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洋

作品数:72 被引量:348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0篇动脉
  • 31篇血管
  • 22篇主动脉
  • 19篇腔内
  • 15篇外科
  • 15篇腹主动脉
  • 12篇手术
  • 12篇主动脉瘤
  • 11篇血管外科
  • 11篇介入
  • 11篇腹主动脉瘤
  • 10篇介入治疗
  • 9篇夹层
  • 8篇血管成形
  • 8篇血管成形术
  • 8篇综合征
  • 8篇成形术
  • 7篇修复术
  • 7篇术后
  • 7篇腔内治疗

机构

  • 72篇北京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72篇焦洋
  • 69篇张小明
  • 59篇李伟
  • 58篇张学民
  • 57篇蒋京军
  • 52篇李清乐
  • 32篇张韬
  • 31篇沈晨阳
  • 16篇何长顺
  • 8篇李伟浩
  • 8篇赵俊来
  • 6篇袁链
  • 3篇汪忠镐
  • 2篇张永保
  • 2篇李晶
  • 2篇曾庆福
  • 2篇王大帅
  • 2篇杨磊
  • 1篇戴林
  • 1篇张国艳

传媒

  • 24篇中华普通外科...
  • 10篇中国普通外科...
  • 7篇中国微创外科...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第八届全国血...
  • 1篇第一届北京全...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NCRAFT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INCRAFT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4月使用INCRAFT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20例资料,其中18例存在超适应证的不良瘤颈因素。局麻强化手术15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5例。均采用预置缝合器的经皮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结果技术成功率100%。1例术中腹主动脉近端夹层,保守观察;其余19例无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12. 0±4. 6)月,1例术后15个月出现Ⅰb型内漏,再次腔内修复,其余19例无不良事件。生存分析显示免于再干预率为术后12个月100%,术后18个月85. 7%。结论 INCRAFT腹主动脉支架系统可用于不良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近期效果显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李清乐李文睿张小明张韬李伟张学民焦洋蒋京军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二次解剖外旁路搭桥术治疗人工血管外露一例被引量:1
2006年
患者男,78岁,因腹主动脉瘤在外院行腔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双下肢急性缺血1周于2004年9月2日入院.患者既往营养状况良好,高血压病史10年,无糖尿病史,来我院前下肢缺血时间1周,在当地医院行保守扩血管治疗效果欠佳,右下肢有坏疽迹象.入院查体发现双侧小腿皮色紫暗,右下肢可见多发张力性水疱,双侧股动脉以下未及搏动;右腹股沟2次切开手术,切口肿胀未愈合.
李清乐张小明张学民沈晨阳李伟焦洋蒋京军袁链
关键词:腔内介入治疗解剖外旁路搭桥术腹主动脉瘤动脉血栓形成入院查体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八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总结腘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6~56岁,平均(29±14)岁.6例经腘窝S形切口发现并解除解剖畸形,2例腘动脉局限性狭窄合并远侧腘动脉瘤,其中1例行腘动脉缩缝成形,1例切除部分动脉瘤壁以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4例患者腘动脉闭塞,其中2例行腘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1例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术),1例行自体大隐静脉间置术,1例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手术.2例腘动脉闭塞病变较长者直接经膝下内侧切口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手术.结果 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4~99个月,平均(50±37)个月.7例患肢血运良好,正常活动.1例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后51个月远端吻合口及腘动脉分支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1个月后再闭塞,经保守治疗后轻度跛行.结论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是导致青少年下肢缺血的少见疾病,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李清乐张小明张学民沈晨阳焦洋蒋京军赵俊来张韬
关键词:综合征血管外科手术旁路手术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8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8例腘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7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29.1岁。6例经腘窝S形切口发现并解除解剖畸形,2例腘动脉局限性狭窄合并远侧腘...
李清乐张小明张学民沈晨阳焦洋蒋京军赵俊来张韬
关键词:病理诊断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趋化素样因子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和正常动脉壁中趋化素样因子1(CKLF1)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的差异。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髂股动脉斑块标本(实验组)和25例尸体器官移植供体正常髂股动脉(对照组)标本中CKLF1mRNA水平的表达;通过连续薄层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17例实验组标本和10例对照组标本中CKLF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CKLF1阳性表达的细胞类型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CKLF1mRNA在对照组中存在基础表达,相对量为2.4,在实验组中表达明显上调(相对量为132.2,P〈0.05);CKLF1蛋白在实验组标本平滑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对照组中为70%,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CKLF1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焦洋沈晨阳张小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趋化因子类肌细胞平滑肌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9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表现为急性腹痛,1例无症状。结果 2例保守治疗,4例行腔内自膨式支架植入,3例手术治疗(1例行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转流术,2例行内膜修补、人造血管补片成形术)。8例有症状者,腹痛均在治疗后3d内完全缓解。本组病例随访1个月至51个月,未再出现腹部不适症状,增强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瘤样扩张。结论对有SISMAD可能的患者应警惕,及早诊断和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蒋京军张学民张小明沈晨阳李伟李清乐焦洋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形术
