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君

作品数:63 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地震
  • 10篇地震活动
  • 8篇震源
  • 5篇地震活动性
  • 5篇噪声
  • 5篇震源机制
  • 4篇地表
  • 4篇地震波
  • 4篇地震序列
  • 4篇地震学
  • 4篇地震预测
  • 4篇孕震
  • 4篇震波
  • 4篇谱比法
  • 4篇前兆
  • 4篇浅层
  • 4篇尾波
  • 4篇近地表
  • 4篇发震
  • 4篇发震构造

机构

  • 5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7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北京市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作者

  • 63篇王伟君
  • 18篇陈棋福
  • 10篇陈凌
  • 9篇彭菲
  • 8篇罗灼礼
  • 6篇谭毅培
  • 6篇刘杰
  • 6篇齐诚
  • 3篇王一博
  • 3篇刘宁
  • 3篇张晓东
  • 2篇马宏生
  • 2篇龚萱
  • 2篇刘澜波
  • 2篇孟国杰
  • 2篇张国民
  • 2篇赵翠萍
  • 2篇罗伟
  • 2篇徐洪伟
  • 1篇熊仁伟

传媒

  • 17篇地震
  • 10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地球与行星物...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尾波Q_c值随时间变化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4年下半年的1 403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的尾波Qc值;并给出了其中14个资料相对较为丰富的台站的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结果。依据这14个台的3 Hz、10 Hz、18 Hz频率点的2002年1月1日前后平均Qc值的变化,研究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云南地区比较危险的区域可能位于滇中块体的东南边界附近、滇中块体的西南部及其西边界附近。
马宏生刘杰张国民王伟君
关键词:尾波QC值地震预测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微振动响应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利用光纤中的瑞利散射来获取振动信息,具有高密度、低成本、可长时监测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DAS系统可用于采集沿光纤轴向的应变或应变率,且DAS响应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和偏振方向有关.本文推导获得了不同震源模型的应变辐射花样,并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震源机制和不同布设条件下的分布式光纤微振动数据.理论合成算例结果表明,P波的应变辐射花样和速度辐射花样在各类震源机制条件下都具有较为相似的形态,而S波的两种辐射花样在某些震源机制条件下具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差异.此外,包含DC(Double Couple,双力偶)成分震源的S波DAS响应记录与常规速度检波器记录相比,极性反转的位置具有较大差异.
姚艺王一博王伟君陈凌
关键词:震源机制
北天山中段微震活动检测及其活动性和孕震构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北天山地震带地处中国大陆强震高发区,孕震构造复杂,近年来陆续发生了2016年呼图壁M_S6.2地震和2017年精河M_S6.6地震。由于测震台网相对比较稀疏,该区域微震监测能力较弱。本文主要采用波形模板扫描法对北天山中段(43.5°N^44.5°N;85°E^87.5°E)进行微震事件检测,并反演精细的一维速度结构,重新定位地震;深入分析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和孕震构造特征。经过微震检测,得到该地区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57902个地震事件,是原地震目录的10倍,完备震级从1.2降至0.5。结果显示,北天山中段地震十分活跃,主要分布在北天山山前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背斜带南翼的浅部和南玛纳斯—齐古背斜带深部,呼图壁地震震后地震活动性有增强的趋势。研究期间沿背斜构造带走向地震分布不均,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背斜带西段地震活动多于东段,南玛纳斯—齐古背斜带东段地震活动显著强于西段。经过重定位,发现研究区的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褶皱内部的'盲断层'上,这些隐伏断裂与区域活动断裂和背斜构造共同组成的断层系孕育了北天山山前活跃的地震活动,并可能成为未来强震的发震构造。
闫坤王伟君王琼杨峰刘宁寇华东
关键词:隐伏断裂地震活动性
基于GoCAD建立的北京地区地下三维结构的模型
