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妍

作品数:261 被引量:1,177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64篇专利
  • 11篇学位论文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8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生物学
  • 8篇经济管理
  • 7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5篇湿地
  • 35篇污染
  • 25篇土壤
  • 23篇植物
  • 22篇
  • 21篇石漠化
  • 21篇沉积物
  • 20篇岩溶
  • 15篇生态
  • 15篇湖滨湿地
  • 14篇沙地
  • 13篇农村
  • 12篇群落
  • 12篇重金
  • 12篇重金属
  • 12篇污水
  • 11篇底泥
  • 11篇生态系统
  • 10篇水分
  • 8篇砷污染

机构

  • 196篇西南林业大学
  • 37篇中国林业科学...
  • 17篇东北林业大学
  • 11篇国际竹藤网络...
  • 10篇中国林学会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昆明冶金高等...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云南省农村科...

作者

  • 258篇王妍
  • 130篇刘云根
  • 38篇杨思林
  • 35篇马荣
  • 29篇侯磊
  • 22篇张超
  • 17篇梁启斌
  • 14篇刘鹏
  • 13篇卢琦
  • 13篇张慧娟
  • 13篇王书锦
  • 11篇刘杏娥
  • 9篇王艳霞
  • 9篇吴波
  • 9篇王俊峰
  • 9篇齐丹卉
  • 7篇郭玉静
  • 7篇李艳梅
  • 6篇彭镇华
  • 6篇江泽慧

