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丽丽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综合
  • 4篇代谢综合征
  • 4篇综合征
  • 2篇验证性因子分...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代谢综合征组...
  • 1篇心病
  • 1篇血压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人
  • 1篇中老年人群
  • 1篇探索性因子分...
  • 1篇糖尿病性
  • 1篇糖尿病性骨质...
  • 1篇全身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高血压联...

作者

  • 5篇潘丽丽
  • 5篇陆菊明
  • 2篇田慧
  • 2篇郑润平
  • 2篇王淑玉
  • 2篇刘力生
  • 2篇潘长玉
  • 2篇郑华
  • 2篇李春霖
  • 2篇卢艳慧

传媒

  • 2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年份

  • 5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评价与对策被引量:2
2008年
潘丽丽陆菊明
关键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微观结构全身性
代谢综合征不同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 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来评价和比较代谢综合征(MS)的6种假设模型。方法研究资料来自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高血压和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共1411人(男性645人,女性766人),对其体质测量、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根据以往的统计研究结果及临床实践假设了6个模型,其分别为:(1)模型1是由MS和胰岛素抵抗(IR)、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构成的二阶模型[其中MS为二阶因子;IR、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为一阶因子;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体重指数(BMI)、腰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和舒张压为观察指标];(2)模型2是由“IR”、“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构成的四因子模型;(3)模型3是由腰围、TG/HDL-C、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平均动脉压(MAP)等构成的单因子模型;(4)模型4由FINS、腰围、TG以及收缩压作为次级因素的单因子模型;(5)模型5由FBG、腰围、TG以及收缩压作为次级因素的单因子模型;(6)模型6是由FINS、腰围、HDL—C和收缩压作为次级因素的单因子模型。使用SAS软件应用最大似然法对各个模型进行CFA评价,比较各假设模型的拟合度。结果单因子模型的各项拟合参数均优于四因子模型及二阶因子模型的各项拟合参数。以FINS、腰围、HDL-C和收缩压为观察指标,MS作为影响因子的单因子模型(模型6)拟合度最优[相对拟合指数(CFI)为0.995,近似均方根误差(SRMR)为0.013,X^2=4.233,P=0.434]。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目前普遍采用的MS定义,同时提示可能存在一个受MS各组分影响的共同因子,为说明MS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提供了有力证据
潘丽丽陆菊明单彬张高魁卢艳慧王淑玉郑华李春霖刘力生郑润平田慧潘长玉
关键词:验证性因子分析代谢综合征病因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因子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在不同糖耐量及合并冠心病(CHD)的不同中老年人群中的聚集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受试者,分析无糖尿病(DM)史者1254人,年龄60.5岁;其中无CHD的糖耐量正常者752人,男女人数分别为314和438人;CHD患者87人,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59和28人;糖耐量异常(IGT)患者312人,男女人数分别为153和159人;新发糖尿病患者103人,男女人数分别为44和59人。对其体质测量、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用SAS软件进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肥胖并胰岛素抵抗(IR)、高血糖、血脂紊乱〔高总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高血压为构成MS的主要方面。高胰岛素血症总是位于解释较大总方差的主要因子中。不同糖耐量各组结果显示高胰岛素血症组分出现在两个因子中。在糖耐量正常组和CHD组,IR和肥胖组分均构成一个独立的因子分别解释了0.3295和0.2925的总方差。结论MS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方面,但并不能解释其全部。高胰岛素血症的作用贯穿于MS进展至DM、CHD阶段的始终,针对IR的治疗对CHD及MS的预防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潘丽丽陆菊明单彬张高魁卢艳慧王淑玉郑华李春霖刘力生郑润平田慧潘长玉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冠心病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
因子分析在代谢综合征研究中的应用
2008年
关于代谢综合征(MS)是否存在、构成组分、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存在较多争议。因子分析(FA)是一种寻找潜在因子的模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至今已有很多关于MS的研究采用FA方法,为MS作为一种综合征的存在及其生物学机制提供了证据。
潘丽丽陆菊明
关键词: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代谢综合征
剖析代谢综合征组分间的内在联系
2008年
代谢综合征(MS)表现为一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因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围绕MS还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其定义并不统一,但涉及的组分相同。既往MS曾被称作胰岛素抵抗综合征,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种称谓并不恰当。胰岛素抵抗(IR)在MS的发生、发展中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而并非MS的唯一病理生理机制。腹型肥胖与IR、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炎性反应状态密切相关。
陆菊明潘丽丽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