探测获取地下精细结构信息是认识和了解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效抵御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开发利用地下油气矿产资源,保持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30多年来,在以首都圈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不同学者利用人工地震测...
谭毅培王伟君齐诚陈棋福
关键词:GOCAD结晶基底
文献传递
2012年以来新疆于田强震前震序列的时空演化模式被引量:2
2023年
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地震活跃,其西边界新疆于田地区在2008年发生M 7.3地震后,2012年以来又陆续发生了M 6.3、M 7.3和M 6.4三次强震.然而该地区的地震监测台网非常稀疏,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低,定位精度差.为了研究于田区域的前震活动规律,本文利用单台波形模板匹配方法重新检测了2011年6月以来的连续波形,改善地震目录,并用单台定位约束地震的相对位置.结果获得新的地震数量是台网目录的15倍,完备震级从原来的2.8降为1.3,更有利于前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的回溯研究.研究区地震b值在三次强震前都表现出持续降低,在临震前回弹,主震后恢复.在空间上,前震活动往往有两个阶段,早期活动先是分散在硝尔库勒盆地周缘,临震前成簇聚集到主震附近,有断层级联破裂的特征.特别是2014年M 7.3地震,大量的前震出现在主震南侧并向北迁移和停滞,它们的波形相似性很高,反映出临震前的构造应力集中和地震成核.
闫坤王伟君冯磊彭菲寇华东袁爱璟付广裕
关键词:于田地震
地震活动涨落、自组织结构和大震临界状态的统计特征
地震及其前兆现象是复杂的。一个区域系统内不同点不同方法的前兆现象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但大震前兆现象不仅是个别特征,更重要是它们集体行为的协同性和整体的统计特征。从系统的时空结构统一性进行探索研究,会使对前兆现象认识相对...
罗灼礼孟国杰王伟君罗伟
关键词:前兆现象统计特征
文献传递
松散浅层结构的地震噪声探测综述被引量:8
2012年
地表松散的浅层结构是造成地震场地作用、加剧强震破坏的主要因素。通过探测了解浅层结构是评估场地作用、进行场地分类、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地震噪声随时随地存在,其能量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故近几年地震噪声探测被广泛应用于深层和浅层结构研究。在地表浅层结构研究中,相对于主动源探测,利用地震噪声可以比较廉价地实现较深范围的探测,并适用于更多的场地。本文将概述地震噪声浅层探测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
王伟君陈棋福陈凌
关键词:地震噪声
云南地区尾波Q_c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初步解释被引量:12
2006年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3年年底的5 668个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1 371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c值。依据Q0和η值的不同,将得到的Qc值进行分类。其分类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介质结构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而且可以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大地热流分布等方面对其予以初步解释。结果表明,在构造复杂、活动强烈的滇中块体及其周边变形带上的Qc值显著小于构造活动一般的其他区域;就地震活动性而言,高Qc值的区域通常没有地震发生或者仅仅发生较低震级的地震,而低Qc值的区域则有较大地震发生;此外,云南地区Qc值的分布与大地热流分布也有负对应关系,即高热流区域的Qc值低,低热流区域的Qc值高。
马宏生刘杰张国民王新岭王伟君王辉
利用地震噪声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以保定、沧州地区为例
1.介绍近地表结构探测是详细了解断层近地表活动特征和地震场地作用的关键环节。常规地震勘探方法成本高,而且对于城市地区的噪声限制了常规方法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地震噪声不仅可以用来研究
王伟君陈棋福齐诚张项谭毅培
关键词:地震噪声土层厚度
文献传递
基于地震波形模板扫描的呼图壁地震震源区事件检测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摘要)
北天山中段位于盆山过渡地带,是地震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上新世以来的北天山逆冲隆升对准噶尔盆地的挤压形成了如今的逆冲褶皱带.历史上这一区域曾发生过M7.7 级的玛纳斯地震,如今仍然有较高地震活动性.
闫坤王伟君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地震定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