三维打印腹主动脉瘤模型在血管外科住院医师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评估三维打印腹主动脉瘤模型在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复杂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8位血管外科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3人,采用传统解剖图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影像进行教学;实验组15人,在前述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增加了腹主动脉瘤三维打印实物模型、真实覆膜支架输送系统.教学结束后,采用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2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住院医师在腹部大血管及腹主动脉瘤解剖特征、分型上的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住院医师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原则、参数测量得分和考核总成绩方面明显低于实验组住院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教学满意度评价方面,对照组住院医师的评价低于实验组住院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复杂腹主动脉瘤的教学方面,三维打印教学优势更为明显.结论 三维打印模具的引入能够明显提高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对于腹主动脉瘤解剖和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置入治疗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年轻住院医师的学习热情.
张韬李清乐李伟浩李伟张学民焦洋蒋京军沈晨阳张小明
关键词:住院医师血管外科
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预防脑梗死94例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预防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94例.行单纯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者84例93次,其中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完成64例73次.对于完全闭塞的13例病人行硬化内膜剥脱和取栓术.结果 13例完全闭塞的颈动脉病人2例部分再通,10例获完全再通,1例未能再通.但1例获得完全再通后5h发现脑出血死亡.另1例拔除气管插管时并发气管痉挛未能及时插管导致脑缺氧时间过长病人最后呈植物状态.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一侧上肢稍麻木外,其他颈动脉狭窄者无论转流或非转流下行内膜剥脱者均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随访发现1例行内膜剥脱术后局部再次狭窄20%左右.结论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为一种安全的预防脑梗死方法,颈动脉转流能提高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安全性.
张小明张学民李伟沈晨阳焦洋蒋京军袁链李清乐
“烟囱”技术在Ⅲ型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总结“烟囱”技术在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体会和一期效果。方法在30例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使用“烟囱”技术增加近端覆膜支架锚定区,其中25例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使用“烟囱”支架保留左锁骨下动脉(23例)或左颈总动脉(3例),肾下腹主动脉瘤使用“烟囱”支架保留肾动脉(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操作,放置“烟囱”支架的分支动脉术中造影均通畅。其中2例夹层动脉瘤(8%)和1例腹主动脉瘤残留(20%)少量I型内漏,1例夹层动脉瘤左锁骨下动脉“烟囱”病例术后5d猝死,考虑为远侧破口所致夹层动脉瘤破裂。其余22例夹层动脉瘤和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均无内漏。随访28例(90.3%),随访1~19个月,平均(6-4-5)个月。随访期超声或CTA示“烟囱”血管血流均通畅。1例腹主动脉瘤仍有内漏,2例夹层内漏病例随访中(尚未行CTA),其他病例瘤腔血栓形成。结论“烟囱”技术能够有效的延长覆膜支架在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近端锚定区并保持重要分支动脉通畅。
李伟张小明蒋京军焦洋张学民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血管成形术腔内修复术
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远侧破口的腔内封堵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初步总结使用腔内技术处理夹层动脉瘤远侧破口的经验。方法总结15例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近端破口腔内修复术后腹主动脉以远破口的二期介入处理经验。所有病例远侧破口持续存在,出现腰腹部症状或局部腹主动脉外径增加。本组病例中内脏动脉处破口7个(1个腹腔动脉内破口,6个肾动脉处破口),肾下腹主动脉破口4个,髂动脉破口7个;其中3例为内脏动脉破口合并髂动脉破口。肾下腹主动脉破口均采用一体式覆膜支架封堵;1例近右肾动脉破口使用先心封堵伞;其余内脏动脉和髂动脉破口均采用小覆膜支架封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操作,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破口封堵良好,无内漏。使用封堵伞的病例,夹层破口封堵良好,但由假腔供血的右肾动脉同时闭塞;肾动脉破口使用覆膜支架封堵病例中,1例显著内漏,2例微量内漏,其余病例封堵良好,无内漏。病例随访2~10个月,平均(5.0±2.0)个月,内漏病例CTA示假腔内部分血栓形成,但破口附近假腔仍有血流,其余病例夹层内均血栓形成。结论针对适当患者,个体化方案封堵夹层动脉瘤的远侧破口是可行和安全的。
李伟张学民蒋京军焦洋赵俊来沈晨阳张小明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