传媒

  • 13篇浙江农林大学...
  • 9篇水土保持研究
  • 9篇环境污染与防...
  • 9篇西南林业大学...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环境科学研究
  • 5篇环境工程
  • 5篇世界林业研究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西部林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9篇2024
  • 18篇2023
  • 30篇2022
  • 66篇2021
  • 22篇2020
  • 15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14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2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东南典型岩溶湖滨湿地水体-沉积物-植物总磷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农业面源污染下岩溶湖滨湿地"水体-植物-沉积物"体系中总磷(TP)的时空分异特征,以期为岩溶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在研究区布设3条平行样带(编号Ⅰ、Ⅱ和Ⅲ),每条样带上等距布设不同采样点,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4,7月采集研究区不同样点对应的水体、沉积物及茭草茎、叶,测定水体总磷(TP)质量浓度和沉积物及植物样品TP含量,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水体TP质量浓度表现为4月>1月>10月>7月,1,4和10月份水体TP质量浓度沿湖岸辐射区-湖滨湿地区-湖心辐射区方向呈现明显递减趋势;而7月份水体TP质量浓度较小,无明显变化规律。表层(0~5cm)沉积物TP含量表现为10月>4月>1月>7月,秋、春季沉积物TP污染较冬、夏季严重,各季节沉积物TP含量沿湖岸辐射区-湖心辐射区间总体均呈现递减的变化规律;在垂向分布上,随深度的增加,沉积物TP含量总体呈现递减趋势,且表层沉积物TP含量与中层(5~10cm)、底层(10~15cm)均呈显著差异(P<0.05)。茭草茎、叶TP含量均表现为4、7月份高于10、1月份,叶TP含量高于茎,且茭草的茎、叶分别与中层、底层沉积物TP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但其沿湖岸辐射区-湖心辐射区间无明显变化。【结论】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水体TP质量浓度和沉积物与植物TP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且湖滨湿地对外源磷具有良好的截留作用。
詹乃才王妍刘云根刘云根王书锦侯磊
关键词:时空分异总磷截留作用滇东南
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对石漠化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GlobeLand30获取土地利用分布数据,对Landsat影像进行决策树分类,获取石漠化等级分布数据,定量分析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对石漠化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云南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及草地为主,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2)无石漠化面积逐年增加,重度石漠化面积逐年减少,整体石漠化等级有所改善,高等级石漠化斑块面积减少,即优势度降低;3)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林地与草地,发生于耕地的石漠化面积呈增加趋势,发生于林地和灌木的石漠化面积除极重度等级外,均呈减少趋势;4)土地利用及石漠化景观格局的面积周长维数分别降低了0.0007和0.0022,而凝聚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分离度指数、香浓多样性和香农均匀度均呈负相关,石漠化景观类型的复杂程度随土地利用的变化而降低,石漠化状况持续改善。研究将有助于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宏观定量评估,为今后生态恢复及石漠化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田湘云张超陈棋史小蓉王妍
关键词:石漠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岩溶地区
典型岩溶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腐植酸与钙的关系被引量:5
2021年
为了阐明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腐植酸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钙的关系,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裸地、林地、旱地、水田和湿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的水溶性有机质(WSOM)、胡敏酸(HA)、富里酸(FA)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土壤中腐植酸的结构特征及其含量与钙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WSOM、HA和FA含量的空间变幅均较大(P<0.05),且表层>亚表层(P<0.05),腐植酸含量(WSOM、HA、FA三者含量之和)的大小依次为旱地(13289.97 mg·kg^(-1))>湿地(10007.02 mg·kg^(-1))>林地(9136.76 mg·kg^(-1))>水田(8708.724 mg·kg^(-1))>裸地(3395.13 mg·kg^(-1));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PQ值(HA在腐植酸中的比例)以及HA/F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的空间变幅较大且变化规律相似,大小排序均为水田>湿地>林地>旱地>裸地(P<0.05);红外图谱分析表明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腐植酸具有类似的结构组成和官能团信息,除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结构外,还含有大量的羟基、氨基、酚羟基、醇羟基以及脂肪链结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钙及各形态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腐植酸的种类及含量。研究表明,普者黑岩溶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腐植酸含量空间变幅较大,结构相似且特征明显,与土壤钙的关系密切,同时普者黑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腐殖化程度较高,腐植酸品质较好。
吴丽芳倪大伟王妍刘云根刘云根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岩溶流域水溶性有机质富里酸
罗时江河口湿地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及评价被引量:10
2016年
分析2014年四个季节罗时江河口湿地常规水质指标p H、DO、TP、MPO4、TN、NH+4-N、NO3-N、NO2-N、COD和Chl-a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并用内梅罗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罗时江河口湿地水质和营养状况。结果表明:1)该湿地水质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2)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为春季水质最差,达到重污染级别,秋季和冬季次之,水质级别为较好,夏季水质属于良好水平;富营养化指数四个季节大小顺序为春季(65.53)>秋季(59.46)>冬季(57.90)>夏季(50.70),即春季富营养化水平最高,达到中度富营养,夏秋季水质次之,为轻度富营养,冬季水质较好,但也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3)不同季节CN/CP比值变化较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春季(60)、冬季(59)、秋季(26)、夏季(8)。4)罗时江河口湿地营养盐主要来自陆源,并以氮营养盐为主要污染因子。
吕俊芳王书锦刘云根梁启斌梁启斌侯磊
