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松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皮层
  • 2篇皮层
  • 2篇潜伏期
  • 1篇电损伤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药物
  • 1篇神经元
  • 1篇视觉皮层
  • 1篇视皮层神经元
  • 1篇衰老
  • 1篇衰老过程
  • 1篇思维
  • 1篇皮层神经元
  • 1篇猕猴
  • 1篇外侧膝状体
  • 1篇膝状体
  • 1篇精神病
  • 1篇精神病药物
  • 1篇精神分裂症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王秀松
  • 2篇马原野
  • 2篇付玉
  • 2篇马漫修
  • 1篇余山
  • 1篇张俊俊
  • 1篇周逸峰
  • 1篇张洁
  • 1篇周东明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Zoolog...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衰老对猕猴视觉反应潜伏期及反应变异性的影响
2005年
余山王秀松付玉张洁马原野王永昌周逸峰
关键词:潜伏期猕猴外侧膝状体初级视皮层视觉皮层衰老过程
思维的分裂——精神分裂症被引量:1
2007年
精神分裂症目前被认为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有伤害性的一种慢性大脑疾病,具有严重破坏性。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有1%~1.5%人患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不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紊乱性行为,发病主要原因与脑内结构病变和神经递质活动程度有关。精神分裂症目前被分为三大类:阴性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和认知缺失。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研究除基于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的研究外,还从遗传学(先天)和社会环境(后天)等角度进行研究。在运用多种诊断技术诊断出精神分裂症后,对它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
马漫修王秀松周东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多巴胺海马抗精神病药物
1.老年猴视皮层神经元对图形对比度的反应及其潜伏期特征;2.极低频磁场对脑功能的影响及眶额叶认知功能的研究
1.老年猴视皮层神经元对图形对比度的反应及其潜伏期特征   在正常衰老过程中人类的视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例如空间和时间对比度敏感性下降以及信息处理时间的延长。虽然部分视觉功能的退化与眼睛的光学系统老化有关,但是它并不能...
王秀松
大鼠眶额叶皮质受损破坏新异性探索行为
2009年
利用旷场测试和Y-迷宫测试两种行为模型检测了双侧眶额叶(orbitofrontal cortex,OFC)电损伤或假损伤雄性SD大鼠的新异性探索行为,探讨了OFC在大鼠探索新异环境中的作用。旷场测试的结果发现,OFC损伤大鼠的行走距离和直立次数较假损组有明显降低;同时,在Y-迷宫测试中与假损伤组大鼠相比,OFC损伤大鼠在新异臂的访问时间和穿梭次数明显降低。提示眶额叶皮质在大鼠新异性探索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王秀松付玉马漫修张俊俊马原野
关键词:电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