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斌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麻醉
  • 7篇芬太尼
  • 5篇瑞芬太尼
  • 5篇静脉
  • 4篇静脉麻醉
  • 4篇丙泊酚
  • 3篇脉搏图
  • 2篇血压
  • 2篇异丙酚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麻醉
  • 2篇全麻
  • 2篇麻醉药
  • 2篇脉氧
  • 2篇丙酚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低血压

机构

  • 10篇银川市第一人...
  • 6篇宁夏医学院

作者

  • 16篇王学斌
  • 11篇李忠田
  • 10篇曾玲双
  • 9篇高军
  • 4篇杨力琼
  • 2篇杨学锋
  • 2篇陈桂英
  • 1篇景勇
  • 1篇杨晨
  • 1篇王涛
  • 1篇邢学宁
  • 1篇杨学锋
  • 1篇耿茁
  • 1篇杨力群
  • 1篇曾灵双

传媒

  • 7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第十三次长江...
  • 1篇宁夏医学会麻...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行引导气管插管处理紧急困难气道一例报生口
2008年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1岁,体重68kg,身高175cm。因咳嗽、咳痰、伴喘息一月入院。平素健康,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吸烟40年,每天1包,已戒烟1年。查体:脉搏128次/分钟、呼吸25次/分钟、SpO2 95%、血压110/70mmHg,头颈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对称,
曾玲双王学斌景勇
关键词:困难气道SPO2高血压冠心病
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分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组(Ⅰ组,n=153)、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恒速输注双泵输注组(Ⅱ组,n=124)。比较两组病例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瑞芬太尼输注泵速(0.34±0.05)μg/(kg.min)和(0.33±0.04)μg/(kg.min)。两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情况有差异P<0.05,Ⅰ组较Ⅱ组苏醒质量好。结论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恒速输注的麻醉效果一致、安全有效。
曾玲双李忠田王学斌王涛高军杨力琼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
短半衰期药物的规范配制及速算应用
短半衰期药物包括大部分心血管活性药物和部分短效静脉麻醉药物。这些药物予负荷量后,大都需要持续静滴或持续泵注来维持血浓度,并可随机调节,体现了治疗的可控性。它的合理配制、准确及时应用是临床工作者业务水平的体现。现今,除部分...
李忠田曾灵双王学斌
关键词:静脉麻醉药物
文献传递
硬膜外阻滞的局麻药中是否加用肾上腺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及理论探讨 ,否定硬膜外阻滞药液中加用肾上腺素的必要性。方法 选择涉及骶丛的硬膜外阻滞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加肾素组及去肾素组 ,观察注药后中毒反应情况和止痛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在中毒反应发生率和止痛持续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区别 (P >0 .0 5 )。理论认为 :①肾上腺素对不同组织器官血管收缩有高度的选择性 ;②其缩血管效应有赖于用药高浓度下发生 ,表现短暂 ;③其体循环和微循环变化有利于血管外液体回流入血 ;④中毒反应的生化学基础与肾上腺有关 ;⑤增加应激反应的病理反应。结论 硬膜外阻滞药液中以不加肾上腺素为好。
王学斌李忠田
关键词:麻醉肾上腺素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药
瑞芬太尼与异丙酚混合应用于硬全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RF)与异丙酚(PP)混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上腹手术行硬全联合麻醉者6 0例。硬膜外阻滞及静脉用药种类相同,按RF和PP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单泵混用组和双泵并用组。诱导方式和用药量相同;维持:RF -PP双泵组异丙酚TCI定标1.5 μg ml血浆效应室浓度,RF -PP单泵混用组异丙酚按3mg (kg·h)恒速输注,RF皆按0 .10 μg (kg·min)给药。术中不使用肌松剂。用同一标准观察两组副作用、麻醉稳定性及意识恢复质量。结果 单泵混用组与双泵并用组用药总量相近,诱导期、麻醉维持期和停药拔管后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1)RF与PP混合不降低疗效,不增加副作用;(2 )RF2 0 μg ml的浓度适宜硬全联合麻醉用药,可以达到催眠镇痛的最适有效剂量;(3)恒速输注可以满足手术要求。
王学斌李忠田高军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6