关键词: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阳宗海湖滨湿地水体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以阳宗海湖滨湿地水体中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带法,旨在分析不同湖岸,湖滨湿地水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水体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通过累积标准单位以及健康风险指数评价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域内,不同湖岸湖滨湿地中总As的含量均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总Cu、总Cr、总Zn的含量均达到Ⅲ水质标准。2)不同湖岸,4种重金属分布规律不一致,主要受内、外污染源及湖滨带的拦截、削减作用的影响。3)四个湖岸的CCU值均介于2~10,表明阳宗海研究区湖滨带重金属为中度污染。4)阳宗海不同湖岸湖滨湿地水体中由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致癌风险水平要比非致癌风险高。在总的健康风险中,由化学致癌物质As引起的致癌风险值占主导地位。
张慧娟刘云根侯磊梁启斌梁启斌詹乃才王妍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来源湖滨带环境风险评价
电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2024年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果,构建了耦合电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E-VFCW系统),以昆明市盘龙区长地梗城中村东干渠的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其稳定性及净化效果,通过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揭示其污染物去除的生物学化学机制.结果表明: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VFCW系统)相比,E-VFCW系统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更高,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_(4)^(+)-N)、总氮(TN)处理效果分别提高了7.94%、5.67%、51.14%、27.54%,其中NH_(4)^(+)-N去除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E-VFCW系统中,相对丰度排序前三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相对丰度之和约为80%;优势菌属包括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③冗余分析表明,E-VFCW系统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菌门(Chlorob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是COD、TN、TP、NH_(4)^(+)-N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④秩相关分析表明,电场施加能促进E-VFCW系统中产电细菌假单胞菌(增加4.76%)、氢噬胞菌(增加2.02%)、黄杆菌(增加12.54%)等的富集和积累.研究显示,将电场与垂直流人工湿地进行耦合后,可使产电细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可为农村污水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卢秀秀刘云根王妍王妍伏川东彭丽萍马荣文明发
关键词:农村污水垂直流人工湿地电场耦合细菌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一种生物炭制备方法、生物炭及其结构化工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炭制备方法,属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领域,包括将香蒲与污泥进行混合,获得的混合物与活化剂溶液进行震荡、浸渍,再进行炭化、粉碎,获得的香蒲基生物炭粉末。使得获得的生物炭可以回收利用。该生物炭具有可结构化的...
刘云根马荣梁帆帆王妍杨思林
文献传递
一种石漠化地区的苔藓养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漠化地区的苔藓养护装置,包括培养室本体,所述培养室本体内放置有培养盒,培养室本体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处理器,且培养室本体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所述培养室本体的一侧内壁焊...
王妍刘云根李艳梅武淑文杨波
文献传递
外源P输入对窄叶香蒲根表铁膜形成及As吸附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室内模拟As污染湿地分析了外源P输入情况下窄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As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1)在无外源P输入的情况下,窄叶香蒲根表铁膜形成量与土壤中总砷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对As的吸附量也随着土壤中总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有外源P输入的时候,在不同土壤总砷浓度下,窄叶香蒲根表铁膜形成量及其对As的吸附量总体都表现为随着外源P输入浓度的增加而减少。(2)As在窄叶香蒲根系与根表铁膜中的质量分配比例表明,75%以上的As都吸附在了铁膜上,而进入窄叶香蒲根系的As不到25%,当有外源P输入时,As在铁膜中的质量分配比例会有所减少,在根系中会有所增加。在外源P输入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窄叶香蒲根表铁膜对As的富集系数随着土壤总砷浓度增加而增加;在土壤总砷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富集系数随着外源P输入浓度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窄叶香蒲根表可以形成铁膜,其形成量随土壤中总砷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外源P的输入会抑制窄叶香蒲根表铁膜的形成,同时会抑制其对环境中As的吸附和富集,进而降低窄叶香蒲抵御As胁迫的能力。
黄颖张晋龙刘云根王妍王妍
关键词:ASP
滇中岩溶高原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团聚体养分及酶活性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岩溶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养分及酶活性特征,可为该地区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3种团聚体(粒径<0.25 mm、粒径0.25~2.00 mm、粒径>2.00 mm)分布特征,团聚体4种水解酶(淀粉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3种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团聚体组成比例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由高到低依次为粒径>2.00 mm(51.31%)、粒径0.25~2.00 mm(36.53%)、粒径<0.25 mm(12.04%)的团聚体。②不同团聚体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土壤酶活性几何平均数及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均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对有机碳、全氮、全磷及酶活性的贡献率均为粒径>2.00 mm的团聚体最高,其次为粒径0.25~2.00 mm,粒径<0.25 mm的团聚体最低。③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团聚体淀粉酶活性均值为5.70 mg·g^(-1)·h^(-1),石漠化土壤的石漠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潜在、轻度、重度、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碳、全氮、脲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度、轻度、潜在、中度。团聚体粒径及石漠化程度均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但粒径和石漠化程度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岩溶石漠化地区,较大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在土壤组成上占优势,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贡献率也相对较高,而较小粒径的土壤团聚体更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积累,其相应的含量也更高。图2表6参45。
隋夕然吴丽芳王妍王紫泉肖羽芯刘云根杨波
关键词:石漠化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团聚体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