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标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神经营养素-4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的表达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体外扩增人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经克隆后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鉴定人重组NT-4,为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NT-4成熟活性蛋白的DNA编码序列,将此DNA片段克隆到载体PBV22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PCR筛选和限制性酶切分析,确定后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进行诱导表达。用抗NT-4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体外成功扩增NT-4基因,转染的大肠杆菌经诱导后表达出能被抗NT-4抗体识别的重组蛋白,其表达量为15%。结论:在原核细胞能成功表达NT-4。
- 王小标陈昌杰
- 关键词:神经营养素-4原核细胞克隆聚合酶链反应
- 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6
- 2001年
- 王震寰秦登友赵莉邵正仁王小标
-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
- 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提高护理应用解剖学课堂教学质量被引量:3
- 2004年
- 赵莉王小标单增强王春陈昌杰
- 关键词:教学技能应用解剖学课堂教学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 经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解剖被引量:7
- 2002年
- 对 50例成人下肢标本的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起源、起点、外径、走行、分布以及经这二支血管介入有关的结构进行观测 ,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更接近病变部位及可进行插管的血管。结果表明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与横支共干起自旋股外侧动脉者占 68% ,升支单独起自旋股外侧动脉占 2 6 %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由旋股内侧动脉主干延续而来。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或升支起点外径分别为 3 0± 0 8mm、 2 8± 0 7mm。从股动脉的起点 ,经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至其升支长度为 7 1± 1 1cm ;经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至其深支长度为 5 6± 1 4cm。旋股内侧动脉与其深支间约呈 90 。 角 ;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 1 33。 角。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 (升支 )为营养股骨头和颈的血管 。
- 单增强赵莉王小标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介入治疗
- 海马和穹窿的标本制作
- 2006年
- 王小标赵莉杨智杰陈正民殷发祥
- 关键词:标本制作海马穹窿大脑半球大脑皮质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真核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 2006年
-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 ic growth factor,GDNF)的荧光表达载体。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DNF基因,将GDNF DNA克隆到pEGFP-N1质粒,通过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与Genebank报道的GDNF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GDN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为从分子水平开展GDNF转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 陈传好赵莉单增强王小标
-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
-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基因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用脂质体介导pEGFP-GDNFcDNA基因转染受损面神经所支配的面肌,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面肌和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内GDNF的表达。计算损伤侧面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转染侧面肌细胞内有绿色荧光。面神经损伤后的第7、14、21和28d时间段,对照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93.06%、76.06%、72.38%和70.69%,转染组分别为94.00%、84.00%、79.25%和78.06%。转染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GDN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面神经损伤后经脂质体介导GDNF基因体内转染靶器官后,对受损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赵莉陈传好单增强王小标承泽农
- 关键词:GDNF基因面肌
- 扩展实验教学培养综合能力被引量:1
- 2001年
- 王小标
-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标本人体解剖学创新性思维能力
- 大鼠脑动脉环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18
- 1996年
- 利用45只经墨汁乳胶混合液灌注的标本,观察大鼠的脑动脉环.观测发现:闭锁型动脉环的出现率为97.78%.其前部多数由两侧大脑前动脉及其合并而成的总前大脑动脉构成(71.11%),后部多数由后交通动脉和基底动脉末端构成(86.66%),动脉环的血管左、右对称,粗细相等者为80%,此种动脉环有利于制作脑缺血模型.
- 张成英姚家庆王小标田鹤村陈前芬
- 关键词:解剖学
- 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体骨骼肌的转移和表达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骼肌内的表达。方法:将鼠 GDNF cDNA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EGFP 中,构建重组载体 pEGFP-GDNF;将脂质体和重组质粒 pEGFP-GD- NF cDNA 混合后直接注入大鼠面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 GDNF 基因转染后的体内表达。结果:转染2 d 后,转染侧面肌细胞内有散在的绿色荧光,且有部分细胞呈 GDNF 免疫反应阳性,对照侧为阴性。结论:GDNF 基因能通过脂质体介导转入骨骼肌内并表达 GDNF 蛋白,为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肌内转染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 陈传好赵莉王小标单增强
-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脂质体骨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