2005年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kg-1·min-1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0.1μg·kg-1·min-1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1·h-1输注10min,4mg·kg-1·h-1输注10min,20min后3mg·kg-1·h-1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P<0.01),且Ⅰ组较Ⅱ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P<0.01),不良反应较Ⅱ组高(P<0.01),术中无知晓。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两个注射泵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简便易行。
曾玲双王学斌李忠田高军陈桂英杨力群
关键词: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
脉搏图变异性与血容量关系的探讨
2010年
目的研究脉搏图变异性(POP)与血容量的关系。方法全身麻醉后出现POP阳性(脉搏图变异率△POP>15%)的75例病例均分三组分别给予干预因素:Ⅰ组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μ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多巴酚丁胺10μg/kg静脉注射、Ⅲ组给予羟乙基淀粉100m l/m in输注5m in,比较三种干预因素在干预前、干预后2m in和5m in三个时段△POP的变化程度。结果干预后5m in三组的△POP降低(P<0.01):Ⅰ组24.2±3.2 VS 20.7±3.8;Ⅱ组29.3±9.8 VS 21.5±4.6;Ⅲ组28.8±6.1 VS 10.0±3.0,Ⅲ组的△POP降低到正常值范围内。结论容量是影响POP的主要因素,应用POP监测血容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曾玲双王学斌高军
关键词:脉搏图
失血性休克脉搏图变异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脉搏图变异性在失血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腹腔内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病例30例,记录麻醉前后、手术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测量麻醉后、术中与术毕脉搏图波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脉搏图变异率(△POP),比较各时段POP阳性率(△POP>15%)。结果手术结束时SBP由麻醉前(82.7±21.6)mmHg升至(103.0±11.1)mmHg(P<0.01);HR由麻醉前(118.8±20.3)次.min-1降至(88.3±10.2)次.min-1(P<0.01);CVP由麻醉前(5.0±1.70cmH2O升至98.7±2.3)cmH2O(P<0.01)。麻醉后POP阳性12例(,占40%)、术中26例(占86.7%)、术毕3例(占10.0%),三个时段的PO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8,P<0.01)。结论可将POP作为一种无创监测指标,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容量治疗评价的效果。
曾玲双高军王学斌
关键词:脉搏图休克出血
胸腔镜纵隔肿瘤活检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诱导方法的安全性和弹性探条固定双腔导管的可行性。方法纵隔肿瘤患者40例,诱导前分快诱导组和慢诱导组,各20例。观察插管前后MAP、HR、SPO2变化;体位变换前又随机将患者分为使用探条组(A组20例)和不使用探条组(B组19例)。观察体位改变前后和单肺通气30分钟后MAP、HR和呼吸指标变化。结果快诱导组和慢诱导组插管前后循环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快诱导组有4例患者诱导后SPO2迅速下降;A组在术中单肺通气30分后Peak、EtCO2、SPO2的维持均好于B组。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取活检术用慢诱导插管安全性高,体位变换前使用弹性探条固定双腔管导管不易移位,单肺通气效果佳。
杨力琼耿茁王学斌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麻醉
脉搏图变异性不能预测全麻后低血压
2011年
目的探讨脉搏图变异性(POP)预测全麻后低血压的可行性。方法记录100例患者全麻前的深呼吸脉搏图,测量计算脉搏图变异率(△POP)后分为POP阳性组(△POP>15%)和POP阴性组(△POP<15%),观察和比较两组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17例脉搏图无法分析被剔除,83例纳入研究。83例麻醉后低血压总发生率为50.60%(42/83)。POP阳性组有27.27%(3/11)、阴性组有54.17%(39/72)麻醉后发生低血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761,P=0.097)。用POP预测全麻后低血压的敏感度为27.27%(3/11),特异度为45.83%(33/72)。结论 POP预测全麻后低血压敏感度低、特异度差,POP不能预测全麻后低血压。
曾玲双王学斌高军
关键词:脉搏图低血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