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确
- 作品数:84 被引量:25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儒家传统与茅盾的尚群观念被引量:1
- 1999年
- 张树武王确
- 关键词:民本思想儒家传统个人主义儒家文化孔子反传统主义
- 儒家与五四文化重建被引量:1
- 1997年
- 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转型与重建,说到底都是民族传统的现代转化。中国五四时期经历了以摧毁作为民族文化主流的儒家为前提的文化重建过程,这在世界文化史中是极为特殊的。五四文化先驱们不自觉地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激烈地批判了儒家传统,但没有阻止儒家传统以深层文化结构参与现代文化的重建过程。由于五四文化重建主体处于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的两难境地,使得文化重建的正负价值都很显明。
- 王确
- 关键词:儒家传统西方文化文化重建文化资源
- 美学与哲学的混淆——Aesthetica的歧路被引量:3
- 2015年
- 尽管鲍姆加登给自己提出的"Aesthetica"(美学)做出的解释就已经偏离了方向,但他在学科起点上的直觉和判断却是基本准确的,即美学仅仅是研究人的感性的科学,它的目标是感性的完善;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美学的学科独立已不是问题,但实际上西方哲学和美学界的主流声音依然认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中国美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各种反思,但思想动摇,并未在认识上实现美学从哲学的藩篱中突围;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的根据并不充分;美学的启蒙及其学科的彻底独立,就是美学有勇气运用自己的力量树立自己和展开自己,从而赋予自己独立的知识品格和学科尊严;美学因为被视为哲学的附属,便失去了独立的品格,这就意味着它尚未真正成立,因而迄今为止的美学也不过是一个"未完成的美学",真正的美学学科史还没有发轫。
- 王确
- 关键词:美学哲学
- 中庸传统与周作人的文化选择——两种文化之间的灵魂困境被引量:7
- 1998年
- 周作人在思想上既是一个反传统主义者,又是对传统的中庸之道颇为信奉的人。由于他思想深处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与此相关的卑怯的灵魂,使得他所理解的“中庸”是一种迷失了价值尺度的中庸之道,他所坚持的“恕”的观念成为不分是非善恶的人生态度,进而使他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化先觉者堕落为一个汉奸文人。周作人给后人留下的遗憾说到底是他的文化选择的遗憾,其关键不在于他对儒家的中庸之道信奉,而在于他思想中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卑怯的灵魂。
- 王确
- 关键词:中庸之道
- 基于三种理论路径看微博客与社会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微博客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其普及速度及所引发的社会影响为学界所关注。已有研究多体现为基于实证数据获取微博客的传播特性、对微博客的业态和发展策略的探讨以及微博客新闻与传统新闻互动的讨论等方面,上述研究取向难免使得有关微博客文化的研究与已有媒介文化的研究出现断层,仿佛微博客只是空穴来风的现象而缺乏具有理论脉络的探讨。本文试图从三种媒介文化与社会关系的经典理论路径出发,对微博客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加以理论阐释。其一,从杜威出于哲学思想的传播观看来,微博客是主体间性的自主行为,是人社会化的方式和手段,微博客传播的本质是参与,是参与一个共同的世界;其二,从波兹曼的媒介环境学视角看,微博客营造一种新的媒介生态,是一种有"偏向"的媒介形态,微博主素养是一项教育命题;其三,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理论为理解微博客与社会关系提供了整体社会要素模式,微博客是商业模式运作下的媒介形态传播,微博主个人责任发展为公众社会责任,方能有效避免错误,抓住新机会。不同的理论路径所诠释的仅是微博客与社会关系的特定问题,对于微博客这一"传播"变量下的社会文化审视,多元的讨论是尤为重要的。
- 闫欢王确
- 关键词:媒介环境学文化社会学
- 论人格构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被引量:2
- 2009年
- 对于人格的理解应该基于对其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同时也是基于对人格内在要素不断变化的理解。从对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社会文化派人格理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梳理与回顾,显示出人格理论既是一种外在的建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深化的内在建构过程。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统一的结果,它为我们今天把握人格理论的新建构指明了方向。
- 金昕王确
- 关键词:人格理论
- 西化心态与“五四”文学观念
- 1998年
- 五四时期的西化心态,可以称为殖民文化心理。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立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出现了两种现象:殖民文化意识在文学主张上的充分表现;在实践上殖民文化心理与反殖民文化并存。它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导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学观,丢掉或挫伤优秀的民族文学传统;
- 王确
- 关键词:五四文学现代文学史
- 历史的对话——读王曦昌长篇小说《紫色学历》
- 2000年
- 王确
- 关键词:文学评论长篇小说
- 儒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走向被引量:5
- 2000年
- 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文学进入了深刻的转型历程。这一转型历程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展开的,但人们更多地注意了西方文化给中国现代文学的时代转型所提供的资源,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文化对这种文学的变化所带来的深层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始终具有一种明显的社会目的性,又在其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趋向于对个人主义的排斥和对群体观念的认同等内在精神,究其历史文化的原因,我们很难否认与儒家的历史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与儒家在美与善的关系中特别强调善的优先性等文化传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批判甚至企图扫荡传统的人们,总是忧患于历史的倒退;那些拒斥变革、死守传统的人们,总是忧患于历史的断裂。可这一切都是杞人忧天,历史永远不会重复,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出现倒退;历史也永远不会跳跃。
- 王确
- 关键词:儒文化现代文学传统文化影响
- 从“言志”到“吟咏情性”——先秦文化、哲学与诗学观念的演进被引量:1
- 2011年
- 先秦诗学观念发端于歌舞娱神的祭祀活动,最初作为原始巫术文化观念形态而存在;周代人文精神觉醒使得人们的诗学观念由鬼神、祖宗而转向人间政治和伦理,"诗言志"的诗学观念因之而产生,最初扮演着西周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角色,此后其具体诗学内涵一再拓展,直到战国诸子人性论探讨的展开,"情性"美学范畴的提出,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得到明确认知,"情"与"志"的理论内涵发生合流。
- 赵强王确
- 关键词:诗学诗言志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