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华
- 作品数:21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对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对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TK1、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手术切除标本中TK1的水平,观察上述3种方法诊断结直肠癌的阳性率,同时比较TK1联合CEA较单一应用CEA诊断阳性率的变化。随访患者术后1、3、6个月TK1的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TK1组织化学法诊断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78%,分别与血清TK1、CEA比较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K1联合CEA诊断的阳性率为72.0%,联合诊断较单一方法诊断的阳性率有显著提高(P<0.05)。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1、3、6个月血清TK1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6个月血清TK1水平接近正常人群。结论 虽然组织TK1的检测方法阳性率最高,但其操作繁琐,费时。而血清TK1操作简便易行,是继癌胚抗原(CEA)后又一个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监测疗效的方法,临床可望广泛应用。
- 焦健华黄霞玥施瑞华
- 关键词:细胞质胸苷激酶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善的情况,为3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提供病理学改善依据。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确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行3联疗法观察疗效的患者114例。治疗1个月后经’^(13)C呼气试验检查为阴性者,将其作为观察组;1年以后观察组患者复查^(13)C呼气试验,仍为阴性者作为根治组,转阳性者作为未根治组。另选择行2次以上胃镜检查(平均时间间隔1.5年)的患者165例,其均未行3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根据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幽门螺杆菌根治组较未根治组及对照组在黏膜的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及淋巴滤泡减少的程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变的逆转具有积极的意义。
- 焦健华徐顺福赵志泉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病理学变化
- 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应用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获取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并探讨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作用。方法根据昆虫β-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扩增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验证其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40S核糖体蛋白S4(RPS4)基因的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长911 bp,与其他几种蚊β-肌动蛋白基因对应序列的相似性在89%以上。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RPS4基因的C6/36细胞中,均可稳定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结论成功获得了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并且该片段完全可以用作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时的内参照基因。
- 焦健华马磊张东辉
- 关键词:白纹伊蚊C6/36细胞PCR
- 肠内营养性腹泻与肠壁通透性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临床上很多患者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然而腹泻一直是困扰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仅导致患者延迟治疗,甚至需要终止肠内营养支持,影响患者康复与预后。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肠黏膜屏障及肠道通透性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作者就黏膜屏障及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并提出肠壁通透性"阈值"降低可能是导致肠内营养性腹泻原因之一,为进一步治疗肠内营养性腹泻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 王海翔王志国陈浩徐海严锋程文芳焦健华
-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疗效的观察与评价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被确认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Hp感染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拟对Hp诊断常用的六种方法进行比较,对兰索拉唑联合羟氨苄青霉素...
- 焦健华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疗效
- 文献传递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力因子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影响的观察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抗体,观察不同菌株对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39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血清中CagA和VacA抗体,这些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均经胃镜证实。观察不同毒力的HP菌株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CagA及VacA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且CagA抗体阳性组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及萎缩的程度较CagA抗体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肠上皮化生方面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具有CagA及Vac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可能在诱导胃黏膜炎症及萎缩方面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 焦健华文怡蒋理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病理学
- 谷氨酰胺和肠粘膜通透性测定在Crohn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1998年
- 应用谷氨酰胺对20例活动期小肠Crohn病患者进行临床对照治疗,通过病人口服乳果糖及甘露醇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两者的比值,分别观察服用谷氨酰胺7天及15天后对照组和病例组肠粘膜通透性的变化。实验表明,谷氨酰胺具有稳定肠粘膜结构的屏障功能,有助于肠粘膜损害的修复及疾病的缓解。谷氨酰胺用于Crohn病治疗,初步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有望成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 焦健华施瑞华于连珍张红杰
- 关键词:CROHN病谷氨酰胺节段性肠炎
- 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对胃间质瘤的治疗价值研究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FTR)对胃间质瘤治疗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对33例病灶大、位于固有肌深层胃间质瘤行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同期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D)治疗的34例胃间质瘤病例在有效性、安全性、手术复杂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33例EFTR治疗的病例中,2例因病灶过大未能完成手术,其余均顺利切除病灶,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个月无复发。与ESD治疗病例相比,手术切除率(93.9%比100%)、并发症发生率(6.5%比2.9%)、术后3d平均体温[(37.2±0.4)℃比(37.0±0.4)℃]及血常规白细胞总数[(8.5±8.0)×10^9/L比(6.1±1.7)×10^9/L]、术后恢复时间[(6.1±2.1)d比(5.2±2.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FTR组术中钛夹使用个数[(7.0±3.5)比(4.9±3.1),t=2.55,P〈0.05]及术后禁食天数[(3.4±1.5)d比(2.0±1.0)d,t=4.36,P〈0.05]明显多于ESD组。结论EFTR对胃问质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ESD术式比较EFTR手术风险并未明显增加,但作为ESD手术的扩展,EYrR手术更为复杂。
- 焦健华李学良于连珍杨树平施瑞华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内镜全层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粘膜萎缩、肠化的逆转作用被引量:1
- 2001年
- 徐顺福焦健华等
- 关键词: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胃粘膜萎缩胃粘膜肠化逆转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癌误诊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复杂的临床表现,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展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可能。方法详细阐述1例41岁中年女性PSC合并UC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PBC发展为PSC的可能。结果本例患者10年前肝脏穿刺诊断为PBC,7年前肠镜检查诊断为UC,因出现直肠阴道瘘,通过相关检查诊断为PSC,通过手术探查,确诊并发结肠癌。文献复习提示PSC易合并UC同时存在,而且,随着UC病程的延长,患者容易并发结直肠癌。结论对UC患者进行结肠镜的定期检查能及早发现结直肠癌,并延长生存期,如果UC患者合并PSC,肠黏膜异型增生及癌变的可能性更大。
- 蒋建霞徐顺福汤琪云张国新焦健华施瑞华
- 关键词:结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