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强
- 作品数:53 被引量:52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住区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被引量:18
- 2017年
- 住区空间形态及模式类型划分与密度特征相关,家庭能耗产生的空间碳排放与密度分布有着逻辑对应关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和能耗行为等因素对家庭生活能耗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有关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之间的相关研究尚需更多实证案例。本文以上海曹杨新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问卷数据来估算54个小区样本的家庭能耗人均碳排放值,并对住区密度指标与碳排放进行相关性研究。从回归分析结果看,曹杨新村的家庭能耗消费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等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家庭人口规模具有主导作用。在密度指标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中,家庭能耗碳排放在物质密度与人口密度指标中分别具有区段波动性特征,通过进一步分析密度与碳排放影响变量之间的非线性逻辑对应关系,研究得出不同密度区段条件下的住区家庭能耗碳排放差异是居民家庭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等相关社会因素叠合作用造成的。因此,判断住区是否"低碳"首先当明确密度区段的选择条件,结合本国国情、地区发展条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来引导未来住区发展模式。
- 王伟强李建
- 关键词:碳排放
- 非正规经济活动对城市中心区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1年
-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但缺乏相应的就业机会 ,从而导致为谋生计到非正规经济部门中去工作 ,这些部门的引发与增长形成第三世界国家城市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特征 ,并影响了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形态 ,本文对此予以综述 ,认为非正规经济活动尽管为当地政府所漠视 ,也改变了城市中心区的自然特征 ,但其为社会提供必须的服务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则不容否定 ,虽这一过程与官方的有关规范是相抵触的。笔者认为 ,政府要正视现实 ,有必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以引导非正规经济活动的健康成长 ,规划师也应从中重视与鼓励其增长 。
- 王伟强Gesald Chungu
-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城市化
- 城市空间塑造——上海1990年代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
- 中国城市自80年代开始进行城市经济改革,步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城
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以空前速度发展,并带来了城市空间形态及结构的剧烈变
迁。尤其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越来越主动地加入世界经济一...
- 王伟强
- 从居住混合到社会融合——基于社会-空间整合的城市住区模式
- 2016年
- 城市可持续发展愿景要求住区模式发展避免居住分异和促进住区社会融合。在回顾欧美居住混合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评价了居住混合政策的实施,阐述了从居住混合到社会融合的发展导向。基于住区社会-空间的整合,分别从维度、尺度和程度三方面讨论了促进社会融合的住区混合模式。
- 王伟强程亮
- 住区密度与居住满意度相关性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被引量:8
- 2021年
- 以上海曹杨新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户问卷调研了54个住区中的1 012个家庭样本,对住区密度与居住满意度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居住面积对住宅空间满意度、住区环境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套型密度对住区环境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对邻里交往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绿地率对住区环境满意度、邻里交往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容积率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则更为复杂。在此基础上分析基于居住满意度的住区密度模式,发现曹杨新村的住区开发呈现出历时性演变特征,2000年之后以高层高密度、大户型为主导模式,而这种模式不利于居住满意度的提高。未来的住区规划应从居住感受出发,重视密度的社会内涵,进行整体性认识与密度指标控制,考虑多元目标的平衡与协调,形成多样化的住区密度类型。
- 洪成王伟强
- 在政治中潜行的规划——析卡斯泰尔关于规划与政治关系的论述被引量:1
- 2009年
- 以卡斯泰尔一系列理论演进的过程及其生活背景变迁为例,解析了理论与现实城市问题之间的诸多联系。从史的角度出发,阐明当今的规划理论研究不存在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范式。城市规划具有政策属性,因此当应用规划理论解释和处理具体城市问题之时,规划切不可剔除政治因素而妄下结论。
- 王伟强胡颖蓓
- 关键词:城市问题政治因素
- 射入建筑的采光与日照--1830年代至1930年代光照标准的演进历程与启示被引量:2
- 2014年
- 以5个重点司法判例节点作为时间逻辑,回溯综述采光标准在物权法领域的完善过程,以及日照标准逐渐分化进入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域并演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采光和日照循着不同的技术逻辑路径,伴随物权法中阳光权的法律属性和作用方式的演进逐步完善。采光标准是物权法中"阳光权"的重要概念,本文主要从司法需求角度综述其法律属性和技术框架的完善对用地、建筑和空间的作用途径演进。日照标准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参数,本文则重点综述其调节机制的法律和行政基础建立过程,以及日照标准创建和完善对街区、建筑模式作用机制转变。了解这个演进过程有助于我们对光照问题的本质拨乱反正,引起对我国光照管理体系及其完备性问题的思考。
- 王孟永王伟强
- 关键词:采光
- 城市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研究生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
-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作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塑造城市风貌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对城市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研究生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案例,讨论近十年间课程内容演变规律与演...
- 王伟强石慧
- 关键词:课程建设
- 农村可持续发展面向的社会行动策略应答
- 将一种"社会行动"的考量纳入当前中国可持续规划建设的现实语境,有利于促成社会和谐的、相对平衡的发展方式。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整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当前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及社会重组等关系交错的局势下,更亟需一种...
- 莫霞王伟强
- 关键词:农村可持续发展社会行动
- 文献传递
- 城市影像与城市批评被引量:4
- 2015年
- 摄影为媒介与修辞,成为干预社会,表达观念的有效手段。城市影像聚焦于城市生活,如何从批评的视角,发挥城市影像的文化性、批判性、思想性的价值,反映城市的巨变,开展城市空间的批评?使得城市影像成为"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这必将拓展城市研究的范畴。文章梳理了城市影像的演进历程,介绍了城市影像研究与实践的若干代表人物与作品,着重指出城市影像在"空间的想象"与"空间的批判"研究中的作用。文章还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城市影像对于"贫富分化与空间分异、城市文化与空间生产、社会冲突与社会批判"等方面所做出的实践。
- 王伟强
-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