 关键词:心绞痛心肌再灌注
- 文献传递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替罗非班可能的副作用被引量:25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期间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月,35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其中6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1.69%。6例患者中,5例为男性,年龄50~72岁。回顾性分析该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6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1.5~12.0h,血小板最低值为(11~85)×109/L,其中重度1例,极重度1例。停用替罗非班24~120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其中4例发生出血并发症,1例达到TIMI轻度出血标准;无输血小板和输红细胞病例,无再梗死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可以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引起重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
- 徐立杨新春王乐丰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陈牧雷崔亮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心肌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 心脏缺血后适应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临床研究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1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18)和缺血后适应组(n=23)。各例接受急诊PTCA治疗。对照组梗死血管再通后3min内不施加干预;缺血后适应组梗死血管再通后1min内应用低气压充盈和回撤球囊,每一过程各30s。术后观察梗死血管TIMI血流、心肌Blush分级、72h内肌酸磷酸激酶(CK)、术后2hST段回落,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hST段回落、梗死血管TIMI血流、心肌Blush分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后适应组72h内CK平均值连线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减低(58002比79787,P=0.04)。结论急诊PTCA缺血后适应过程能够通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提供心肌保护作用。
- 杨新春刘宇王乐丰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徐立崔亮徐琳王铁刘胜辉贾慧敏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损伤
- 心肺复苏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1998年
- 急性心肌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可以缩小梗塞面积,挽救缺血心肌,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和预后。但因溶栓本身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故心肺复苏在以往被列为静脉溶检治疗的禁忌证。因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特别是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的发生比例高,且与梗塞面积成正相关。
- 陈牧雷胡大一崔亮项志敏王佩燕王红王红石
-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肌梗塞溶栓疗法
- 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2
- 2006年
- 目的通过随机对比分析,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提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否安全,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急诊PCI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160例拟诊急性STEMI的患者接受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最终1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8.8±25.2岁(36~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共80例,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开始应用为常规使用组,第二组78例,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在急诊室即开始应用者为早期使用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术后血流情况以及出血事件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使用组提前39.8min应用替罗非班。早期组术前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2~3级的比率高于常规组(分别为39.7%和23.8%,P=0.040),其中达到TIMI3级的比率亦显著高于常规组(分别为23.1%和10.0%,P=0.032)。两组术后TIMI3级获得率,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Blush3级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前提前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虽然术后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但是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前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需要设计更大的样本量,更早的应用时机和合适的较大剂量提前应用替罗非班进一步深入研究。
- 徐立杨新春王乐丰葛永贵王红石李惟铭倪祝华刘宇崔亮
-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